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0486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555416.X
申请日:2024-11-04
Applicant: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黄岛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药化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治芦笋茎枯病、芦笋褐斑病的杀菌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多粘类芽孢杆菌20~25份、苏云金杆菌20~25份、木霉菌12~18份、苦参碱20~25份、大蒜素20~25份、波尔多液22~24份、分散剂15~20份、崩解剂15~20份、乳化剂12~18份、消泡剂12~18份和防冻剂15~20份,所述分散剂为木质素磺酸盐,所述崩解剂为羧甲基淀粉钠。通过采用生物源多粘类芽孢杆菌、苏云金杆菌和木霉菌,植物提取物的苦参碱和大蒜素这些作为主要成分,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土地污染和农产品农药残留,有力地守护了生态平衡和食品安全,提供更绿色、健康的芦笋。
-
公开(公告)号:CN115851654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211398852.1
申请日:2022-11-09
Applicant: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IPC: C12N9/10 , C12N15/54 , C12N15/70 , C12N15/74 , C12N15/79 , C12N1/15 , C12N1/21 , C12P7/26 , C12R1/01 , C12R1/19 , C12R1/6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芦笋茎枯病菌聚酮体合成酶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酮体合成酶,所述聚酮体合成酶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研究表明,与野生型菌株XT3相比,聚酮体合成酶编码基因pks‑pa敲除菌株XT3‑KN的色素产量明显降低,并且,与聚酮体合成酶编码基因pks‑pa敲除菌株XT3‑KN相比,聚酮体合成酶编码基因pks‑pa导入菌株XT3‑KN‑RV产色素能力显著提高,说明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聚酮体合成酶以及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编码聚酮体合成酶的基因在天门冬拟茎点霉的色素产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325996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298072.9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IPC: A01N47/18 , A01N43/16 , A01N43/653 , A01N65/10 , A01N65/20 , A01N65/30 , A01N65/08 , A01N65/12 , A01N65/22 , A01N65/24 , A01N63/14 , A01N65/00 , A01N65/03 , A01N43/713 , A01P1/00 , A01P3/00 , A01P2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芦笋茎枯病的杀菌组合物,属于芦笋茎枯病技术领域,本发明的配方具有良好的预防、保护和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通过抑制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而干扰病菌的正常生长,对多种植物的病原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同时苯醚甲环唑还对植物病原菌的孢子形成也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壳寡糖、多菌灵、中草药活性提取物、甲醇提取物、植物提取物、苯醚甲环唑、香菇多糖、和氨基寡糖素香菇多糖混配制剂防治芦笋茎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还能通过粘附作用阻断病原体与正常细胞表面糖分子的结合,从而阻断其感染途径。使得香菇多糖在防治芦笋茎枯病方面具有潜在的价值,香菇多糖通过增强免疫功能和阻断病原体感染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9302309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421274.8
申请日:2024-10-12
Applicant: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防治稻瘟病病害组合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治稻瘟病病害的组合物,该防治稻瘟病病害的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三环唑10‑20份、戊唑醇20‑30份、吡唑醚菌酯5‑15份、枯草芽孢杆菌3‑8份以及助剂5‑10份,所述助剂包括以下百分比计的原料:分散剂10%‑35%、润湿剂5%‑25%、稳定剂5%‑20%、消泡剂1%‑10%、抗冻剂5%‑20%。本发明中,通过三环唑与戊唑醇组合,从而改善了传统防治稻瘟病病害的组合物长期使用单一或少数几种化学药剂,使得稻瘟病菌产生抗药性,导致需要不断增加药剂,从而产生了防治成本增加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214173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350385.4
申请日:2024-09-26
Applicant: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IPC: A01N63/38 , C12N1/14 , C12N1/20 , A01N63/28 , A01N63/25 , A01N61/00 , A01N59/16 , A01N59/20 , A01N59/26 , A01N43/78 , A01N43/16 , A01P3/00 , C05G3/60 , A01N65/42 , A01N65/28 , A01N65/24 , A01N65/20 , A01N65/10 , A01N65/08 , C12R1/885 , C12R1/465 , C12R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花生根腐病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属于植物病害防治技术领域。所述微生物菌剂由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绿色木霉菌1~5份、细黄链霉菌1~5份、多粘类芽孢杆菌5~8份、中药提取物100~180份、维生素B10.5~2份、海藻酸钠25~50份、腐殖酸10~20份、钼酸锌1~5份、硫酸铜5~10份、磷酸亚铁5~10份。本发明的微生物菌剂以绿色木霉菌、细黄链霉菌和多粘类芽孢杆菌作为生防菌株,以中药提取物、维生素B1、海藻酸钠为辅料,以腐殖酸、钼酸锌、硫酸铜、磷酸亚铁为营养补充剂,在抑制根腐病菌、降低根腐病发病率的同时,还能提高花生抗性和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138245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290418.0
申请日:2024-09-14
Applicant: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IPC: A01G13/00 , A01B79/00 , A01G22/10 , A61L2/23 , A01N47/18 , A01N47/34 , A01N63/38 , A01N63/22 , A01N43/653 , A01N43/54 , A01P3/00 , A01P21/00 , A01P7/04 , A61L10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芦笋茎枯病防治方法,涉及植物病害防治技术领域。该芦笋茎枯病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用经过选育的对茎枯病具有较强抗性的芦笋品种进行种植,并进行土壤处理,对芦笋品种进行肥水管理,并整枝打杈;在芦笋种植前,将有益微生物菌剂施入土壤中,定期喷洒药剂进行防治,一旦发现病害,及时喷施针对性的杀菌剂;在田间不同区域设立监测点,定期观察芦笋植株的生长状况,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病害的发生趋势,调整防治措施。本发明通过综合运用抗病品种选择、土壤处理、合理种植密度、肥水管理、整枝打杈、有益微生物引入、天敌保护、化学防治、加强监测和物理防治等多方面措施,有效降低了芦笋茎枯病的发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901516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56279.4
申请日:2024-07-16
Applicant: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黄岛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芦笋茎枯病防治方法,本发明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并且在播种前使用物理杀菌法将种子进行杀菌,在种植前,将土壤进行深翻、紫外灯杀菌和施肥,在芦笋生长到第七天时,使用有机肥料进行植株施肥,在芦笋生长到第10天时,使用微生物进行植株施肥,在芦笋生长到第12天时,使用生物防治与自然防治的方式结合进行植株枯病防治稳固,在收获后,将清理残余的根茎和枯叶,并翻新土壤,为下一批芦笋种植做准备,整个步骤不仅有助于芦笋的健康成长,而且通过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有效防止了环境污染和防治效果不稳定的问题,实现了生态友好型的芦笋种植模式,并且该方法操作简单,为芦笋的可持续种植增加了健康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8006446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131336.5
申请日:2024-01-30
Applicant: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黄岛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芝麻枯萎病菌的分离设备及分离方法,涉及芝麻枯萎病菌技术领域,包括桌体,所述桌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操作台,且操作台的顶端设置有载玻片,所述载玻片的两端设置有夹紧机构,所述桌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且安装板的顶端设置有定位机构。本发明通过设置的定位机构,将酒精灯放置在夹块一和夹块二的相对侧后,接着旋转驱动杆,此时驱动杆带动凸型块进行旋转,从而使凸型块带动夹块一在安装板上向夹块二的方向进行移动,此时伸缩杆在夹块二的内部进行伸缩运动,同时弹簧受到压缩,由此使夹块一和夹块二对酒精灯进行定位夹持,有利于避免酒精灯对接种环杀菌时出现意外倒落,从而避免出现意外事故。
-
公开(公告)号:CN114982787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728348.7
申请日:2022-06-24
Applicant: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芦笋茎枯病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农业生物防治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组合物由植物提取液30~60份、表面活性剂0.5~2份组成;所述植物提取液由金钟藤提取液:茵陈提取液:鱼腥草提取液按照体积比4~8:2~5:2~5混合得到。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及在防治芦笋茎枯病中的使用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组合物原料简单廉价,绿色环保,对农业生长环境无任何二次污染,并且可以有效防治芦笋茎枯病,显著提高芦笋产量和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14586800A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210201218.8
申请日:2022-03-02
Applicant: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在防控草地贪夜蛾方面的应用,属于害虫化学防治技术领域,所述药物组合物包括甲维盐和辣根素,用于防控草地贪夜蛾时,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对草地贪夜蛾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能够大幅度减少田间用药量,减少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