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223312B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610567498.9
申请日:2016-07-18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浅层地热能利用效率的新型钢管能量桩及其制作方法,其包括:钢管桩、传热管、传热管套管、空调系统、半导体温差发电系统和半导体温差发电散热系统;空调系统包括换热设备,传热管内液体首先与土体进行热交换,然后通过上部换热设备调节建筑物室内空气温度;半导体温差发电系统和半导体温差发电散热系统获得的电能均为地表用电设备提供电力供应。本系统采用半导体温差发电技术,利用传热管内液体与土体之间的温差发电,温差发电散热系统中产生的电能为地下散热管提供驱动,温差发电系统产生的电能为空调系统中小功率水泵提供驱动力,从而提高传热管中液体循环流动速度,提高能量桩传热管的热循环效率和热交换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841919B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610168749.6
申请日:2016-03-23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G01M1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黏性非牛顿流体中固体物质运动试验装置,包括具有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的模型槽,所述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均连接着装载有黏性非牛顿流体试验材料的水箱,所述模型槽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所述模型槽底部靠近流体入口的那一端设置有长支架,所述模型槽底部靠近流体出口的那一端设置有短支架,所述长支架上装配有能够调节长支架长度的升降阀,所述模型槽内的底部设置有传送带。本发明实现了黏性非牛顿流体流动过程中,固体物质运动可视化、全断面的监测,解决了常规室内水槽试验装置受长度和试验材料透明度限制,无法长时间观测固体物质的垂向位移场和速度场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3822875B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410077507.7
申请日:2014-03-05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G01N19/02
Abstract: 一种能量桩桩-土接触面摩擦力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该装置中混凝土桩试样内预埋的传热管连接到桩试样温度循环控制系统,混凝土桩试样顶端通过传力杆连接到加载系统,传力杆上设置有应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密封压力室上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到压力室温度循环控制系统,桩试样和压力室温度循环控制系统均由密闭容器、抽水泵和温度计组成。该方法利用温度循环控制系统将桩体和土体温度控制在设计值内,通过应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测得能量桩桩-土接触面的摩擦力。本发明的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控制简单、易于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06168417A
公开(公告)日:2016-11-30
申请号:CN201610564627.9
申请日:2016-07-18
Applicant: 河海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5/46 , E02D5/50 , F24F5/00 , H02N11/00 , Y02B10/40 , Y02E10/10 , Y02E20/14 , F24F5/0046 , F24F2005/0057 , F24T10/15 , H02N11/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热电联产高压旋喷插芯组合桩系统,包括高压旋喷插芯组合桩、传热管、空调系统和温差发电系统;所述的空调系统包括换热设备,传热管首先与土体热交换,然后连接上部换热设备,从而调节建筑物内室内温度;温差发电系统包括半导体温差发电系统I和半导体温差发电系统II,获得的电力供上部用电设备的电力供应。本系统除了提供支撑上部建筑物荷载的承载的功能、利用浅层地热能为上部建筑制冷或供暖的功能之外,还利用换热管内液体和土壤间温差产生电能供给上部建筑物用电,提高换热管和土体间的换热效率;有效的实现了高压旋喷插芯组合桩在力学、热学和电学三方面的复合利用,实现了浅层地热能源按需、错时的多目标有效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821060B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410078536.5
申请日:2014-03-06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既有高速公路软基处治技术的施工方法,包括桩位放样、地下连续墙施工、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和路堤中布置高压旋喷桩等步骤,本发明可以有效提高既有高速公路软基的强度,有效控制其工后沉降量,不影响既有高速公路通车、且避免了路堤大面积开挖施工所产生的费用,解决了既有高速公路软基工后沉降的技术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258704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311847983.8
申请日:2023-12-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岩土试验仪器技术领域的结构‑土界面剪切特性试验仪和剪切特性获取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获取变温、承受动剪切情况下的结构‑土界面的剪切特性的问题。其包括:对第二直剪盒的固定、第一直剪盒通过滑动部件位移以模拟动剪切,温控装置模拟变温工况,通过传感器系统测定变温+动剪切下的界面孔压、界面剪切应力、试样体积变化;初始剪应力用于模拟静剪切,通过实际工况下的剪切频率控制伺服电机,以模拟动剪切,从而获得变温+动剪切下的结构‑土界面抗剪强度软化、热位移等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540690B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1811342793.X
申请日:2018-11-13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G01N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温控三轴仪的桩土接触面力学特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密封压力室、能量桩试样、土体试样、压力室温度控制系统、桩试样温度控制系统、围压加载系统、反压加载系统、桩试样加载系统和桩周土体竖向应力加载系统;所述能量桩试样穿过所述密封压力室底部部分进入所述密封压力室,所述土体试样放置在所述密封压力室内部,所述压力室温度控制系统、所述围压加载系统、所述反压加载系统和所述桩周土体竖向应力加载系统均与所述密封压力室相连,所述桩试样温度控制系统与所述能量桩试样相连,所述桩试样加载系统内嵌在所述框架底部。有效地实现了不同温度荷载和压力条件下桩周土体固结过程、能量桩试样受影响大小,以及剪切过程中能量桩桩‑土接触面力学特性变化的量测,有利于推进能量桩热力学特性的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05040679B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510494270.7
申请日:2015-08-12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埋设于预制管桩桩内的传热管,包括若干并排放置的预制管桩、传热管组件和泵机组;预制管桩的底部封底密封,预制管桩顶部两侧开设有斜向孔,管桩内壁上设有销钉,销钉上放置有钢板,钢板上绑扎有钢筋结构;传热管组件包括水平传热管和竖向传热管,水平传热管的一端与竖向传热管相连通,水平传热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泵机组,且竖向传热管的另一端也连接于泵机组,同时,水平传热管通过钢筋结构埋设固定,竖向传热管的埋管部分穿过斜向孔后通过钢筋支架固定于预制管桩的桩内;各个预制管桩内部的传热管组件的连接方式包括串联与并联。本发明所需费用少,工程效率高,且埋管存活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5841920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610170503.2
申请日:2016-03-23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G01M10/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1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河床推移质垂直断面分选模型试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装置包括顶部开口的长方体外置水槽,外置水槽内设置有内置水槽,外置水槽底部设置有长支架和短支架,长支架与短支架上方设置有传送带,传送带上方放置有内置水槽,长方体内置水槽内部设置有若干个2~3种粒径不一致的透明玻璃球;外置水槽顶部设置有入水口底部设置有出水口,内置水槽顶部设置有穿过外置水槽侧壁的内置水槽入水口;外置水槽侧面设置有激光仪和反光镜另一侧面设置有可对激光仪扫描面进行定时、定频率拍照的自动数码相机。本发明解决了常规室内长水槽进行推移质垂直断面分选试验装置中,由于受室内水槽的长度限制而不能进行长时间尺度推移质运动模拟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841919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610168749.6
申请日:2016-03-23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G01M10/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1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黏性非牛顿流体中固体物质运动试验装置,包括具有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的模型槽,所述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均连接着装载有黏性非牛顿流体试验材料的水箱,所述模型槽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所述模型槽底部靠近流体入口的那一端设置有长支架,所述模型槽底部靠近流体出口的那一端设置有短支架,所述长支架上装配有能够调节长支架长度的升降阀,所述模型槽内的底部设置有传送带。本发明实现了黏性非牛顿流体流动过程中,固体物质运动可视化、全断面的监测,解决了常规室内水槽试验装置受长度和试验材料透明度限制,无法长时间观测固体物质的垂向位移场和速度场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