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088552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110523332.8
申请日:2021-05-13
Applicant: 河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菌发酵生产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的方法,本发明经过对多种菌种筛选后确定选用谷氨酸棒杆菌与白色链霉菌进行混菌发酵,并经过单因素优化实验确定下本发明的生产方法,达到提高ε‑PL产量的目的。具体的,首先将白色链霉菌接种至M3G培养基中摇床培养24h,得到白色链霉菌种子液,将白色链霉菌种子液按8%接种量接入发酵培养基(发酵初始pH为7.4)中,在其发酵的12h时接入10%培养至OD600=2.3~2.8的谷氨酸棒杆菌种子液,30℃,200 r/min摇床培养60 h,得到高产量ε‑PL产品。本发明为发酵法高效生产ε‑PL提供了新思路,为混菌发酵在ε‑PL发酵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3088552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523332.8
申请日:2021-05-13
Applicant: 河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菌发酵生产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的方法,本发明经过对多种菌种筛选后确定选用谷氨酸棒杆菌与白色链霉菌进行混菌发酵,并经过单因素优化实验确定下本发明的生产方法,达到提高ε‑PL产量的目的。具体的,首先将白色链霉菌接种至M3G培养基中摇床培养24h,得到白色链霉菌种子液,将白色链霉菌种子液按8%接种量接入发酵培养基(发酵初始pH为7.4)中,在其发酵的12h时接入10%培养至OD600=2.3~2.8的谷氨酸棒杆菌种子液,30℃,200 r/min摇床培养60 h,得到高产量ε‑PL产品。本发明为发酵法高效生产ε‑PL提供了新思路,为混菌发酵在ε‑PL发酵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