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789334B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111142733.5
申请日:2021-09-2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浙江大学山东(临沂)现代农业研究院
IPC: C12N15/29 , C12N15/82 , C12N15/113 , C07K14/415 , A01H5/00 , A01H6/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HY5基因在调控植物对病虫害胁迫的抗性中的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所述HY5基因的编码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或与SEQ ID NO.1所示序列具有至少70%同源性且编码的蛋白在功能上等价。本发明首次公开HY5基因在植物对土传病虫害尤其是根结线虫抗性中的调控作用,剖析植物防御根结线虫的响应机制,为综合运用生理生化和环境调控等方法提高植物对根结线虫的抗性提供更完善的理论依据,对于研发环境友好型的根结线虫高效防控技术、减少农药使用和保障食品安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789334A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11142733.5
申请日:2021-09-2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浙江大学山东(临沂)现代农业研究院
IPC: C12N15/29 , C12N15/82 , C12N15/113 , C07K14/415 , A01H5/00 , A01H6/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HY5基因在调控植物对病虫害胁迫的抗性中的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所述HY5基因的编码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或与SEQ ID NO.1所示序列具有至少70%同源性且编码的蛋白在功能上等价。本发明首次公开HY5基因在植物对土传病虫害尤其是根结线虫抗性中的调控作用,剖析植物防御根结线虫的响应机制,为综合运用生理生化和环境调控等方法提高植物对根结线虫的抗性提供更完善的理论依据,对于研发环境友好型的根结线虫高效防控技术、减少农药使用和保障食品安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2203379B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011292934.9
申请日:2020-11-1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H05B45/325 , H05B45/20 , H05B45/10 , H05B47/11 , H05B47/13 , H05B47/1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光环境调控灯板,属于光环境控制领域,一种植物光环境调控灯板,包括连接光板,连接光板上固定安装有LED单灯珠组和LED多灯珠组,且LED单灯珠组和LED多灯珠组交错设置,连接光板上滑动连接有接线端子,且接线端子位于LED单灯珠组和LED多灯珠组的正下方,可以通过在连接光板上设置LED单灯珠组和LED多灯珠组,控制电路、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和时间控制器的相互配合对连接光板进行调控,有效控制连接光板产生光源的光质、光强和光照时间,根据不同类型的植物和不同生长阶段的植物进行光照调节,减少设置光源的数量,有效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提高连接光板的通用性,提高使用率,有效降低资源的浪费。
-
公开(公告)号:CN118328959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301575.0
申请日:2024-03-1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座应变发生装置及基座应变灵敏度测试系统,其中基座应变发生装置通过设置夹紧组件对应变梁的中部进行夹紧,使得安装结构的位置固定,进而设置于安装结构处的被测传感器不会因应变梁的振动而产生附加的加速度分量。同时通过设置两组磁路装置分别为应变梁两端提供正弦激励,使得应变梁两端往复摆动。并且通过控制正弦激励的大小与频率,能够产生振幅稳定的振动,进而测量不同频率或不同基座应变下的基座应变灵敏度。采用这样的方案,被测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处不会产生位移,进而被测传感器不会有附加的加速度输出,提高基座应变灵敏度的测量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191336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210558165.5
申请日:2022-05-2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化农作物生长育种系统,属于农作物领域,包括底座、控制台和营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竖直设置有四个支柱,四个所述支柱的侧壁之间安装有同一个营养槽,所述营养槽中设置有营养盘,且营养槽中设有营养液,营养盘漂浮在营养液上,所述营养槽的下端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杆,所述底座上端侧壁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中设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的上端与连接杆连接,所述密封槽的两侧侧壁均设有导流管,可以实现准确高效地模拟出不同农作物生长时所需的不同环境,提高农作物的成熟时间,并且电力设备的数量少,安全性高,而且添加营养液时,准确把控添加的量,不仅利于农作物生长,而且大大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2524503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011387885.7
申请日:2020-12-0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F21S2/00 , F21V3/06 , F21V17/12 , F21V21/22 , F21Y11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PWM信号强度调节技术的植物光环境研究方法,属于植物光环境研究方法领域,一种基于PWM信号强度调节技术的植物光环境研究方法,本方案在一定范围内可调控光谱组成、辐射强度和辐射时间,并能进行智能化控制。研究人员和实验教学人员可以根据自己试验方案调配光谱组成和各个谱段的光照强度大小,以及光照时间的长度,满足各项与植物光环境相关的研究与教学需求。该装置能够广泛应用于涉农学科各实验室、教学科研试验服务平台与试验基地,同时通过光导纤维簇的不定向传导,对其进行混合,之后在透过防护镜片照射出去,使得本方案中试验光源不易出现较大的色差,不易影响试验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990945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311869525.4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G01P21/0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应变发生装置的磁路系统及应变发生装置,其中应变发生装置的磁路系统包括平行且相对设置的第一磁钢和第二磁钢,设置于所第一磁钢和第二磁钢之间的间隔中的线圈骨架,线圈骨架的空心部分设置有磁轭,线圈骨架之上缠绕有线圈,当应变发生装置的磁路系统处于使用状态时,向线圈通入正弦电流,第一磁钢和磁轭之间形成第一气隙磁场第二磁钢和磁轭之间形成第二气隙磁场,线圈受到垂直于磁场方向的安培力,给悬臂梁自由端提供一个稳态正弦激励,以带动悬臂梁的自由端进行摆动,使固定端能够产生指定大小的应变,并实现基座应变灵敏度的自动测量,避免了通过瞬态激励产生自由振动导致的振幅衰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969887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11864448.3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G01P21/0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应变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箱,为顶部设置有开口的壳体;所述保护箱的壁开设有安装孔;磁路模块,伸入保护箱顶部的开口,悬挂在保护箱内呈悬空状态;悬臂梁,所述磁路模块与所述悬臂梁的自由端固定连接;驱动线圈,缠绕于所述磁路模块的表面;航空插座,嵌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航空插座和所述驱动线圈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驱动线圈在通电状态下与所述磁路模块之间产生安培力,以带动悬臂梁的自由端进行摆动,本发明的应变发生装置能够给悬臂梁自由端提供一个稳态正弦激励,使固定端能够产生指定大小的应变,使得悬臂梁的振动频率在一定范围内可调节,能够产生振幅稳定的振动并实现基座应变灵敏度的自动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694148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743214.3
申请日:2023-12-1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A01G9/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大棚空气加热器领域的一种保温被大棚高效低碳加热装置,包括有内部安装有温度感应器的大棚本体,两个大棚本体的中间安装有铁柜,大棚本体的表面安装有加温机,大棚本体的内壁安装有送风机,大棚本体的内部安装有多个等距布置的Y型支架,Y型支架的顶部安装有风道,风道的表面等距贯穿安装有多个出风管和自吸管,风道的内部安装有内置储热管,内置储热管的尾端连接有排气管,自吸管的表面安装有CO2浓度感应器,利用风道以及均匀布置的风道表面的出风管,可确保大棚本体内供暖加热的均匀性,此外通过自吸管以及表面的CO2浓度感应器、电磁块、磁动滑块、约束弹簧、内置储热管、隔离板和排气管,实现CO2的热量无损化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09681994B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1910015689.8
申请日:2019-01-0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F24F5/00 , F24F11/89 , F24F11/74 , F24F13/08 , F24F11/64 , F24F11/77 , F24F110/12 , F24F110/22 , F24F110/10 , F24F11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科研温室湿帘降温装置及控制方法,该装置湿帘采用箱式设计,通过风道与栅格板隔离的温室底部连接,优化了小型温室的空间布局,消除了传统温室风机、湿帘对温室内的遮阳,显著提高了温室的采光性能。湿帘立面覆盖导流网、湿帘水槽采用大檐口设计,有效防止湿帘滴落漏水。采用前馈式PID控制,通过室内温度的预期前馈,提高了自然通风降温与湿帘风机降温转换的准确性与设备运行的稳定性。装置启动后,风机采用变频控制,调节进入温室的新风量,达到精确调控温室室内温度的目的,避免传统湿帘风机启动与停止,温室内温度变幅过大的弊端。通过底部正压式送风设计,提高了温室的有效使用面积,并减少了温室作物病原、虫源的进入。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