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144895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401557.0
申请日:2015-07-10
申请人: 河海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滩涂盐碱地脱盐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表层铺设淤泥对滩涂盐碱地进行快速脱盐的方法。它的步骤如下:在铺设范围的四周用淤泥围筑30-40cm高的田埂,并布设排灌系统;在滩涂盐碱地表面均匀铺设30cm厚的河湖清淤淤泥;淤泥表面灌溉淡水,保持水层为10-15cm;淤泥表面直接进行水稻种植;根据水稻的生长要求,进行灌溉,在水稻生长的需水阶段,保证水层为10-15cm为宜。它在淤泥层种植水稻,利用水稻灌溉用水的持续下渗,达到洗盐和压咸的目的,加速滩涂盐碱地的脱盐速度,改善滩涂土壤质量,确保滩涂土地快速复垦进行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052290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409902.5
申请日:2015-07-13
申请人: 河海大学
IPC分类号: A01B79/02
CPC分类号: A01B79/0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淤泥改良盐碱地表层土进行脱盐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a)将盐碱地表层土壤与淤泥进行混合后,形成渗透系数为1.0×10-6~5.0×10-5cm/s的混合区;(b)在所述混合区周围用淤泥围设田埂,灌溉淡水,保持水深为10~15cm,持续2~4月;(c)在所述混合区处种植水稻,并根据水稻生长特征及需要进行排灌水即可。通过将盐碱地表层土壤与淤泥进行混合后形成一定渗透系数的混合区,这样能够盐碱地表层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营造适合水稻生长的条件,提高水稻产量;而且盐碱地表层土壤与淤泥混合得到改良后,其渗透系数降低,淡水土层的渗透速率降低,可以使用更少的淡水量来保持淡水向下方的持续渗透,达到洗盐和压咸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603153B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210066210.1
申请日:2012-03-14
申请人: 河海大学
IPC分类号: C02F11/14
摘要: 污水厂脱水污泥固化/稳定化处理的固化剂及其应用,固化剂化学成分按质量份为:SiO2:3~8,Al2O3:25~35,CaO:32~43,SO3:15~23,Fe2O3:1~3,Li2O:0.1~0.3。将该固化剂加入脱水污泥之后,固化材料与脱水污泥中的水分迅速发生反应,形成针状骨架,从而使固化污泥的强度提高。同时,随着反应的进行,该产物生成量越来越大,由于产物的比表面积非常大,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且随着固化体的密实度越来越高,从而达到稳定化和封闭污染物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267789B
公开(公告)日:2012-10-31
申请号:CN201110183726.X
申请日:2011-07-01
申请人: 河海大学
CPC分类号: Y02A40/213 , Y02P20/544
摘要: 本发明是污水厂脱水污泥超临界处理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及其设备,其特征是脱水污泥(含水率77~85%)直接采用超临界水气化的方式进行处理,通过高速搅拌装置提高污泥的流动性,采用高压流化床装置防止管式反应器的堵塞问题,在气液分离过程中,充分利用其含高热量,使用热交换器使低温污泥得到加热;并且液相产物高氨氮含量直接通过MAP法进行回收利用。优点:气化过程中未添加任何水分,污泥处理效率高;过程中热量可利用;液相产物中的氨氮及时回收,减少二次污染;回收的上清液可回用,定期排出来的固相产物,低重金属含量可直接作为磷肥使用,高金属含量则可作为吸附剂;通过液相产物、固相产物的资源化利用降低了整体系统的处理费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730917A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210205415.3
申请日:2012-06-20
申请人: 河海大学
CPC分类号: Y02P20/544
摘要: 本发明针对目前污泥处理方法中通过添加水分调配泥浆以增加污泥流动性,从而降低了脱水污泥的处理效率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低含水率脱水污泥直接超临界水气化处理装置及其方法,其特点为在脱水污泥直接进行超临界水气化处理前通过液化装置对污泥进行预液化处理,由此提高污泥的流动性,并沉降部分污泥中的无机物;达到便于后续的泵送及增压,降低管路中的堵塞风险,同时大幅提高了污泥处理的效率及设备的利用率的有益效果。同时,产物中的气相产物、热量均能得到有效的回收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降低了处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4478519A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410787213.3
申请日:2014-12-17
申请人: 河海大学
IPC分类号: C05G1/00
CPC分类号: Y02P20/124 , Y02P20/129 , Y02P20/544 , C05B17/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蓝藻藻液的超临界水气化产物回收氮磷的装置及方法,属于资源环境领域。本发明利用超临界水的特性将打捞上岸的蓝藻藻液直接进行气化处理后,回收液相产物中富集的藻液中大量氨氮、活性磷成分,生成MAP晶体作为作为农作物肥料施用,解决蓝藻传统处理工艺中脱水能耗高、处理周期长、资源化水平低下等问题,实现蓝藻快速处理后有效回收。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实现了两个“同步回收”,同步回收蓝藻中氮磷,及同步回收超临界水气化液相和固相中的P元素,由于P元素多赋存于固相残留中,通过固相残留中P形态的转化进入液相,进而能获得90%左右的高氮磷回收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267789A
公开(公告)日:2011-12-07
申请号:CN201110183726.X
申请日:2011-07-01
申请人: 河海大学
CPC分类号: Y02A40/213 , Y02P20/544
摘要: 本发明是污水厂脱水污泥超临界处理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及其设备,其特征是脱水污泥(含水率77~85%)直接采用超临界水气化的方式进行处理,通过高速搅拌装置提高污泥的流动性,采用高压流化床装置防止管式反应器的堵塞问题,在气液分离过程中,充分利用其含高热量,使用热交换器使低温污泥得到加热;并且液相产物高氨氮含量直接通过MAP法进行回收利用。优点:气化过程中未添加任何水分,污泥处理效率高;过程中热量可利用;液相产物中的氨氮及时回收,减少二次污染;回收的上清液可回用,定期排出来的固相产物,低重金属含量可直接作为磷肥使用,高金属含量则可作为吸附剂;通过液相产物、固相产物的资源化利用降低了整体系统的处理费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860506B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510297425.8
申请日:2015-06-03
申请人: 河海大学
IPC分类号: C02F11/12
CPC分类号: C02F11/1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泥/淤泥脱水设备及脱水方法,它包括储泥容器、安装在所述储泥容器内的立体脱水组件、设于所述立体脱水组件上方且能够上下运动的加压板、用于驱动所述加压板上下运动和向所述加压板提供压力的驱动组件,所述立体脱水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储泥容器下部的下透水板、设置于所述下透水板上方且与所述加压板可拆卸地连接的上透水板,以及连接于所述下透水板和所述上透水板之间的多道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排水件,所述储泥容器的至少一侧壁可打开和闭合的设置。通过将立体脱水组件设置成相对应的下透水板和上透水板,并在它们之间连接多道排水件,这样增加了污泥的排水通道,并通过驱动组件对加压板进行加压,使得污泥实现深度脱水。
-
公开(公告)号:CN104478519B
公开(公告)日:2017-07-11
申请号:CN201410787213.3
申请日:2014-12-17
申请人: 河海大学
IPC分类号: C05G1/00
CPC分类号: Y02P20/124 , Y02P20/129 , Y02P20/54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蓝藻藻液的超临界水气化产物回收氮磷的装置及方法,属于资源环境领域。本发明利用超临界水的特性将打捞上岸的蓝藻藻液直接进行气化处理后,回收液相产物中富集的藻液中大量氨氮、活性磷成分,生成MAP晶体作为作为农作物肥料施用,解决蓝藻传统处理工艺中脱水能耗高、处理周期长、资源化水平低下等问题,实现蓝藻快速处理后有效回收。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实现了两个“同步回收”,同步回收蓝藻中氮磷,及同步回收超临界水气化液相和固相中的P元素,由于P元素多赋存于固相残留中,通过固相残留中P形态的转化进入液相,进而能获得90%左右的高氮磷回收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492459A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410787698.6
申请日:2014-12-17
申请人: 河海大学
IPC分类号: B01J25/02 , B01J23/755 , C01B3/32 , C02F11/00
CPC分类号: B01J23/755 , B01J25/02 , C01B3/32 , C02F11/00 , Y02P20/54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含水率脱水污泥超临界水气化制氢用复合催化剂及其应用,属于脱水污泥超临界水气化制氢用复合催化剂领域。该低含水率脱水污泥超临界水气化制氢用复合催化剂,包括按照质量份数计的如下原料:活性镍50~75份、固碳剂25~50份,其中所述固碳剂为NaOH、KOH、Ca(OH)2、CaO、CaSiO3或Na2SiO3中的一种。本发明复合催化剂可在较低反应温度下(400℃)催化低含水率脱水污泥产氢,催化效率高,大大节省成本,通过该复合催化剂的使用,在5%添加量条件下,可生成氢气含量高达88%的富氢气体,有效提高了氢气化效率,催化效果显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