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586593A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申请号:CN201310529159.8
申请日:2013-10-30
Applicant: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IPC: B23K3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焊接冷裂纹敏感性测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异种钢焊接冷裂敏感性预测方法,第一部分是通过系列试验测得两种钢材焊接时热影响区(HAZ)的硬度值,得到HAZ产生冷裂纹的硬度临界值Hmax(cr),然后通过正交试验,结合预热温度、焊接热输入、板厚等影响因素,得到HAZ的最高硬度Hmax预测公式。第二部分是通过此预测公式,将预热温度、焊接热输入、板厚等参数代入预测公式,得到此焊接工艺条件下HAZ最高硬度Hmax的预测值,而后对冷裂敏感性进行判断。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可对异种钢焊接冷裂敏感性进行预测的优点,且预测结果较为准确。通过该方法,可对异种钢焊接时焊接工艺的优化提供可靠的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4063530A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310620538.8
申请日:2013-11-29
Applicant: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IPC: G06F17/50
Abstract: 一种基于ABAQUS的焊接接头残余氢预测方法,包括:步骤(1):编写参数化设计程序;步骤(2):建立有限元模型;步骤(3):建立实体模型;步骤(4):定义材料属性、定义单元属性;划分网格;采用结构化网格来生成六面体;步骤(5):根据实际工况施加热源载荷、热对流约束以及边界条件,并采用直接法完成温度场、应力场的耦合计算;步骤(6):将步骤(5)的耦合计算结果与氢扩散场进行间接耦合,并选用DC3D8单元完成对焊接件不同时刻、不同区域残余氢的计算;步骤(7):选用不同的焊接工艺参数再次按照步骤(1)至步骤(6)进行三场耦合计算分析,得出焊接工艺参数对焊接接头残余氢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3586593B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310529159.8
申请日:2013-10-30
Applicant: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IPC: B23K3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焊接冷裂纹敏感性测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异种钢焊接冷裂敏感性预测方法,第一部分是通过系列试验测得两种钢材焊接时热影响区(HAZ)的硬度值,得到HAZ产生冷裂纹的硬度临界值Hmax(cr),然后通过正交试验,结合预热温度、焊接热输入、板厚等影响因素,得到HAZ的最高硬度Hmax预测公式。第二部分是通过此预测公式,将预热温度、焊接热输入、板厚等参数代入预测公式,得到此焊接工艺条件下HAZ最高硬度Hmax的预测值,而后对冷裂敏感性进行判断。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可对异种钢焊接冷裂敏感性进行预测的优点,且预测结果较为准确。通过该方法,可对异种钢焊接时焊接工艺的优化提供可靠的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3586569A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申请号:CN201310523648.2
申请日:2013-10-30
Applicant: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管道焊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降低X80管线钢焊接冷裂敏感性的工艺,包括预热、焊接和焊后热处理步骤。采用较高的预热温度以减缓焊后的冷却速度,有利于焊缝金属中扩散氢的逸出,同时也减少焊缝及热影响区的淬硬程度,提高了焊接接头的抗裂性。焊后立即进行热处理,先高温加热后缓慢冷却并保温,以消除焊后残余应力,促使残余氢的扩散外溢。这样可以减少由于拘束应力和淬硬组织造成的冷裂纹。
-
公开(公告)号:CN103586569B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310523648.2
申请日:2013-10-30
Applicant: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管道焊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降低X80管线钢焊接冷裂敏感性的工艺,包括预热、焊接和焊后热处理步骤。采用较高的预热温度以减缓焊后的冷却速度,有利于焊缝金属中扩散氢的逸出,同时也减少焊缝及热影响区的淬硬程度,提高了焊接接头的抗裂性。焊后立即进行热处理,先高温加热后缓慢冷却并保温,以消除焊后残余应力,促使残余氢的扩散外溢。这样可以减少由于拘束应力和淬硬组织造成的冷裂纹。
-
-
公开(公告)号:CN103605861A
公开(公告)日:2014-02-26
申请号:CN201310620539.2
申请日:2013-11-29
Applicant: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NSYS的管线钢焊接残余应力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确定焊件焊接条件;步骤(2):创建焊件的实体模型,定义SOLID70单元划分扫掠网格,并根据实际工况来施加对焊接温度场的求解约束及载荷;步骤(3):将热分析单元SOLID70转化为结构分析单元SOLID45,并定义焊件不同温度下的弹性模量、线膨胀系数、泊松比、屈服应力和屈服后的弹性模量;步骤(4):将上述温度场分析得到的节点温度作为载荷施加到结构模型上,并根据模型具体情况确定如何施加约束条件,然后求解残余应力分布。本发明分析效率较高、且准确度也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203526814U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320607277.1
申请日:2013-09-29
Applicant: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IPC: B23K37/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道野外焊接施工便携控温式陶瓷加热带,主要包括总控制器、加热带和保温层。总控制器可设定加热的温度以及加热的时间,同时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反馈材料的当前温度进而自动调节控温。加热带是由柔性的耐热镍铬合金丝穿插于氧化铝陶瓷条中,合金丝之间采用并联连接后与总控制器相连,相邻的氧化铝陶瓷条紧密排列。保温层由硅酸铝耐火纤维制成,此耐火纤维能耐1000℃高温且保温性能好。本实用新型针对管道野外施工的特点进行了便携化设计并可根据不同的管道直径和加热区范围进行定制,可调温度范围为0-800℃,可用于焊前管道预热以及焊后消氢去应力热处理。具有便携性好、包裹性好、升温速率高、热利用率高、节能显著、操作方便等优点。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