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混合型三相三电平有源中点箝位式变换器的空间矢量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77104A

    公开(公告)日:2018-08-07

    申请号:CN201810214448.1

    申请日:2018-03-15

    申请人: 浙江大学

    IPC分类号: H02M7/487 H02M7/5387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混合型三相三电平有源中点箝位式变换器的空间矢量控制方法。方法侧重点在于基于硅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和碳化硅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混合型有源中点箝位式变换器,利用的两个不同的零输出开关状态,U状态和L状态,在一个小扇区内部,保证只有U状态和N状态互相切换,或者L状态和P状态互相切换,从而在保证空间矢量控制效果不变的基础上让碳化硅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承担高频的开关动作,硅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低频开关,进而在实现整个系统高频化的同时,减小整体开关损耗,极具工程推广前景。

    一种大容量中压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86548B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110671335.6

    申请日:2021-06-17

    申请人: 浙江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容量中压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包括变压器设计需求输入、材料参数和迭代步长确定、迭代计算、计算结果的帕累托平面绘制和结果优选、优选结果的有限元验证和结果输出。本发明方法设计流程全数值化,既保证了模型精度又大大降低了设计耗时,可以实现全设计空间的遍历计算,最终结合多目标优化遗传算法实现快速寻优。所提方法极大地简化了变压器的设计流程,并附上具体的实施例验证。

    一种储能电源电压均衡控制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49656B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1711131615.8

    申请日:2017-11-15

    申请人: 浙江大学

    IPC分类号: H02J7/00 H02J7/3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超级电容储能电源的电压均衡控制方法。方法侧重点在于将电压、电流和温度的采样与均衡模块的开启进行分时操作,即按照:采样——判断——均衡——采样的循环顺序进行管理。在采样环节,分别采集储能电源内超级电容单体电压、电流和温度的信息并通过CAN网络将其上传至中央控制单元;在判断环节,中央控制单元依据传感器数据,将电容分为正常、预警和报警三种类别;在均衡环节,中央控制单元通过DC/DC模块,对属于预警和报警类别的单体开启电压均衡。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的方法也适用于混合型超级电容组成的储能电源电压均衡管理。本发明有效地提高了超级电容储能电源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能,在储能式电车上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储能电源电压均衡控制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49656A

    公开(公告)日:2018-03-02

    申请号:CN201711131615.8

    申请日:2017-11-15

    申请人: 浙江大学

    IPC分类号: H02J7/00 H02J7/3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超级电容储能电源的电压均衡控制方法。方法侧重点在于将电压、电流和温度的采样与均衡模块的开启进行分时操作,即按照:采样——判断——均衡——采样的循环顺序进行管理。在采样环节,分别采集储能电源内超级电容单体电压、电流和温度的信息并通过CAN网络将其上传至中央控制单元;在判断环节,中央控制单元依据传感器数据,将电容分为正常、预警和报警三种类别;在均衡环节,中央控制单元通过DC/DC模块,对属于预警和报警类别的单体开启电压均衡。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的方法也适用于混合型超级电容组成的储能电源电压均衡管理。本发明有效地提高了超级电容储能电源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能,在储能式电车上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具有内屏蔽结构的变压器绕组及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92598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210386350.0

    申请日:2022-04-13

    申请人: 浙江大学

    IPC分类号: H01F27/36 H01F27/3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内屏蔽结构的变压器绕组及其设计方法,其包括由绕组线包、第一绝缘层、粘性导体带、电位引出线、第一半导电组成的第一预制体,以及第二绝缘层和第二半导电层;第一绝缘层包覆在绕制成型的绕组线包表面,粘性导体带以首尾不相连的螺旋结构缠绕并贴附在第一绝缘层表面,电位引出线与粘性导体带电位连接并引出,第一半导电层紧密贴附在贴有粘性导体带的第一绝缘层表面;第二绝缘层真空浇注在第一预制体外;第二半导电层紧密包覆在第二绝缘层外表面。本发明相比于传统的中压电机定子内屏蔽结构和中压线缆内屏蔽结构,通过多层绝缘屏蔽结构和等电位粘性导体带的加入,在不破坏利兹线结构的基础上实现了屏蔽层的等电位。

    一种具有内屏蔽结构的变压器绕组及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92598A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2210386350.0

    申请日:2022-04-13

    申请人: 浙江大学

    IPC分类号: H01F27/36 H01F27/3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内屏蔽结构的变压器绕组及其设计方法,其包括由绕组线包、第一绝缘层、粘性导体带、电位引出线、第一半导电组成的第一预制体,以及第二绝缘层和第二半导电层;第一绝缘层包覆在绕制成型的绕组线包表面,粘性导体带以首尾不相连的螺旋结构缠绕并贴附在第一绝缘层表面,电位引出线与粘性导体带电位连接并引出,第一半导电层紧密贴附在贴有粘性导体带的第一绝缘层表面;第二绝缘层真空浇注在第一预制体外;第二半导电层紧密包覆在第二绝缘层外表面。本发明相比于传统的中压电机定子内屏蔽结构和中压线缆内屏蔽结构,通过多层绝缘屏蔽结构和等电位粘性导体带的加入,在不破坏利兹线结构的基础上实现了屏蔽层的等电位。

    一种大功率高变比谐振式直流电源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51084B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1910267034.X

    申请日:2019-04-03

    申请人: 浙江大学

    IPC分类号: H02M3/33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功率高变比谐振式直流电源及其工作方法,包括中频变压器、与中频变压器原边绕组相连的原边电路、与中频变压器副边绕组相连的副边全桥不控整流电路;原边电路将单相MMC拓扑与谐振式变换器相结合,将中压直流转换成中压中频交流。通过模块化多电平的方式,既减小了器件的电压和电流应力,增大了器件的选择范围,又实现了系统的高频化,提升了功率密度;同时这一拓扑与LLC谐振网络相结合,引入了软开关技术,增大了系统的工作范围,提升了系统的工作效率。

    一种应用于混合型三相三电平有源中点箝位式变换器的空间矢量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77104B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810214448.1

    申请日:2018-03-15

    申请人: 浙江大学

    IPC分类号: H02M7/487 H02M7/5387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混合型三相三电平有源中点箝位式变换器的空间矢量控制方法。方法侧重点在于基于硅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和碳化硅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混合型有源中点箝位式变换器,利用的两个不同的零输出开关状态,U状态和L状态,在一个小扇区内部,保证只有U状态和N状态互相切换,或者L状态和P状态互相切换,从而在保证空间矢量控制效果不变的基础上让碳化硅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承担高频的开关动作,硅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低频开关,进而在实现整个系统高频化的同时,减小整体开关损耗,极具工程推广前景。

    一种大功率高变比谐振式直流电源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51084A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910267034.X

    申请日:2019-04-03

    申请人: 浙江大学

    IPC分类号: H02M3/33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功率高变比谐振式直流电源及其工作方法,包括中频变压器、与中频变压器原边绕组相连的原边电路、与中频变压器副边绕组相连的副边全桥不控整流电路;原边电路将单相MMC拓扑与谐振式变换器相结合,将中压直流转换成中压中频交流。通过模块化多电平的方式,既减小了器件的电压和电流应力,增大了器件的选择范围,又实现了系统的高频化,提升了功率密度;同时这一拓扑与LLC谐振网络相结合,引入了软开关技术,增大了系统的工作范围,提升了系统的工作效率。

    辅助手机控制水下运动相机的智能浮漂

    公开(公告)号:CN106900670A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710025149.9

    申请日:2017-01-13

    申请人: 浙江大学

    发明人: 卢睿 孙志锋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辅助手机控制水下运动相机的智能浮漂,包括水上辅助手机、智能浮漂、水下智能防水壳;以浮漂为水上水下的中继站,将水上的WiFi信号接受缓存,转为声波信号在水下传输,这样加大了信息的传输效率,同时加大了运动相机与控制端可控制的最远距离。一种基于手机控制水下运动相机的智能浮漂,其特征在于,包括:水上手机APP端、水面智能浮漂信号转换端发射,水下智能防水壳信号逆变换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