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化混凝土初始配合比的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25296B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1911422234.4

    申请日:2019-12-31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硬化混凝土初始配合比的测试方法,用于钢筋混凝土实体工程的工程事故分析及责任认定、混凝土结构质量评定或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能预测。本发明专利的核心步骤是:测试试块饱水容重;通过图像处理方式获取混凝土截面中粗骨料体积比;利用物理剥落法分离出混凝土薄片中的部分粗骨料与砂浆,测试粗骨料容重,计算粗骨料单方用量;利用化学溶解法分离出砂浆中细骨料(砂),计算细骨料单方用量;结合饱水后烘干及粉体灼烧前后质量差,计算出单方用水量。本发明专利不需要事先获知任意原材料的初始信息,并最大限度避免了粗骨料中可溶性CaO与SiO2的影响;亦没有涉及精密的分析仪器与复杂的化学反应,一般实验室均具备操作条件。

    一种源于搅拌站的混凝土废渣的回收利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68699A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010711730.8

    申请日:2020-07-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资源回收再利用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源于搅拌站的混凝土废渣的回收利用方法,该回收利用方法即将混凝土废渣与胶凝材料、高效减水剂、膨胀剂、早强剂、保水剂等成分按照预定质量比例混合,制备获得一种建筑材料。该建筑材料具有良好的早期强度、工作性、微膨胀性能和抗水分散性能,可以作为一种早强微膨胀灌浆料使用。该回收利用方法可将混凝土搅拌站在冲洗罐车后的沉淀废渣回收后进行简单的粗磨处理即可直接利用,而无需进行砂石分离,及沉淀、过滤、烘干、粉磨其中的水泥浆等处理,回收利用方法工艺简单,能够以最低成本达到资源回收再利用的效果,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而且也提供了一种更为低廉的早强微膨胀灌浆料的制备方法。

    一种混凝土碳化抑制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330631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310897390.6

    申请日:2023-07-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碳化抑制剂、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所述混凝土碳化抑制剂制备原料包括如下组分:改性氧化钙、醇胺、有机硅防水剂、聚羧酸减水剂、填充料、消泡剂,所述改性氧化钙为经过硅氧烷表面疏水改性的氧化钙。本发明混凝土碳化抑制剂通过填充剂以及改性氧化钙反应产物密实混凝土减少渗透二氧化碳的量,掺入防水剂减少水分传输到混凝土内部,同时通过化学反应消耗渗透到混凝土内部的二氧化碳。本发明混凝土碳化抑制剂通过上述密实疏水和化学结合作用,实现提升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作用;所述外加剂能实现提升混凝土抗碳化性能与长期稳定性,有效降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

    一种混凝土用抗高浓度硫酸盐侵蚀的液体防腐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86543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211736262.5

    申请日:2022-12-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耐久性提升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用抗高浓度硫酸盐侵蚀的液体防腐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液体防腐剂采用密实组分和疏水组分协同作用能够有效降低侵蚀性介质传输速率,提升混凝土基体抗硫酸侵蚀性能,其具有提高混凝土密实度、显著降低混凝土吸水率的特性,对提高混凝土抵抗高浓度硫酸盐类侵蚀性能有明显效果,抵抗硫酸盐的浓度高达至少100000mg/L。此外,与现有技术中采用的粉状防腐剂相比,其配以液剂的方式,还提高了计量的准确性和分散的均匀性,同时对环境和施工人员友好,无污染性。

    高地热环境用混凝土热损伤抑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776584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275202.2

    申请日:2023-09-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用功能添加剂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高地热环境用混凝土热损伤抑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混凝土热损伤抑制材料包括按预定质量百分数混合均匀的矿物掺合料、石英砂、偏高岭土、纳米材料、增稠剂和缓凝剂等多种组分。其采用建筑材料中的常规组分,通过合理搭配,综合考虑其应用至混凝土中时的水泥水化、水化产物分布以及密实度提升等多方面的性能提升作用,综合保障了应用效果。该混凝土热损伤抑制材料能应用于高地热环境下混凝土施工,通过提升混凝土的密实度,保障了强度均匀发展、且降低了水分蒸发速率,避免高地温下结构劣化;并且可避免高地热作用下混凝土后期强度降低和早期水化产物分布不均匀的问题,还提升了耐久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