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冷散热板流道建模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146419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927402.0

    申请日:2022-08-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冷散热板流道建模方法,属于散热技术领域,包括根据散热板的尺寸确定二维计算域的尺寸大小;根据散热板的入口流体参数和散热强度来确定流体流速;引入二维计算域的设计变量,通过设计变量将离散化的二维计算域统一为流体结构单元或固体结构单元;设置并求解流体结构单元和固体结构单元的控制方程,根据散热和阻力的需求设置二维计算域的拓扑优化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采用移动渐近线算法对控制方程进行迭代,根据拓扑优化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判断是否收敛,产生目标函数对应的二维流道模型的输出材料因子图;将输出材料因子图导为二维流道模型并建立三维流道模型。该拓扑优化流道的散热表现比普通并联直流道的好。

    一种多通道等速烟气采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540612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910077750.1

    申请日:2019-01-28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多通道等速烟气采样装置,包括采样管束、辅助固定机构、等速调节机构和烟气分析仪;所述采样管束由多根等直径不等长度的采样管组成,每根采样管与采样嘴连接处设置在同一水平面;每个采样管的末端均连接有一个控制阀门;位于烟道外的采样管束外包裹保温套筒,在保温套筒末端的外部套有一个轴承,轴承连接把手,轴承与辅助固定机构配合,使得采样管束能在烟气管道内旋转;在最长的采样管管壁上沿采样管长度方向设置有滑道,皮托管固定在该滑道上,且能在滑道上前后滑动,皮托管管身刻有刻度,初始采样时皮托管头部与最长采样管的采样嘴对齐。该装置能够均匀的采集烟道内的烟气,提高测量准确度。

    湍流团聚室及应用该团聚室脱除超细颗粒物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54500B

    公开(公告)日:2018-02-13

    申请号:CN201610283143.7

    申请日:2016-04-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湍流团聚室及应用该团聚室脱除超细颗粒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团聚室以来流烟气为轴对称的六边形结构,入口为突扩状,出口为缩放状,入口处的宽度与团聚室总宽度的比值为0.2‑0.4,入口处的壁面与来流烟气中心线的夹角为30‑60︒,团聚室内部设置有三棱柱扰流柱和2n个涡片,且n≧1,每两个涡片为一组,以来流烟气为轴对称布置,每个涡片与来流烟气的中心线的夹角为30‑60︒,涡片距离团聚室壁面的最短距离为团聚室总宽度的1/6‑1/4;所述三棱柱扰流柱的主视图形状为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垂直于来流烟气的中心线,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正对入口且位于来流烟气的中心线上,等腰三角形的中心距入口处的距离为团聚室总长度的1/4‑1/3。

    湍流团聚室及应用该团聚室脱除超细颗粒物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54500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283143.7

    申请日:2016-04-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5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湍流团聚室及应用该团聚室脱除超细颗粒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团聚室以来流烟气为轴对称的六边形结构,入口为突扩状,出口为缩放状,入口处的宽度与团聚室总宽度的比值为0.2?0.4,入口处的壁面与来流烟气中心线的夹角为30?60?,团聚室内部设置有三棱柱扰流柱和2n个涡片,且n≧1,每两个涡片为一组,以来流烟气为轴对称布置,每个涡片与来流烟气的中心线的夹角为30?60?,涡片距离团聚室壁面的最短距离为团聚室总宽度的1/6?1/4;所述三棱柱扰流柱的主视图形状为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垂直于来流烟气的中心线,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正对入口且位于来流烟气的中心线上,等腰三角形的中心距入口处的距离为团聚室总长度的1/4?1/3。

    一种多通道等速烟气采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540612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1910077750.1

    申请日:2019-01-28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多通道等速烟气采样装置,包括采样管束、辅助固定机构、等速调节机构和烟气分析仪;所述采样管束由多根等直径不等长度的采样管组成,每根采样管与采样嘴连接处设置在同一水平面;每个采样管的末端均连接有一个控制阀门;位于烟道外的采样管束外包裹保温套筒,在保温套筒末端的外部套有一个轴承,轴承连接把手,轴承与辅助固定机构配合,使得采样管束能在烟气管道内旋转;在最长的采样管管壁上沿采样管长度方向设置有滑道,皮托管固定在该滑道上,且能在滑道上前后滑动,皮托管管身刻有刻度,初始采样时皮托管头部与最长采样管的采样嘴对齐。该装置能够均匀的采集烟道内的烟气,提高测量准确度。

    强化烟气中细颗粒物碰撞聚并长大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159787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1810239936.8

    申请日:2018-03-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强化烟气中细颗粒物碰撞聚并长大的装置,该装置通过两侧烟气倾斜喷射进入装置,在两侧烟气相互接触的过程中,烟气中细颗粒物实现预混合的同时提高了它们之间的碰撞频率,增强相互作用,有利于细颗粒的初步长大,再依次经过合理布置在装置中的扰流元件和产涡涡片所形成的不同尺度的漩涡,使不同尺度的颗粒进一步碰撞、聚并长大,长大后的颗粒因惯性作用脱离漩涡随烟气流向出口,进而被除尘设备补集脱除。该装置结构简单,能耗较低,制造成本低,细颗粒物聚并效果显著。

    一种增强壁面冷却效果的导流罩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7559050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1710760306.0

    申请日:2017-08-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强壁面冷却效果的导流罩结构,包括气膜孔和壁面,气膜孔出气口位于壁面的上游区域,其特征在于该结构还包括导流罩,所述导流罩位于气膜孔出气口上方,关于壁面中心线方向对称;所述导流罩包括两个侧壁、顶部平直段和迎主流段,两个侧壁、顶部平直段和迎主流段围成的区域内设有导流罩腔,导流罩腔完全覆盖在气膜孔出气口的上方;导流罩的上游端封闭为迎主流段,下游端设置出口;所述出口的宽度为导流罩腔的最大宽度e,出口的高度为导流罩腔的最大高度a;所述导流罩腔的最大宽度e与气膜孔的孔径d的比值为1.5‑2.5,导流罩腔的最大长度g与气膜孔的孔径d的比值为1.7‑2.5。

    固定源重金属采样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16610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010660561.X

    申请日:2020-0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定源重金属采样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固定源重金属采样装置包括:壳体、第一热电偶、第二热电偶、采样嘴、电阻丝和内管,所述内管位于所述壳体内,在所述内管外安装有所述电阻丝,用于对所述内管加热,所述采样嘴位于壳体外,用于对烟道内采样;所述采样嘴与所述内管相通,所述第一热电偶位于所述壳体外并用于测量采样嘴周围的温度,所述第二热电偶位于所述壳体内并用于测量所述内管的温度,所述采样嘴的截面为矩形。本发明将采样管内的加热电阻丝采用智能控制,使其温度不再直接定义在120±14℃区间内,而是依据烟道内的温度控制电阻丝进行加热。适当的加热温度可以提高重金属采样回收率的准确性。

    一种气膜冷却孔型结构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640216B

    公开(公告)日:2019-12-10

    申请号:CN201710006090.9

    申请日:2017-01-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膜冷却孔型结构,包括气膜孔和壁面,气膜孔的出口位于壁面的上游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膜孔包括圆柱段和扩张段,圆柱段的一端为冷气进气口,圆柱段的另一端连接扩张段的一端,扩张段的另一端为气膜孔的出口,所述扩张段由中间孔和两个扩张孔组成,中间孔与每个扩张孔之间相互联通,在壁面的俯视图中,两个扩张孔以中间孔为轴对称布置,每个扩张孔与中间孔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β为10‑40°。

    一种辐射制冷吊顶结构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375407A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910742936.4

    申请日:2019-08-13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辐射制冷吊顶结构,该结构包括冷水管、引流板和排水板,每根冷水管下方均设置有一个引流板和排水板,引流板的下部均接触在排水板的上表面,所述冷水管和引流板的外表面均包覆疏水材料;所述排水板的上表面包覆疏水材料,排水板的下表面包覆亲水材料,在沿排水板长度方向上,安装时排水板底端平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5~8°,排水板较低的一侧连接收集装置。该结构能够解决水源吊顶辐射制冷发生的结露滴落问题,尤其适用于室内高湿环境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