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根农杆菌介导非组培依赖的芍药根系遗传转化种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67877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162173.3

    申请日:2024-08-23

    摘要: 发根农杆菌介导非组培依赖的芍药根系遗传转化种植方法,包括芍药外植体制备的步骤、侵染物制备的步骤、侵染及共培养的步骤、新生根系诱导培养的步骤、转基因根检测的步骤和复合型转基因芍药株系获得的步骤,本发明的遗传转化种植方法,以芍药的肉质根作为外植体,通过制备液体侵染物和固体侵染物,以及独特的侵染及共培养等步骤,突破了芍药转化难的技术障碍,获得了稳定转化的芍药转基因根系,为后续芍药育种资源和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一种牡丹活体植株挥发性成分的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89644B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010149586.3

    申请日:2020-03-0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牡丹活体植株挥发性成分的检测方法,属于植物成分检测领域,所述方法从花香样品采集和气相色谱‑质谱条件等方面进行优化,适合在近自然条件下多种牡丹品种挥发性成分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牡丹花挥发性成分及其释放量。该采集方法携带方便、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容易实现,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离体测定方法中材料受损后挥发性成分改变、样品无法长时间保存和无法同时进行大量采样的三个问题;自制吸附管使用前无需用活化仪等进行活化,节省时间,节约成本;在该气相色谱‑质谱条件下能够稳定、准确地检测出‘凤丹’牡丹等品种牡丹花的多种挥发性成分及相对含量,适合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收集的牡丹花香样品的检测。

    一种阿氏芽孢杆菌PO15及其应用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877265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406053.3

    申请日:2021-04-15

    IPC分类号: C12N1/20 C09K17/14 C12R1/07

    摘要: 本发明属于菌株的筛选和应用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阿氏芽孢杆菌PO15及其应用。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降解有机磷的方法,包括:取杨山牡丹根际土样,制成细菌悬液,进行培养,然后进行纯化培养,得到纯菌株‑阿氏芽孢杆菌PO15,对其进行扩大培养,制得种子液,种子液的菌体制备成降解菌液,然后得到的降解菌液接种到有机磷固体培养基中降解有机磷。本发明从杨山牡丹根际土样中分离到一株阿氏芽孢杆菌PO15,其具有较高的解磷能力,从植酸钙中活化出来的速效磷含量为5.85mg/L,对植酸钙的活化率达到76.82%。本发明丰富了野生解磷菌遗传资源,扩大了解磷菌全基因组育种的后备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建立油用牡丹‘凤丹’成熟种胚无菌培养体系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76807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701194.0

    申请日:2019-07-31

    IPC分类号: A01H4/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立油用牡丹‘凤丹’成熟种胚无菌培养体系的方法,属植物组织培养领域。包括如下步骤:1)挑选种子;2)去除外种皮;3)清洗并浸泡去皮种子;4)消毒处理;5)去除胚乳;6)接种培养。本发明方法选用‘凤丹’牡丹的成熟种胚为外植体,经严格挑选、去皮浸泡、消毒和接种培养,构建的高效无菌培养体系在启动四周后,萌发率≥80%;污染率≤5%;无褐化现象。彻底解决了目前以鳞芽或土芽为外植体的牡丹组培技术无菌培养体系建立中的褐化问题,并在体系建立过程中极大的降低了污染率,提高了牡丹组培技术在生产和实践中建立无菌培养体系的应用效率。

    一种自然状态下解除‘凤丹’牡丹休眠的种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76535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700426.0

    申请日:2019-07-31

    IPC分类号: A01C1/00 A01G17/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然状态下解除‘凤丹’牡丹休眠的种植方法,属于油用牡丹种植领域。所述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土地选择,(2)苗床准备,(3)种子采收、精选、消毒,(4)‘凤丹’种子预处理,(5)播种处理等步骤,自然状态下播种‘凤丹’牡丹,从土地选择、种子处理到播种,均严格做到不影响生态环境,不改变土壤,并确保‘凤丹’牡丹的存活率和萌发率。此项技术不仅可以在自然状态下提高‘凤丹’种子成苗率,而且可以改变生产上‘凤丹’播种萌发率低的现状,进而加速‘凤丹’的产业化生产的发展。

    一种‘洛阳红’牡丹容器栽培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62902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1173359.X

    申请日:2022-09-2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洛阳红’牡丹容器栽培方法,属于花卉栽培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9月将牡丹苗移栽基质后施复合肥,置于室外养护;2)次年牡丹苗花芽萌动期施复合肥;3)立蕾期喷施ALA;4)风铃期施用水溶性底肥,水溶性底肥施用后,间隔2~4天,喷施叶面肥和ALA;所述ALA的浓度为20~40mg/L;所述基质包括草炭、珍珠岩和木炭;所述草炭、珍珠岩和木炭的质量比为4~6:1:0.4~0.6。所述方法通过基质的设置,水肥管理以及ALA的喷施等一系列的栽培管理措施使得所述容器栽培方法显著的提高了‘洛阳红’牡丹的栽培质量,进而提高了‘洛阳红’牡丹的观赏品质。

    一种利用蜜蜂为‘凤丹’牡丹授粉增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75259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914981.0

    申请日:2021-08-1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蜜蜂为‘凤丹’牡丹授粉增产的方法,属于油用牡丹繁殖生态领域。所述授粉增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种,(2)蜂群准备,(3)蜂群布置,(4)蜂群管理,(5)授粉环境要求,(6)种植管理。本发明公开了‘凤丹’牡丹的适用授粉蜂种为西方蜜蜂,最佳授粉密度为0.5~2群/1~2亩,且增产效果显著。利用本发明为‘凤丹’牡丹授粉,省时省工,节约成本,优质高效,且对环境与生态安全。合理有效的管理蜂群可以极大的提高蜜蜂的授粉效率,显著增加‘凤丹’牡丹的产量和出油率。有利于进一步推广种植油用牡丹、构建大规模化产业体系,且经济效益显著,环境生态价值深远,具有良好的示范推广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