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24123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502344.2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河南省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河南省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泡沫镍上直接生长CuCoO2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其制备包括以下步骤:将硝酸铜和硝酸钴及矿化剂溶于溶剂中,经强力搅拌后形成悬浊液A,然后将该悬浊液A转移到高压釜中,同时将泡沫镍放置在聚四氟乙烯花篮后一起放入高压釜中加热进行水热反应,水热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后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方法可一步制备出泡沫镍基底的CuCoO2电极,相比制备出CuCoO2粉末再转移至电极片上,所需时间短,操作简单,电极材料均匀,可作为高效光电功能材料电极制备方法广泛应用于相关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8688459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1010204.3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河南省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河南省科学院
IPC: G01N33/68 , G01N21/64 , G01N33/58 , G01N33/54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荧光微球进行免疫检测的方法,属于免疫检测领域,该方法包括可以在一个孔内检测两种及两种以上特征因子,可用于某些检测量需求大的场景,实现对多种免疫因子的高效联检。该方法可大幅降低检测成本,缩短检测时间,而且显著提高检测的特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517982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98485.6
申请日:2024-11-26
Applicant: 河南省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河南省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开放式微孔结构的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制备流程包括(1):将硅油进行高温热解,以获得硅氧碳复合材料;(2)将步骤(1)制得的硅氧碳复合材料进行刻蚀,除去其中的硅氧成分;(3)将上述刻蚀后的材料进行高温退火处理,最终得到硬碳负极材料。本发明所制备的硬碳负极材料由大量涡轮状微晶构成,整体为球状形貌,且表现出典型的开放式微孔结构。这种开放式微孔结构可有效促进钠离子传输,显著改善了硬碳负极的倍率性能,并兼具高比容量、高首次库仑效率、良好的循环稳定性。此外,制备实施过程相对简单,易于产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8566498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627976.5
申请日:2024-05-17
Applicant: 河南省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河南省科学院
IPC: G01N33/543 , G01N21/64 , G01N33/53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超声去除非特异性吸附生物因子的方法,属于免疫检测领域,该方法包括特征性抗体修饰的基底和特征性抗体修饰的荧光微球,在基底上滴加待检测生物标志物和纳米荧光微球,形成双抗夹心结构,然后通过超声对其施加一个合适的力来去除生物因子的非特异性吸附,这种方法简单便捷,可操作性强,可显著提高检测灵敏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68586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849463.5
申请日:2024-12-16
Applicant: 河南省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河南省科学院
IPC: C25B11/091 , C25B11/031 , C25B11/052 , C25B11/061 , C25B1/04 , C25D9/04 , C01G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镍掺杂的分级纳米阵列电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涉及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所述制备包括以泡沫铜作为基底材料,氢氧化钠和过硫酸铵作为原料配置成溶液,通过化学氧化处理在泡沫铜基底上原位生长合成氢氧化铜纳米带阵列前驱体,然后将前驱体通过水热处理转化为镍掺杂硫化亚铜纳米棒阵列,经电沉积过程在纳米棒上形成均匀的纳米片,即可获得镍掺杂的分级纳米阵列电催化材料;本发明通过优化合成方法与调节掺杂比例,使得所得到的分级纳米阵列在电催化反应中表现出较低的过电位和优异的稳定性,解决了现有催化剂催化效率低下、耐久性差等问题和稳定性不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612604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819018.4
申请日:2024-12-11
Applicant: 河南省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河南省科学院
IPC: C01G51/40 , B82Y40/00 , B01J20/06 , C02F1/28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uCoO2纳米片堆叠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其制备包括以下步骤:将硝酸铜、硝酸钴、表面活性剂及矿化剂溶于溶剂中,经强力搅拌后形成悬浊液A,然后将该悬浊液A转移到高压釜中加热进行水热反应,水热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使用去离子水及无水乙醇清洗烘干后即可得到产物。本发明所述方法可一步制备片堆叠形貌的CuCoO2电极,可作为吸附降解材料广泛应用于相关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8033121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93816.4
申请日:2024-02-21
Applicant: 河南省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IPC: G01N33/543 , G01N33/531 , G01N33/535 , G01N33/68 , G01N33/5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利用ELISA来检测暗场基底和颗粒修饰效果的方法,在一级抗体包被的基底和修饰的微纳颗粒中加入酶标二级抗体,随后加入显色底物,根据显色程度来判断暗场基底和颗粒的一级抗体包被和修饰效果。主要实验方法如下:对负载在硅片、玻璃片或PET板等载体的金基底进行一级抗体包被,同时对贵金属、PS小球、PMMA小球等微纳颗粒进行一级抗体修饰;将修饰后的金基底和微纳颗粒与酶标二级抗体进行特异性反应;向反应后的金基底和微纳颗粒中加入显色剂,根据显色结果来判断金基底和微纳颗粒的一级抗体的包被和修饰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936404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100909.2
申请日:2025-01-22
Applicant: 河南省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IPC: G01N33/68 , G01N33/58 , G01N33/54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阿尔茨海默症标志物Aβ42的单分子检测方法,属于生物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微球、Aβ42抗体1、Aβ42抗体2、偶联缓冲液、微球洗涤液、微球保存液、微球封闭液、酶标板、包被液和封闭液来检测Aβ42,最后通过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对Aβ42标志物进行数字化成像和分析,进而进行定量检测,该方法具有超高灵敏度(单分子水平~fg/ml)、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低成本、中高通量等优势,可用于AD的早期筛查、预警和临床辅助诊断。
-
公开(公告)号:CN117871873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181597.8
申请日:2024-02-18
Applicant: 河南省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IPC: G01N33/68 , G01N33/543 , G01N21/8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高分子微球的显微暗场生物检测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技术中成本高,操作步骤较为繁琐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方法采用待检生物标志物的特征性抗体修饰的基底和待检生物标志物的特征性抗体修饰的高分子微球来包夹待检生物标志物,通过暗场显微成像技术对待检生物标志物进行检测,可以通过高分子微球成像的颗粒数,可视化区别和鉴定待测生物标志物的浓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067674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188582.4
申请日:2024-02-20
Applicant: 河南省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IPC: G01N21/64 , G01N33/533 , G01N33/543 , G01N1/28 , G01N1/34 , G01N1/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荧光微球进行免疫检测的方法,属于免疫检测领域,该方法包括特征性抗体修饰的基底和特征性抗体修饰的荧光微球,在基底上滴加待检测生物标志物和纳米荧光微球,形成双抗夹心结构,利用荧光纳米颗粒会呈现出一个很亮的点,再通过计算荧光纳米颗粒数目以得到检测结果,可用于生物标志物的检测便于检测,可视性大幅提高,并显著提高检测灵敏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