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930306A
公开(公告)日:2018-12-04
申请号:CN201810894427.9
申请日:2018-08-08
申请人: 河海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用于喀斯特地貌的,集防雨水流失,蓄水,净化,回用于一体的多功能下凹式绿地,在不下渗的基础上充分回收利用水资源。绿地系统包括防渗下凹式绿地铺装结构和雨水回用装置。防渗下凹式绿地铺装结构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绿植层,种植土层,石英砂层,粗砾石层,细砾石层,膨润土防水毯和防渗土工布。雨水回用装置包括取水容器,抽气管,出水管,细孔陶瓷块,密封盖和取器装。利用防渗下凹式绿地铺装结构进行雨水的净化及防渗,利用雨水回用装置进行雨水的收集及回用。本发明不但能结合喀斯特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有效地防止了雨水流失;同时可设有简易的雨水回用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雨水的回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100254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710462311.3
申请日:2017-06-19
申请人: 河海大学
CPC分类号: E03F1/002 , E03F5/00 , G06F17/5004 , G06F2217/3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雨水双效控制的生物滞留设施内部排水系统及实现方法,在生物滞留设施内部增设排水管和溢流堰作为辅助排水设施,以实现对雨水径流总量调蓄和峰值流量削减的双效控制目标。并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中径流总量控制标准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版)》中雨水管道峰值流量控制标准,提出底部排水管和溢流堰设计流量设计步骤。根据相关水力学计算公式和湿润地区降雨特征推算得出底部排水管和溢流堰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本方法弥补了以往仅以径流总量作为控制目标的不足,可作为南方湿润地区生物滞留设施排水系统的重要设计依据,为其他地区海绵城市设施建设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03533557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310471138.5
申请日:2013-10-10
申请人: 河海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情信息的分布式稀疏优化检测方法,将稀疏优化与分布式水情信息监测相结合,在给出分布式水情信息稀疏优化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一方面提出了水情信息的分布式稀疏优化检测方法,拓展了稀疏优化在分布式网络中的新应用;另一方面基于分布式分块坐标下降法,给出了联合稀疏信号的重建方法。仿真实验表明,所提方法可快速收敛到近似最优解,对不精确平均所带来的计算误差以及网络中的不确定因素有很好的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366309B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310263090.9
申请日:2013-06-27
申请人: 河海大学
CPC分类号: Y02A10/4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低影响开发(low-impact development,简称LID)的城市雨水利用规模确定方法。利用城市雨洪模型,计算城市开发前的洪峰、洪量和汇流时间;建立洪峰、汇流时间与城市水面率和透水率之间的相关关系,确定修复雨洪关系(以洪峰和汇流时间为标准)时的一组水面率和透水率;将该组水面率和透水率代入城市雨洪模型,得到此时的洪量;利用该洪量和开发前的洪量,即可确定城市雨水的利用规模。本发明不但能够实现LID措施的目标,使得城市开发后洪水过程的洪峰、洪量和汇流时间均与开发前相近,降低城市的洪涝灾害风险;同时可增加城市水资源量,避免盲目利用雨水资源,对缺水地区城市具有重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533557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310471138.5
申请日:2013-10-10
申请人: 河海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情信息的分布式稀疏优化检测方法,将稀疏优化与分布式水情信息监测相结合,在给出分布式水情信息稀疏优化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一方面提出了水情信息的分布式稀疏优化检测方法,拓展了稀疏优化在分布式网络中的新应用;另一方面基于分布式分块坐标下降法,给出了联合稀疏信号的重建方法。仿真实验表明,所提方法可快速收敛到近似最优解,对不精确平均所带来的计算误差以及网络中的不确定因素有很好的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366309A
公开(公告)日:2013-10-23
申请号:CN201310263090.9
申请日:2013-06-27
申请人: 河海大学
IPC分类号: G06Q50/00
CPC分类号: Y02A10/4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低影响开发(low-impactdevelopment,简称LID)的城市雨水利用规模确定方法。利用城市雨洪模型,计算城市开发前的洪峰、洪量和汇流时间;建立洪峰、汇流时间与城市水面率和透水率之间的相关关系,确定修复雨洪关系(以洪峰和汇流时间为标准)时的一组水面率和透水率;将该组水面率和透水率代入城市雨洪模型,得到此时的洪量;利用该洪量和开发前的洪量,即可确定城市雨水的利用规模。本发明不但能够实现LID措施的目标,使得城市开发后洪水过程的洪峰、洪量和汇流时间均与开发前相近,降低城市的洪涝灾害风险;同时可增加城市水资源量,避免盲目利用雨水资源,对缺水地区城市具有重要作用。
-
-
-
公开(公告)号:CN106219754B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610822857.0
申请日:2016-09-13
申请人: 河海大学
IPC分类号: C02F3/30 , C02F101/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好氧颗粒污泥的污水磷的去除与回收方法,在厌氧反应区颗粒污泥中形成磷酸铵镁沉淀,并在二沉池后加设颗粒污泥选择区选择沉淀速率较大的颗粒排出系统回收磷酸铵镁。富集聚磷菌的好氧颗粒污泥回流至厌氧区进行磷的释放,在颗粒内部形成磷酸铵镁沉淀。随后,颗粒污泥混合液经过好氧区,颗粒污泥通过聚磷菌过量吸收污水中的磷。经二沉池泥水分离后,颗粒进入颗粒污泥选择区,使沉速较大的含磷酸铵镁的颗粒污泥被选择排出系统而回收磷。本发明方法,简化了磷回收系统;实现应用好氧颗粒污泥技术进行磷的回收;系统简单、节能,对污水除磷工艺的改造具有实际应用和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6219754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822857.0
申请日:2016-09-13
申请人: 河海大学
IPC分类号: C02F3/30 , C02F101/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好氧颗粒污泥的污水磷的去除与回收方法,在厌氧反应区颗粒污泥中形成磷酸铵镁沉淀,并在二沉池后加设颗粒污泥选择区选择沉淀速率较大的颗粒排出系统回收磷酸铵镁。富集聚磷菌的好氧颗粒污泥回流至厌氧区进行磷的释放,在颗粒内部形成磷酸铵镁沉淀。随后,颗粒污泥混合液经过好氧区,颗粒污泥通过聚磷菌过量吸收污水中的磷。经二沉池泥水分离后,颗粒进入颗粒污泥选择区,使沉速较大的含磷酸铵镁的颗粒污泥被选择排出系统而回收磷。本发明方法,简化了磷回收系统;实现应用好氧颗粒污泥技术进行磷的回收;系统简单、节能,对污水除磷工艺的改造具有实际应用和推广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