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790418B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110293060.7
申请日:2021-03-18
Applicant: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河南中心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叶丝超级回潮的加水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叶丝来料含水率,并对设定时间段内的N次采样作为一个滑窗来计算来料平均含水率。再建立一个包括当前时刻在内的n次采样的来料含水率滑窗,并计算得到各个时刻的来料含水率与所述来料平均含水率的差值。如果一个滑窗内的所有时刻所对应的所述差值都大于或小于0,则判断来料含水率出现了整体性的增大趋势或减小趋势,并控制回潮机水泵的转速在滑窗第一个时刻所对应的出口时刻开始减小或增大,以对超级回潮滚筒的加水量进行调整,使叶丝出口含水率进行前馈控制。本发明能提高各批次叶丝的出口含水率的一致性,提升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931913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292136.4
申请日:2021-03-18
Applicant: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河南中心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流式梗丝干燥出口含水率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梗丝干燥的热风流量,并建立一个设定时间段内的n次采样的热风流量滑窗;获取梗丝干燥的出口含水率的目标值,并计算一个滑窗内各个时刻热风流量所对应的出口含水率与所述目标值的差值;根据所述热风流量和出口含水率的变化趋势确定风量滑窗预测模型,并通过所述风量滑窗预测模型对出口含水率达到所述目标值的热风流量进行前馈控制。解决现有梗丝干燥的出口含水率存在滞后性,易造成不准确的问题,能提高各批次梗丝的出口含水率的一致性,提升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790421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110293064.5
申请日:2021-03-18
Applicant: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河南中心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滑窗预测的梗丝加料出口含水率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梗丝加料的增湿水量,并以设定时间段内的N次采集作为一个滑窗来计算梗丝的平均出口含水率。根据所述增湿水量和所述平均出口含水率的变化趋势来确定增湿水比例和出口含水率的第一滑窗预测模型。获取当前生产梗丝加料的出口含水率的目标值,并通过所述第一滑窗预测模型对达到所述目标值需要的增湿水比例进行前馈控制。本发明能解决现有梗丝加料的出口含水率存在滞后性,易造成不准确的问题,能提高各批次梗丝的出口含水率的一致性,提升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790419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110293065.X
申请日:2021-03-18
Applicant: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河南中心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叶丝加料的加工参数的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引射料液的蒸汽压力和热风温度,并将料液按所述蒸汽压力投射到加料机内的叶丝上。获取叶丝的出口含水率的目标值和实测值,并计算得到出口含水率的目标偏差值。建立出口含水率的PID反馈控制模型,并根据所述目标偏差值调节所述热风温度,以使叶丝的出口含水率按所述目标值进行控制。本发明能解决现有叶丝加料时缺少对加工参数的有效调控,易造成料液利用率较低的问题,能提高批次内叶丝的出口含水率和热风温度的稳定性,提升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165866A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911272937.3
申请日:2019-12-12
Applicant: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河南中心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气流式梗丝干燥的质量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梗丝干燥工序中的热风温度目标值和出口含水率目标值;建立热风温度与蒸汽阀门开度的温度反馈控制模型,并根据所述温度反馈控制模型和所述热风温度目标值控制蒸汽阀门开度,以控制干燥机内的热风温度;获取梗丝干燥工序的出口含水率的实测值,并根据所述目标值和所述实测值得到出口含水率的目标偏差值;建立含水率PID反馈控制模型,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偏差值调节热风风速以对出口含水率进行反馈控制,使批次内的梗丝干燥工序出口物料的出口含水率按所述目标值进行控制。本发明能提高梗丝干燥出口含水率的批次一致性,提升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897192A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911272924.6
申请日:2019-12-12
Applicant: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河南中心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烟梗增温的烟梗质量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设置烟梗增温的烟梗温度目标值;获取烟梗的出口烟梗温度实测值,并根据所述烟梗温度目标值和所述烟梗温度实测值得到目标偏差值;建立温度PID反馈控制模型,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偏差值调节蒸汽喷射量以对烟梗温度进行反馈控制,使各批次的烟梗温度按所述目标值进行控制。本发明能解决现有烟梗增温时对蒸汽喷射量不准确,影响烟梗增温效率的问题,能提高烟梗增温效率,提升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468751B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110765956.0
申请日:2021-07-05
Applicant: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计量大学
Inventor: 刘颖 , 刘穗君 , 任淑军 , 卢成 , 曾九孙 , 蔡晋辉 , 崔廷 , 崔岩 , 刘磊 , 杨林超 , 陈建中 , 李春松 , 纪晓楠 , 李金洺 , 文金昉 , 李新会 , 李显红
IPC: G06F30/20 , G06Q10/00 , G06Q50/0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递推Lasso的流量计异常在线监测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流量计的历史流量数据,建立自回归模型,并通过离线Lasso算法确定自回归模型的模型系数;利用流量计的实时流量,通过递推Lasso算法对自回归模型进行更新;根据基于更新后的自回归模型得到的预测流量和流量计在下一时刻的实际流量确定流量计是否异常。本发明的基于递推Lasso的流量计异常在线监测方法,通过递推Lasso算法对自回归模型进行更新,根据基于更新后的自回归模型得到的预测流量和实际流量来监测流量计的异常情况,具有准确度高、操作方便和实时跟踪等特点,为烟草制丝过程增湿水流量的在线监测提供科学、客观、可靠的技术支持,保证流量计的计量性能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790419B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110293065.X
申请日:2021-03-18
Applicant: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河南中心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叶丝加料的加工参数的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引射料液的蒸汽压力和热风温度,并将料液按所述蒸汽压力投射到加料机内的叶丝上。获取叶丝的出口含水率的目标值和实测值,并计算得到出口含水率的目标偏差值。建立出口含水率的PID反馈控制模型,并根据所述目标偏差值调节所述热风温度,以使叶丝的出口含水率按所述目标值进行控制。本发明能解决现有叶丝加料时缺少对加工参数的有效调控,易造成料液利用率较低的问题,能提高批次内叶丝的出口含水率和热风温度的稳定性,提升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890260B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110292128.X
申请日:2021-03-18
Applicant: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河南中心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滑窗预测的薄板烘丝出口含水率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烟丝的来料含水率,并对设定时间段内的N次采样作为一个滑窗来计算来料平均含水率。再建立一个包括当前时刻在内的n次采样的来料含水率滑窗,并计算得到各个时刻的来料含水率与所述来料平均含水率的差值。如果一个滑窗内的所有时刻所对应的所述差值都大于或小于0,则判断来料含水率出现了整体性的增大趋势或减小趋势。获取滑窗第一个时刻所对应的出口时刻,并在所述增大趋势或所述减小趋势时控制排潮阀门在所述出口时刻开始减小开度或增大开度,以对薄板烘丝出口含水率进行前馈控制。本发明能提高各批次薄板烘丝的出口含水率的一致性,提升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970563A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111407497.5
申请日:2021-11-24
Applicant: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计量大学
IPC: G01N22/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波透射法的烟草含水率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本发明的主要设计构思在于,由水分测定组件、微量注射组件、电动升降组件以及控制面板组件构建检测装置,通过操作控制面板组件控制电动升降组件及微量注射组件,使无水乙醇按所需剂量注入测量杯内,由水分测定组件基于微波透射原理,利用发射并接收到的微波值测得烟草样品的含水率,从而实现了基于微波透射法对烟草含水率进行测量。本发明对环境依赖程度较低,规避了空气中的水分、烟草样品本身色泽以及环境光线对测量过程及结果的影响,大幅提高了测量烟草样品含水率的便利性及准确性。并在测量过程中减少人工干预,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了测量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