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芦笋根际土壤中有机酸的提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422049B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710255036.8

    申请日:2017-04-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芦笋根际土壤中有机酸的提取方法,该技术方案针对土壤的物性特征和芦笋根际自毒性有机酸的成分特点设计了适宜的提取方案。该方法将取样得到的芦笋根际土壤与超纯水混合,通过震荡手段使可溶物自土壤中溶出,再经过滤手段去除杂质,所得滤液中含有待测的有机酸。在此基础上,本发明先后利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柱、阴离子交换树脂柱进行层析分离,所得的洗脱物中待测有机酸含量得到充分提升,最后以较低温度进行旋蒸浓缩,在保证待测有机酸成分稳定的基础上获得了纯化的产物,经超纯水定容后可作为待测样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定量分析。

    芦笋与意大利野生种间杂交F1代再生植株的培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54154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315078.9

    申请日:2021-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芦笋与意大利野生种间杂交F1代再生植株的培养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取种间杂交F1代的适期花蕾,灭菌后剥取花药,培养后将子叶型胚转接至胚萌发培养基中,进行每天12‑14h光照培养即可发育形成健壮丛生芽,再转入生根培养基诱导生根,最后得到可移栽植株。本发明采用蔗糖较高浓度,重点添加适当浓度的吲哚丁酸、萘乙酸和谷氨酰胺共同诱导生根及促进根的发育,并有效解决了芦笋与意大利野生种间杂交F1代花培苗生根困难问题,生根率超过80%。本发明所制备的胚状体能正常生长、成苗率高,且操作简单、省时高效,从开始培养到获得胚状体一般仅需56‑65d时间。

    一种芦笋根际土壤中有机酸的提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422049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710255036.8

    申请日:2017-04-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芦笋根际土壤中有机酸的提取方法,该技术方案针对土壤的物性特征和芦笋根际自毒性有机酸的成分特点设计了适宜的提取方案。该方法将取样得到的芦笋根际土壤与超纯水混合,通过震荡手段使可溶物自土壤中溶出,再经过滤手段去除杂质,所得滤液中含有待测的有机酸。在此基础上,本发明先后利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柱、阴离子交换树脂柱进行层析分离,所得的洗脱物中待测有机酸含量得到充分提升,最后以较低温度进行旋蒸浓缩,在保证待测有机酸成分稳定的基础上获得了纯化的产物,经超纯水定容后可作为待测样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定量分析。

    一种芦笋产量的评价方法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918200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01110.0

    申请日:2024-01-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遗传育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芦笋产量的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获取幼株期芦笋;S2、测量i个品种的幼株期芦笋如下参数:光合速率A、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的活性B、单位面积的叶干重C、酸性转化酶的活性D和根冠比E;所述酸性转化酶的活性D的测量样品为幼株期芦笋距顶部10‑30cm处的嫩茎;S3、按照公式进行评估值计算,根据评估值进行芦笋产量的评价。采用上述测量指标及计算公式得出的评估值,并通过SPSS软件得出显著性水平,对芦笋产量进行评价,可在较短的时间内从遗传角度全面评价出芦笋产量潜力。采用本发明的评价方法,无需跟踪多年,即可在较短时间内选育出高产量芦笋品种。

    芦笋与意大利野生种间杂交F1代再生植株的培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54154B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111315078.9

    申请日:2021-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芦笋与意大利野生种间杂交F1代再生植株的培养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取种间杂交F1代的适期花蕾,灭菌后剥取花药,培养后将子叶型胚转接至胚萌发培养基中,进行每天12‑14h光照培养即可发育形成健壮丛生芽,再转入生根培养基诱导生根,最后得到可移栽植株。本发明采用蔗糖较高浓度,重点添加适当浓度的吲哚丁酸、萘乙酸和谷氨酰胺共同诱导生根及促进根的发育,并有效解决了芦笋与意大利野生种间杂交F1代花培苗生根困难问题,生根率超过80%。本发明所制备的胚状体能正常生长、成苗率高,且操作简单、省时高效,从开始培养到获得胚状体一般仅需56‑65d时间。

    一种针对天门冬属雌雄异株植物性别的分子生物学鉴别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7201404B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1710451207.4

    申请日:2017-06-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天门冬属雌雄异株植物性别的分子生物学鉴别方法及其应用,该技术方案基于芦笋Y染色体上雌性抑制基因SOFF的CDS序列,开发了4个该基因的功能性STS分子标记。在此基础上,针对4个STS分子标记的自身特点设计了相应的引物和通用的PCR扩增条件,并进一步明确了指向雄性植株的特征条带碱基长度。实验验证发现,本发明提供的4种分子标记均位于芦笋雌性抑制基因SOFF的编码区,在分子遗传上与雌、雄性别表型共分离,鉴别准确率达到100%,可广泛用于芦笋雌雄性别鉴定以及全雄或全雌品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此外,实验发现该方法亦可用于兴安天门冬(A.dauricus)、长花天门冬(A.longiflorus)、A.maritumus等天门冬属雌雄异株植物的性别鉴定。

    一种芦笋秸秆生物制剂提高辣椒幼苗生物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67983A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710908873.6

    申请日:2017-09-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制剂,具体的说是一种生物制剂及其还田提高辣椒幼苗生物量的方法。生物制剂以芦笋秸秆为原料与田园土、草炭和水混配后经腐解获得,其中,按重量比计,粉碎的芦笋秸秆:田园土:草炭:水=1:30-40:10-20:90-100。还田提高辣椒幼苗生物量的方法是通过芦笋秸秆拌土进行腐解,使获得的芦笋秸秆腐解物施用于辣椒作物土壤中,进而提高辣椒幼苗的生物量。本发明能有效利用芦笋下脚料,节约处理芦笋下脚料的成本,提高辣椒幼苗生长状况,节约肥料使用成本,为辣椒丰产打下基础,实施简便,适合现代蔬菜生产方式,又可避免对环境的污染。

    一种用于检测芦笋腐解秸秆化感效应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48352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848400.3

    申请日:2020-08-2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业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芦笋腐解秸秆化感效应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选择芦笋秸秆,商品笋外的下脚料部分;(2)将秸秆烘干粉碎,按比例与田园土混合,置于组织培养瓶内,浇足水封口,置于30℃恒温箱内,腐解30天;(3)取腐解后的材料,采用水提法获取腐解液;(4)设置腐解液浓度比例,采用生物检测法测定其对其它蔬菜的化感作用。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明确芦笋秸秆腐解对其它蔬菜的化感作用情况,可为生产上有效利用芦笋秸秆提供科学依据。

    一种针对兴安天门冬的组培快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42053B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710141841.8

    申请日:2017-03-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兴安天门冬的组培快繁方法,该技术方案包括取材与外植体消毒、腋芽诱导培养、根丛诱导培养、根丛增殖培养、生根预分化培养、生根培养以及组培苗移栽等过程。本发明采用根丛繁殖途径,有别于常规的单茎繁殖生根或愈伤途径;以根丛作为目标繁殖单位,以及后续诱导生根部位,促进生根,提高组培苗的繁殖系数与整齐度。同时,本发明采用蔗糖浓度由低到高的两段生根法促进生根,并重点添加适当浓度的嘧啶醇促进根的发育,有效解决了兴安天门冬生根困难问题,整个周期8~12月,生根率超过60%,在诱导率、生根率、根的质量、移栽成活率等方面达到植物组培快繁要求,为兴安天门冬保存与利用奠定了基础。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