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624345B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011393794.4
申请日:2020-12-03
Applicant: 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待处理污水通过设置在下行池上方的进水系统通入人工湿地,待处理污水依次通过设置在下行池中的植物层、碎石砂层、碎石层、鹅卵石层、硫铁矿渣层以及砾石层,随后通过设置在下行池砾石层内的用于连通下行池和上行池的集水布水管送入上行池;(S2)自下行池送出的污水依次经过设置在上行池中的砾石层、硫铁矿渣层、鹅卵石层、碎石层以及碎石砂层,随后通过出水集水管以及与出水集水管连通的具有不同液位排出高度的若干液位排出管送入清水池;(S3)当在低温环境中运行时,通过选择不同的液位排出管进行处理水的排出。本发明提高了人工湿地处理效率,并且可以适用于多种环境下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4249497A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111577406.2
申请日:2021-12-22
Applicant: 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农田退水的综合处理系统,包括截流沉降池,设置在农田的下方,用于截流以及静置沉降农田退水;退水输送系统,设置于截流沉降池上方,用于将农田退水输送至农田进行二次灌溉或输送至沟渠过滤系统进行过滤排放;沟渠过滤系统,用于对农田退水进行过滤;以及坑塘过滤系统,用于对农田退水进行净化排放。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农田退水的综合处理系统,利用截留沉降池进行农田退水的截流,避免农田退水直排入河对河道水体造成污染,沟渠过滤系统采用分层的结构设计,对需要排放的农田退水进行过滤,同时保证水流的畅通;坑塘过滤系统对农田退水进一步进行磷氮等污染物的去除,提升了农田退水深度净化的净化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285371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307451.X
申请日:2024-09-19
Applicant: 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C04B38/10 , C04B33/132 , C04B33/13 , C02F3/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建筑弃土的人工湿地基质,该人工湿地基质包括以下组分:建筑弃土、粘土、水、硅酸钠、羟丙基纤维素钠以及预制泡沫;上述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将羟丙基纤维素钠、硅酸钠、建筑弃土、黏土、十二烷基硫酸钠,加入水,搅拌成为均匀的浆料;(2)将发泡剂加入水中,加气形成均匀绵密的气泡;(3)将(2)与(1)形成的浆料搅拌混合均匀,倒入模具中,表面覆盖无纺布,自然干燥或置于恒温烘箱中烘干;(4)完全干燥后揭去无纺布,脱模,送入隧道窑中或电阻炉中烧结,自然冷却后即得到成品;本发明材料具有较高的连通孔隙率、贮水性、水流透过性,能够满足微生物与植物的附着生长需求,提高人工湿地的运行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231714B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211051732.4
申请日:2022-08-31
Applicant: 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C02F3/32 , C02F103/2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水生态修复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农田退水与养殖尾水内循环净化的湿地系统及其构建方法,将农田退水净化与池塘养殖尾水净化协同耦合,构建了以退水生态渠、缓冲塘、净化塘为主要组成的湿地系统,联合农田和养殖塘,构建出多重循环净化系统,有效解决了目前面临的农田退水与养殖尾水直排对周边河道水体造成污染的问题,实现对农田退水与养殖尾水的高效处理。本发明不仅解决了农田退水与养殖尾水的双向循环回用与高效净化,又能形成低维护的人工湿地景观,实现了水污染处理和生态性修复的有机结合。
-
公开(公告)号:CN114372304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111555679.7
申请日:2021-12-17
Applicant: 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日照量的建筑规划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划分建筑区域,计算建筑区域内主体建筑对周围区域日照的客体区域,筛选出客体区域内需要纳入日照计算的客体建筑;步骤S2:测绘采集主体建筑和客体建筑的相关数据信息,建立建筑日照影响模型;步骤S3:根据建筑日照影响模型,计算客体建筑临界点位置的太阳轨迹,根据太阳轨迹推算出主体建筑的最大可建设范围。本方法可以获得建设用地内在满足日照条件下的最大可建设容积,形成可视化模型,达到反向推算的效果,加快建筑设计的效率,缩短设计周期。该分析方法能够在满足周边区域建筑的日照要求的情况下,提高土地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997660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310051137.9
申请日:2023-02-02
Applicant: 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农田退水智慧调控与近零排放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退水渠、净化塘,以及水位监控设施、水质在线监测设备和集成式调控系统。通过水系连通、退水渠生态化改造和生态净化塘构建,削减农田退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实现农田退水的循环回用与生态净化,同时建设分布式处理设施对汛期及退水期农田退水进行深度净化后达标排入目标河道,建设智能调控系统实现对退水的自动化控制与调配。
-
公开(公告)号:CN114139855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230255.3
申请日:2021-10-21
Applicant: 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指标权重优化的河流水生态质量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集河流的各指标数据;按正向指标处理序列和逆向指标处理序列对各指标数据进行划分和标准化处理,得到正向指标处理值和逆向指标处理值;构建河流水生态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各指标处理值进行划分;结合河流水生态质量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各指标数据的实际权重值;计算河流水生态质量综合指数,依据河流水生态质量综合指数划分水生态质量等级。本发明可反映河流水生态环境自身的完整循环链,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计算的权重值,有效解决了传统层次分析法中由于不同评价值的差异性与指标间存在重叠关系导致权重分配存在不均衡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977170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061677.4
申请日:2025-01-15
Applicant: 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C02F3/32 , B09C1/08 , C02F3/34 , E02B11/00 , C02F3/00 , C02F101/30 , C02F101/20 , C02F101/16 , C02F101/38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少直排保障生态安全的农田生态治理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设置在农田外的农田生态治理单元,农田生态治理单元内设有微生态藻类系统、植物种植系统及在线监控监测系统;微生态藻类系统包括设置于农田生态治理单元内的虾藻、黑藻以及多孔材料,植物种植系统为种植在农田生态治理单元边缘处的多种植物;在线监控监测系统包括监控系统及监测系统,监控系统设置于农田生态治理单元的出水口处,监测系统设置于农田退水泄洪口处;该系统及方法有效解决农田退水蓄滞和循环回用带来的潜在威胁,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达到农田退水减少直排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5231714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1051732.4
申请日:2022-08-31
Applicant: 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C02F3/32 , C02F103/2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水生态修复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农田退水与养殖尾水内循环净化的湿地系统及其构建方法,将农田退水净化与池塘养殖尾水净化协同耦合,构建了以退水生态渠、缓冲塘、净化塘为主要组成的湿地系统,联合农田和养殖塘,构建出多重循环净化系统,有效解决了目前面临的农田退水与养殖尾水直排对周边河道水体造成污染的问题,实现对农田退水与养殖尾水的高效处理。本发明不仅解决了农田退水与养殖尾水的双向循环回用与高效净化,又能形成低维护的人工湿地景观,实现了水污染处理和生态性修复的有机结合。
-
公开(公告)号:CN114372304A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111555679.7
申请日:2021-12-17
Applicant: 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日照量的建筑规划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划分建筑区域,计算建筑区域内主体建筑对周围区域日照的客体区域,筛选出客体区域内需要纳入日照计算的客体建筑;步骤S2:测绘采集主体建筑和客体建筑的相关数据信息,建立建筑日照影响模型;步骤S3:根据建筑日照影响模型,计算客体建筑临界点位置的太阳轨迹,根据太阳轨迹推算出主体建筑的最大可建设范围。本方法可以获得建设用地内在满足日照条件下的最大可建设容积,形成可视化模型,达到反向推算的效果,加快建筑设计的效率,缩短设计周期。该分析方法能够在满足周边区域建筑的日照要求的情况下,提高土地利用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