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沉降速率的不同时序差分干涉地面沉降测量融合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57312B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110347019.3

    申请日:2021-03-31

    IPC分类号: G01C5/00 G01S13/90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依据沉降速率的不同时序差分干涉地面沉降测量融合方法,旨在解决应对同一测区内部不同地面沉降速率区的测量精度与效率要求,实现依据地面沉降速率自动选择相适应的时序差分干涉测量方法。首先采用PS‑InSAR方法解算,然后以PS‑InSAR监测成果中栅格数据的经纬度坐标与栅格点上的沉降速率为样本,采用ISODATA聚类算法找到地面沉降速率大的区域分界线,在区域内最大沉降点的沉降速率超过规定阈值时,在原有SAR图像数据采用PS‑InSAR方法基础上,在区域分界线内对后续部分原有图像数据和新增图像数据采用小基线SBAS‑InSAR方法,然后与原沉降测量值进行加权平均。最终将区域分界线内外的沉降监测成果合并在一起,得到依据沉降速率的地面沉降测量融合监测成果。

    依据沉降速率的不同时序差分干涉地面沉降测量融合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57312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347019.3

    申请日:2021-03-31

    IPC分类号: G01C5/00 G01S13/90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依据沉降速率的不同时序差分干涉地面沉降测量融合方法,旨在解决应对同一测区内部不同地面沉降速率区的测量精度与效率要求,实现依据地面沉降速率自动选择相适应的时序差分干涉测量方法。首先采用PS‑InSAR方法解算,然后以PS‑InSAR监测成果中栅格数据的经纬度坐标与栅格点上的沉降速率为样本,采用ISODATA聚类算法找到地面沉降速率大的区域分界线,在区域内最大沉降点的沉降速率超过规定阈值时,在原有SAR图像数据采用PS‑InSAR方法基础上,在区域分界线内对后续部分原有图像数据和新增图像数据采用小基线SBAS‑InSAR方法,然后与原沉降测量值进行加权平均。最终将区域分界线内外的沉降监测成果合并在一起,得到依据沉降速率的地面沉降测量融合监测成果。

    一种基于点云数据的岩体结构面识别与产状分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53292B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010364665.6

    申请日:2020-04-30

    发明人: 张鹏 顾磊 李俊才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点云数据的岩体结构面识别与产状分类方法。首先采用激光扫描与摄影测量技术,获取描述岩体地质几何特征的点云数据;其次开展点云数据预处理(去噪、修补、抽稀与大地坐标匹配);然后将点云数据转换为TIN数据,对TIN数据中所有格网单元平面法向量的方向、角度、高程标准差指标进行ISODATA聚类分析,在采用移动窗口法过滤掉较小聚类后获得潜在岩体结构面(层面、节理、断层);最后对潜在岩体结构面检验高程变异标准差(在+1与‑1之间)判别平面特征来识别岩体结构面。步骤包括: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数据转换、指标计算、聚类分析、聚类过滤,结构面判定、数据后处理。本发明大幅提高基于点云数据提取岩体地质信息的自动化效率。

    一种融合不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的地面沉降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08202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347015.5

    申请日:2021-03-31

    IPC分类号: G01C5/00 G01S13/90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融合不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的地面沉降监测方法。旨在解决单一干涉测量方法因在不同区域永久散射点(PS点)或者慢去相关滤波相位像素密度差异而造成的精度误差,实现同一测区内不同区域依据PS点密度自动选择不同干涉测量方法。步骤包括:选取N幅SAR影像数据,分别采用PS‑InSAR和SBAS‑InSAR方法独立解算;获取PS‑InSAR解算过程中PS点,筛选出高相干值的PS点;以PS点分布重心坐标为初始中心点,对这些PS点空间分布进行DBSCAN聚类分析,最终找到PS点分布密集区和稀疏区的分界线;再将SBAS‑InSAR成果矢量化后;将稀疏区内PS‑InSAR监测成果变更为SBAS‑InSAR的矢量监测数据。本发明有效提高复杂地物反射区的地面沉降监测精度。

    一种融合不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的地面沉降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08202B

    公开(公告)日:2023-02-21

    申请号:CN202110347015.5

    申请日:2021-03-31

    IPC分类号: G01C5/00 G01S13/90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融合不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的地面沉降监测方法。旨在解决单一干涉测量方法因在不同区域永久散射点(PS点)或者慢去相关滤波相位像素密度差异而造成的精度误差,实现同一测区内不同区域依据PS点密度自动选择不同干涉测量方法。步骤包括:选取N幅SAR影像数据,分别采用PS‑InSAR和SBAS‑InSAR方法独立解算;获取PS‑InSAR解算过程中PS点,筛选出高相干值的PS点;以PS点分布重心坐标为初始中心点,对这些PS点空间分布进行DBSCAN聚类分析,最终找到PS点分布密集区和稀疏区的分界线;再将SBAS‑InSAR成果矢量化后;将稀疏区内PS‑InSAR监测成果变更为SBAS‑InSAR的矢量监测数据。本发明有效提高复杂地物反射区的地面沉降监测精度。

    一种基于点云数据的岩体结构面识别与产状分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53292A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2010364665.6

    申请日:2020-04-30

    发明人: 张鹏 顾磊 李俊才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点云数据的岩体结构面识别与产状分类方法。首先采用激光扫描与摄影测量技术,获取描述岩体地质几何特征的点云数据;其次开展点云数据预处理(去噪、修补、抽稀与大地坐标匹配);然后将点云数据转换为TIN数据,对TIN数据中所有格网单元平面法向量的方向、角度、高程标准差指标进行ISODATA聚类分析,在采用移动窗口法过滤掉较小聚类后获得潜在岩体结构面(层面、节理、断层);最后对潜在岩体结构面检验高程变异标准差(在+1与-1之间)判别平面特征来识别岩体结构面。步骤包括: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数据转换、指标计算、聚类分析、聚类过滤,结构面判定、数据后处理。本发明大幅提高基于点云数据提取岩体地质信息的自动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