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062690A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2110347064.9
申请日:2021-03-31
申请人: 江苏省送变电有限公司 , 南京智慧岩土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南京工业大学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高压旋喷钻机及其智能施工方法,属于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智慧施工领域。改造传统三重管法的高压旋喷钻机,采用旋转触探钻头钻进成孔,在钻杆上的钻头后面布置随钻测井仪,在钻机的机械运输与定位、成孔与喷浆、浆液制备与泵送、供气供水等装置上布置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监测传感器与无线网络传输,将所有传感信息上传至服务器中分析决策,再依据分析决策控制钻机有效运行,从而在高压旋喷桩施工过程中实现岩土地层识别、水泥浆制备控制、喷浆搅拌控制、成桩质量检测、施工信息报备,实现高压旋喷桩施工过程的随地层性质变化的施工参数自适应智能调整与施工质量的动态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3073652A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110346575.9
申请日:2021-03-31
申请人: 江苏省送变电有限公司 , 南京智慧岩土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南京工业大学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全方位高压喷射注浆设备及其施工方法,属于高压旋喷桩地基加固智慧施工领域。改造传统MJS全方位高压喷射注浆设备,采用高压水喷嘴预钻孔切削,在多孔管底部布置声波测井仪,在注浆设备的机械运输与定位、成孔与喷浆、浆液制备与泵送、供气供水等装置上布置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监测传感器与无线网络传输,将所有传感信息上传至服务器中分析决策,再依据分析决策控制钻机有效运行,从而在MJS工法施工过程中实现岩土地层识别、水泥浆制备控制、喷浆搅拌控制、成桩质量检测、施工信息报备,实现MJS工法施工过程的随地层性质变化的施工参数自适应智能调整与施工质量的动态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2857312B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110347019.3
申请日:2021-03-31
申请人: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南京智慧岩土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南京工业大学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依据沉降速率的不同时序差分干涉地面沉降测量融合方法,旨在解决应对同一测区内部不同地面沉降速率区的测量精度与效率要求,实现依据地面沉降速率自动选择相适应的时序差分干涉测量方法。首先采用PS‑InSAR方法解算,然后以PS‑InSAR监测成果中栅格数据的经纬度坐标与栅格点上的沉降速率为样本,采用ISODATA聚类算法找到地面沉降速率大的区域分界线,在区域内最大沉降点的沉降速率超过规定阈值时,在原有SAR图像数据采用PS‑InSAR方法基础上,在区域分界线内对后续部分原有图像数据和新增图像数据采用小基线SBAS‑InSAR方法,然后与原沉降测量值进行加权平均。最终将区域分界线内外的沉降监测成果合并在一起,得到依据沉降速率的地面沉降测量融合监测成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857312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347019.3
申请日:2021-03-31
申请人: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南京智慧岩土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南京工业大学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依据沉降速率的不同时序差分干涉地面沉降测量融合方法,旨在解决应对同一测区内部不同地面沉降速率区的测量精度与效率要求,实现依据地面沉降速率自动选择相适应的时序差分干涉测量方法。首先采用PS‑InSAR方法解算,然后以PS‑InSAR监测成果中栅格数据的经纬度坐标与栅格点上的沉降速率为样本,采用ISODATA聚类算法找到地面沉降速率大的区域分界线,在区域内最大沉降点的沉降速率超过规定阈值时,在原有SAR图像数据采用PS‑InSAR方法基础上,在区域分界线内对后续部分原有图像数据和新增图像数据采用小基线SBAS‑InSAR方法,然后与原沉降测量值进行加权平均。最终将区域分界线内外的沉降监测成果合并在一起,得到依据沉降速率的地面沉降测量融合监测成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553292B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010364665.6
申请日:2020-04-30
申请人: 南京工业大学 , 南京工岩智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南京智慧岩土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V20/10 , G06V10/762 , G06V10/764 , G01C3/00 , G01C11/04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点云数据的岩体结构面识别与产状分类方法。首先采用激光扫描与摄影测量技术,获取描述岩体地质几何特征的点云数据;其次开展点云数据预处理(去噪、修补、抽稀与大地坐标匹配);然后将点云数据转换为TIN数据,对TIN数据中所有格网单元平面法向量的方向、角度、高程标准差指标进行ISODATA聚类分析,在采用移动窗口法过滤掉较小聚类后获得潜在岩体结构面(层面、节理、断层);最后对潜在岩体结构面检验高程变异标准差(在+1与‑1之间)判别平面特征来识别岩体结构面。步骤包括: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数据转换、指标计算、聚类分析、聚类过滤,结构面判定、数据后处理。本发明大幅提高基于点云数据提取岩体地质信息的自动化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008202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347015.5
申请日:2021-03-31
申请人: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南京智慧岩土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南京工业大学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融合不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的地面沉降监测方法。旨在解决单一干涉测量方法因在不同区域永久散射点(PS点)或者慢去相关滤波相位像素密度差异而造成的精度误差,实现同一测区内不同区域依据PS点密度自动选择不同干涉测量方法。步骤包括:选取N幅SAR影像数据,分别采用PS‑InSAR和SBAS‑InSAR方法独立解算;获取PS‑InSAR解算过程中PS点,筛选出高相干值的PS点;以PS点分布重心坐标为初始中心点,对这些PS点空间分布进行DBSCAN聚类分析,最终找到PS点分布密集区和稀疏区的分界线;再将SBAS‑InSAR成果矢量化后;将稀疏区内PS‑InSAR监测成果变更为SBAS‑InSAR的矢量监测数据。本发明有效提高复杂地物反射区的地面沉降监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473739A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2010332626.8
申请日:2020-04-24
申请人: 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 , 南京工业大学 , 南京智慧岩土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视频监控的隧道塌方区围岩变形实时监测方法。首先采用地面激光扫描技术获得隧道塌方区的三维虚拟实景模型,包括点云数据和与三维图像数据,其次根据每个摄影机位置及其监控塌方区的视频数据,构建摄像机位置与塌方区三维虚拟实景模型之间的透射投影关系,而后采用三焦点张量与对极约束法,实现了多视角摄影视频中塌方区目标监测点在空间三维坐标系下相对基准控制点的定位,最后依据透射投影关系计算目标监测点的位移值。本发明实现了非接触式实时全时自动变形监测,规避了隧道塌方区监测的高危高风险性,解决了接触式测量量程与成本限制、非全时监测无法及时安全预警的困境。
-
公开(公告)号:CN111473739B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010332626.8
申请日:2020-04-24
申请人: 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 , 南京工业大学 , 南京智慧岩土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视频监控的隧道塌方区围岩变形实时监测方法。首先采用地面激光扫描技术获得隧道塌方区的三维虚拟实景模型,包括点云数据和与三维图像数据,其次根据每个摄影机位置及其监控塌方区的视频数据,构建摄像机位置与塌方区三维虚拟实景模型之间的透射投影关系,而后采用三焦点张量与对极约束法,实现了多视角摄影视频中塌方区目标监测点在空间三维坐标系下相对基准控制点的定位,最后依据透射投影关系计算目标监测点的位移值。本发明实现了非接触式实时全时自动变形监测,规避了隧道塌方区监测的高危高风险性,解决了接触式测量量程与成本限制、非全时监测无法及时安全预警的困境。
-
公开(公告)号:CN113008202B
公开(公告)日:2023-02-21
申请号:CN202110347015.5
申请日:2021-03-31
申请人: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南京智慧岩土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南京工业大学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融合不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的地面沉降监测方法。旨在解决单一干涉测量方法因在不同区域永久散射点(PS点)或者慢去相关滤波相位像素密度差异而造成的精度误差,实现同一测区内不同区域依据PS点密度自动选择不同干涉测量方法。步骤包括:选取N幅SAR影像数据,分别采用PS‑InSAR和SBAS‑InSAR方法独立解算;获取PS‑InSAR解算过程中PS点,筛选出高相干值的PS点;以PS点分布重心坐标为初始中心点,对这些PS点空间分布进行DBSCAN聚类分析,最终找到PS点分布密集区和稀疏区的分界线;再将SBAS‑InSAR成果矢量化后;将稀疏区内PS‑InSAR监测成果变更为SBAS‑InSAR的矢量监测数据。本发明有效提高复杂地物反射区的地面沉降监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553292A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2010364665.6
申请日:2020-04-30
申请人: 南京工业大学 , 南京工岩智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南京智慧岩土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点云数据的岩体结构面识别与产状分类方法。首先采用激光扫描与摄影测量技术,获取描述岩体地质几何特征的点云数据;其次开展点云数据预处理(去噪、修补、抽稀与大地坐标匹配);然后将点云数据转换为TIN数据,对TIN数据中所有格网单元平面法向量的方向、角度、高程标准差指标进行ISODATA聚类分析,在采用移动窗口法过滤掉较小聚类后获得潜在岩体结构面(层面、节理、断层);最后对潜在岩体结构面检验高程变异标准差(在+1与-1之间)判别平面特征来识别岩体结构面。步骤包括: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数据转换、指标计算、聚类分析、聚类过滤,结构面判定、数据后处理。本发明大幅提高基于点云数据提取岩体地质信息的自动化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