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壤地区玉米根系采集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5178781U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21568199.X

    申请日:2021-07-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壤地区玉米根系采集的装置,涉及到根系采集装置技术领域,包括一对U形插锥,一对所述U形插锥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上活动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安装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匀固定连接有采集刀,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扶手。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采集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便于携带和运输,且操作方便,壳体能拆卸,便于取出玉米根系,避免了因红土地的土壤黏性大,采集装置在对玉米根系采集后不便于取出问题。

    一种红壤地区玉米根系土壤采集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4844072U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21631445.1

    申请日:2021-07-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壤地区玉米根系土壤采集的装置,涉及到土壤采集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外采集筒,所述外采集筒内活动套接有内采集筒,所述内采集筒的一端侧壁上固定套接有转盘,所述外采集筒的侧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内采集筒的侧壁上和所述凹槽的内壁上均开设有采样孔,所述外采集筒的一端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上螺纹连接有用于限位内采集筒的螺纹管,所述螺纹管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一对第一把手。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采集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携带方便,且便于操作,解决了黏度大的红壤土地上的玉米根系土壤难取的问题,并且不易伤害到玉米的根系,不影响玉米正常生长。

    一种葡萄秆发酵液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55423A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911128028.2

    申请日:2019-1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葡萄秆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葡萄秆与猪粪尿混合物按照1:2的质量比例混合,置于避光无氧的环境中发酵60天,获得葡萄秆源的发酵液A;(2)将葡萄秆与鸡鸭粪尿混合物按照1:1.5的质量比例混合,置于避光无氧的环境中发酵90天,获得葡萄秆源的发酵液B;(3)将发酵液A和发酵液B按一定比例混合获得所述葡萄秆发酵液。本发明直接将葡萄秆与猪粪尿混合物厌氧发酵获得发酵液A,将葡萄秆与鸡鸭粪尿混合物发酵获得发酵液B,发酵液A和发酵液B混合后施用与葡萄园对葡萄的增产效果明显,对比普通化肥,本发明发酵液能使葡萄产量增加8.85-12.50%,葡萄糖度提升6.79-8.51%,应用前景广阔。

    用于红壤旱地的控酸节氮肥料及施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57344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510067600.4

    申请日:2015-02-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60/218 C05G3/08 A01C2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红壤旱地的控酸节氮肥料,包括双氰胺和氮肥,双氰胺质量为氮肥质量的5~7%。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红壤旱地的控酸节氮肥料,双氰胺质量为氮肥质量的5~7%,是综合考虑双氰胺对氮肥利用率和控酸效果得出的结果,在此配比下,双氰胺可起到明显的节氮控酸目的,能够有效提升红壤旱地的pH值,降低壤交换性酸。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红壤旱地的控酸节氮的施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氮肥与占氮肥质量5~7%的双氰胺在避光条件下混合,并搅拌均匀;步骤二,在土地上犁出沟槽,将步骤一中搅拌均匀的氮肥和双氰胺,撒入沟槽中;步骤三,将土地耙平,将肥料埋于地下。

    一种沿湖稻区潜育化水稻土的产量提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50607B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310201656.5

    申请日:2013-05-27

    Abstract: 一种沿湖稻区潜育化水稻土的产量提升方法,向土壤类型是潜育化水稻土的潜育化稻田撒施氧肥和硅肥,氧肥、硅肥的每亩施用量分别是1.6kg~2.4kg、12kg~18kg,可以有效促进水稻生长,大幅度提升水稻产量20.8%~37.4%,每穴总粒数增加17.6%~24.9%,千粒重增加3.7%~4.4%,水稻收获后土壤还原物质总量显著减少21.3%~46.8%,土壤中有机质提高4.2%~10.4%,速效磷提高2.9%~5.3%,速效钾提高2.1%~6.2%,全氮提高2.2%~5.2%。本发明具有提升水稻产量效果好、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广的特点,尤其适宜在沿湖稻区中轻度的表层潜育化水稻土大面积推广应用。

    一种水稻一种两收优质丰产种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66607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1360283.X

    申请日:2019-12-25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水稻一种两收优质丰产种植方法,涉及农作物栽培种植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整地、品种选择、种植、头季肥水管理、头季收获、再生季肥水管理、病虫害管理。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水稻一种两收优质丰产种植方法采用有机替代技术,并集合生物及物理的病虫害管理技术,显著降低了“一种两收”水稻生产中化肥、农药的投入,并对耕地质量的可持续性及稻米品质安全具有突出贡献,具有显著的经济与生态效益。

    一种沿湖稻区潜育化水稻土的产量提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50607A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310201656.5

    申请日:2013-05-27

    Abstract: 一种沿湖稻区潜育化水稻土的产量提升方法,向土壤类型是潜育化水稻土的潜育化稻田撒施氧肥和硅肥,氧肥、硅肥的每亩施用量分别是1.6kg~2.4kg、12kg~18kg,可以有效促进水稻生长,大幅度提升水稻产量20.8%~37.4%,每穴总粒数增加17.6%~24.9%,千粒重增加3.7%~4.4%,水稻收获后土壤还原物质总量显著减少21.3%~46.8%,土壤中有机质提高4.2%~10.4%,速效磷提高2.9%~5.3%,速效钾提高2.1%~6.2%,全氮提高2.2%~5.2%。本发明具有提升水稻产量效果好、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广的特点,尤其适宜在沿湖稻区中轻度的表层潜育化水稻土大面积推广应用。

    一种中稻-再生稻施肥轻简化的套餐肥制备与施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54521A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910322844.0

    申请日:2019-04-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稻肥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中稻-再生稻施肥轻简化的套餐肥制备与施用方法,所述中稻-再生稻施肥轻简化的套餐肥由基肥、分蘖肥、穗肥与再生肥组成。所述中稻-再生稻施肥轻简化的套餐肥制备与施用方法,基肥、穗肥和再生肥均采用掺混肥的工艺生产,经机械搅拌混匀而制成。本发明满足中稻-再生稻不同时期养分需求,减少施肥次数,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中稻-再生稻节本增效生产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与常规施肥相比较,施肥劳动力投入降低16.7-20%,每公顷产量增加1306-1691kg,增收2902-3965元,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