带消雾模块消雾冷却塔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332575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1810331853.1

    申请日:2018-04-13

    IPC分类号: F28C1/1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消雾模块消雾冷却塔,包括塔体和配水系统,塔体内部设置有消雾模块,配水系统包括干式配水管和湿式配水管,干式配水管和湿式配水管上均设置有喷溅装置,消雾模块内部设置有相互间隔的干冷通道和湿冷通道,干式配水管上的喷溅装置和湿冷通道一一对应设置,湿式配水管上的喷溅装置和干冷通道一一对应设置。当关闭湿式配水管的阀门,干式配水管向湿冷通道喷淋热水,开启消雾模式,做到减少部分蒸发损失和少雾运行;将湿式配水管和干式配水管的阀门同时打开,则切换为不消雾模式,做到无雾无蒸发损失。本发明的冷却塔能够切换消雾和不消雾模式,满足不同工况的使用需求,以发挥最大的换热效果。

    一种烟气脱白循环系统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888307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729457.7

    申请日:2022-12-30

    发明人: 李永 胡九如 李川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烟气脱白循环系统,包括烟气脱白装置以及将湿热烟气输送至烟气脱白装置内的烟气输送装置,还包括污水处理装置和循环水冷却装置,烟气脱白装置、污水处理装置及循环水冷却装置三者间循环流动有冷却水,烟气脱白装置包括塔体,塔体内由下至上依次设有填料、配水管和消雾模块,配水管与循环水冷却装置管接,消雾模块两侧布置且两侧的消雾模块之间形成风道,消雾模块内设有相互隔离的横向的干冷通道和竖向的湿热通道,塔体的侧壁上对应消雾模块设有调风装置。本发明的烟气脱白循环系统,通过设置消雾模块实现间壁式换热,实现节水的同时,穿过消雾模块的干冷空气和湿热烟气混合后形成不饱和的低温空气,减少了“白雾”现象。

    喷头喷溅均匀性能测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487518B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1910534507.8

    申请日:2019-06-20

    IPC分类号: G01M13/00

    摘要: 一种喷头喷溅均匀性能测试装置,包括若干储水槽,每个储水槽底端连接设置过流管,所述过流管的出水口下方设有计量槽,所述计量槽底部设有泄流孔,所述计量槽至少一部分为透明材质,计量槽侧面设有刻度。在试验过程中,只要在淋水稳定后读取每一格计量槽中的水位高度就可以计算每一个水管的流量。相对现有喷溅试验装置来说,计量更为准确,且耗时很少,人力消耗也更少。

    一种冷却塔的自动除雾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605941B

    公开(公告)日:2017-11-03

    申请号:CN201610184769.2

    申请日:2016-03-28

    IPC分类号: F28C1/16 F28F27/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冷却塔的自动除雾控制系统,其包括数据采集模块、与数据采集模块连接的数据分析模块以及与数据分析模块连接的控制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冷却塔出风口的温湿度参数、环境的温湿度参数、进塔干冷空气风量参数及进塔湿冷空气风量参数,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用于接收数据采集模块的参数数据进行有无雨雾判断或工况试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数据分析模块的信号并控制干冷空气、湿冷空气的进塔风量以及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的启闭。本发明的冷却塔的自动除雾控制系统,根采集到的塔口温湿度和环境温湿度,自动控制干冷、湿冷空气的进塔风量,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实现了无人控制除雾,大大提高了除雾效率。

    干湿式节能冷却塔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277010A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510233809.3

    申请日:2015-05-08

    IPC分类号: F28C1/00 F28F25/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湿式节能冷却塔,包括塔体(1),塔体(1)的顶部安装有风机(2),塔体(1)的底部安装有贮水池(3),所述风机(2)和贮水池(3)之间从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换热区(10)、喷淋区(20)和进风区(30);所述换热区(10)设有翅片管(4),翅片管(4)的上端安装有抽真空装置(5);在塔体(1)旁设有用于为喷淋区(20)和翅片管(4)进行供水的进水总管(11),进水总管上设有水泵(19)。本发明通过在翅片管的出水口安装抽真空装置,利用抽真空虹吸原理,将水虹吸引至管路的最高点,这样减小了水泵在两种工况下水泵扬程的差异,起到的节能的作用。

    一种消雾冷却塔的风筒出风口处羽雾的评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65417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210779505.7

    申请日:2022-08-24

    发明人: 孙志冬 李永 叶松

    IPC分类号: G01M99/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雾冷却塔的风筒出风口处羽雾的评判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作实际焓湿曲线图,计算实际焓湿曲线斜率Ki,步骤S11:建立点云;步骤S12:检测,实测每个测试点的混合气体的温度Ti、含湿量Xi以及风速Vi,作实际焓湿曲线图;步骤S13:计算实际焓湿曲线斜率Ki和饱和焓湿曲线斜率K,#imgabs0#i为大于零的整数;步骤S2:计算无羽雾点的数量比例V和无羽雾点的风速比例W,#imgabs1#步骤S3:评判混合空气羽雾状态,客户设定无羽雾点的数量比例为X,无羽雾点的风速比例为Y,当V>X且W>Y,满足客户的具体需要,将具体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更直观的反应风筒出口处的羽雾状态,评判方法可靠。

    SMC模压风筒两次模压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71207A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910534510.X

    申请日:2019-06-20

    IPC分类号: B29C70/46 B29C70/34

    摘要: SMC模压风筒两次模压生产方法,其步骤在于:填充物一次模压:将填充物放置于填充物模具上,填充物表面包覆一定厚度的SMC片材,通过压机模压成型,得到一次模压填充物;其中,所述填充物模具上设有填充物模具加强筋槽用于模压定位加强筋,所述定位加强筋位于所得到的一次模压填充物的两侧;填充物二次模压:将一次模压得到的填充物放置于风筒模具上,并通过将定位加强筋嵌合于风筒模具上设置的风筒模具加强筋槽内进行精准定位,铺装SMC材料,用压机进行二次模压成型,得到SMC模压风筒。提高产品成型的结构强度,保证产品生产的成品率。

    干湿式节能冷却塔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277010B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510233809.3

    申请日:2015-05-08

    IPC分类号: F28C1/00 F28F25/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湿式节能冷却塔,包括塔体(1),塔体(1)的顶部安装有风机(2),塔体(1)的底部安装有贮水池(3),所述风机(2)和贮水池(3)之间从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换热区(10)、喷淋区(20)和进风区(30);所述换热区(10)设有翅片管(4),翅片管(4)的上端安装有抽真空装置(5);在塔体(1)旁设有用于为喷淋区(20)和翅片管(4)进行供水的进水总管(11),进水总管上设有水泵(19)。本发明通过在翅片管的出水口安装抽真空装置,利用抽真空虹吸原理,将水虹吸引至管路的最高点,这样减小了水泵在两种工况下水泵扬程的差异,起到的节能的作用。

    一种AI动态控制液冷集成系统、储能电站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98964B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822779.9

    申请日:2024-06-25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AI动态控制液冷集成系统、储能电站及控制方法,属于液冷系统技术领域。所述液冷集成系统包括冷水机组和冷却塔,所述冷水机组和冷却塔分别与储能系统的液冷板连通;控制单元,包括温度数据管理模块和AI动态控制模块,所述温度数据管理模块收集实时的电芯温度和液冷板进口温度,生成实时温度数据;所述AI动态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冷水机组和冷却塔电连接,根据所述实时温度数据选择和切换所述液冷集成系统的工作模式。本发明通过增设冷却塔和AI动态控制模块实现冷却塔与冷水机组的动态组合使用,增加液冷系统的控制空间,依托AI学习模型,基于外界环境条件及储能系统本身工况合理切换整个系统的工作模式,可以实现最佳效率。

    喷头喷溅均匀性能测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487518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534507.8

    申请日:2019-06-20

    IPC分类号: G01M13/00

    摘要: 一种喷头喷溅均匀性能测试装置,包括若干储水槽,每个储水槽底端连接设置过流管,所述过流管的出水口下方设有计量槽,所述计量槽底部设有泄流孔,所述计量槽至少一部分为透明材质,计量槽侧面设有刻度。在试验过程中,只要在淋水稳定后读取每一格计量槽中的水位高度就可以计算每一个水管的流量。相对现有喷溅试验装置来说,计量更为准确,且耗时很少,人力消耗也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