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式太阳能二次聚光均匀集热热电一体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017356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10553763.X

    申请日:2012-12-1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槽式太阳能二次聚光均匀集热热电一体化装置。本装置包括真空集热管、二次反射镜支架、集热管支架、主反射镜镜架、集热装置支架、主反射镜、薄膜太阳能电池、二次反射镜。主反射镜固定在主反射镜镜架上,真空集热管通过集热管支架与主反射镜镜架相连,二次反射镜通过二次反射镜支架对称支撑与主反射镜镜架相连。本发明通过主反射镜和二次反射镜镜在空间上的合理布置,实现了集热管外表面的均匀受热。二次反射镜背面贴有薄膜太阳能电池,实现热电一体化利用,提高系统效率。

    传热改善型U型太阳能集热管

    公开(公告)号:CN102374670B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1110318417.9

    申请日:2011-10-1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热改善型U型太阳能集热管。入口法兰与套管外管连接管、波纹连接管、套管外管顺次连接;套管内管一端与入口法兰和套管外管连接管一端焊接连接;套管内管的另一端与套管外管相通;套管外管连接管管壁开口与蒸汽出口管一端连接,蒸汽出口管另一端与蒸汽法兰连接;真空玻璃管套在套管外管外面,并通过波纹连接管焊接连接;套管外管另一端与真空玻璃管封闭端之间设有支撑件;热阻内嵌管通过过盈配合与套管内管连接,形成热阻区,真空玻璃管上设有真空抽气口。本发明通过在套管内管入口处安装热阻内嵌管,增大套管内管液体与套管外管气体在蒸汽出口处之间的传热热阻,从而达到改善传热,保证和提高集热管出口蒸汽品质的目的。

    重力热管式竖管外空气自然对流传热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590267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110352146.9

    申请日:2011-11-0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力热管式竖管外空气自然对流传热实验装置。它包括硅整流直流电源、热管式实验装置、数据采集仪、计算机、标准电阻,热管式实验装置包括重力热管、热电偶、电阻丝、绝缘管和杜瓦瓶,热管式实验装置为多个,重力热管冷凝段外壁设有多个热电偶,重力热管蒸发段外侧依次设有电阻丝、绝缘管、杜瓦瓶,硅整流直流电源经标准电阻与重力热管实验装置的电阻丝相连接,数据采集仪分别与硅整流直流电源、计算机和热管式实验装置的热电偶相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灵活方便;设备体积小、测量精度高;实验数据可以实时在计算机上显示、存储、打印,实验结果可以动态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

    太阳能驱动磁流体耦合蒸汽轮机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800462B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0910157000.1

    申请日:2009-12-3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驱动磁流体耦合蒸汽轮机发电系统,包括由若干透镜组成的聚光系统、含有磁流体介质和碱金属盐种子的集热器、磁流体发电系统和蒸汽轮机发电系统;所述的聚光系统将全波段太阳辐射能聚集于集热器转换为热能,集热器内的磁流体介质在高温下形成等离子流体,输送至磁流体发电系统发电;所述的蒸汽轮机发电系统通过换热器与磁流体发电系统耦合连接。本发明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摒弃了中间转换环节,提高了发电效率,并使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环境污染物达到零排放;而蒸汽轮机发电系统不仅可为压缩机提供动力,而且可带动发电机发电,使太阳能在系统中得以充分利用。

    同轴套管式U型集热管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408350A

    公开(公告)日:2009-04-15

    申请号:CN200810162221.3

    申请日:2008-11-2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S10/45 Y02E10/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轴套管式U型集热管。套管内管的一端与第一法兰相连接,套管外管套在套管内管外面,套管内管的另一端与套管外管相通,套管外管与套管内管的连接端与蒸汽出口管的一端相连接,蒸汽出口管的另一端与第二法兰相连接,U型真空玻璃管套在套管外管外面,并通过耐热固定密封件固定在套管外管外面,金属套壳的一端通过固定螺栓和大垫圈固定在耐热固定密封件上,金属套壳的另一端的凹槽与U型真空玻璃管之间嵌有橡胶密封圈。本发明将所吸收的热能高效传递到需要利用热能的设备中,整个集热管效率高、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能够大面积使用并能反过来减少整套太阳能集热系统的造价,为太阳能中高温利用的普及提供可能性。

    真空玻璃盖板热管平板式太阳能热水器

    公开(公告)号:CN1595010A

    公开(公告)日:2005-03-16

    申请号:CN200410025771.2

    申请日:2004-06-2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真空玻璃盖板热管平板式太阳能热水器。它具有保温材料和外框组成的箱体、在箱体上方设有真空平板玻璃,箱体内设有热管和肋片组成的吸热板,热管的冷凝段与循环水箱相接,循环水箱与贮水箱相接,或者热管的冷凝段直接与贮水箱相接,吸热板置于真空平板玻璃下面。本发明真空玻璃盖板热管平板式热水器不存在结冰、结垢和空气腐蚀问题。真空平板玻璃对太阳辐射是高透明的,而对红外辐射是不透明的,能较好的发射来自于集热器内部的红外辐射,从而对吸热板的辐射热损起到了遏制作用;另外,因热管具有启动快,灵敏度高,工作范围大、传热速度快,集热器和蓄热器之间只有单向热量交换且热水不经过集热管没质量交换,当太阳辐照较低时可减少被加热工质向周围散热。

    传热改善型蓄热式太阳能集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567028B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510022540.4

    申请日:2015-01-1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热改善型蓄热式太阳能集热装置。包括冷流体进口管、环形分流腔、强化换热管、集热腔、蓄热体、热流体出口管、汇流腔、保温层、透镜;集热装置本体从内到外顺次设有集热腔、蓄热体、强化换热管,强化换热管下端与环形分流腔相连,环形分流腔与冷流体进口管相连,强化换热管上端与汇流腔相连,汇流腔与热流体出口管相连,集热腔腔口处安装有透镜,冷流体进口管、环形分流腔、强化换热管、蓄热体、汇流腔外均敷设有保温层。本发明通过增加强化肋片以及对蓄热体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在保证太阳能集热器吸热、蓄热、换热一体化设计的基础上,简化了管路的设计,强化了蓄热体的导热能力,减小了蓄热体的径向温差,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显热蓄热式腔体聚光吸热太阳能集热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67024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510022541.9

    申请日:2015-01-1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热蓄热式腔体聚光吸热太阳能集热装置。它包括入口环形分流腔、第一密封垫圈、套筒式热交换器、吸热腔、出口汇流腔、第二密封垫圈、保温层、蓄热体、透镜;集热装置本体从内到外顺次设有吸热腔、蓄热体、套筒式热交换器,吸热腔的腔口处安装有透镜;蓄热体)外壁与套筒式热交换器的内壁紧密贴合;入口环形分流腔包括冷流体进口流道、入口环形分流腔流道、入口环形分流腔密封槽道、入口环形分流腔上沿;套筒式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器流道、热交换器下沿、热交换器下密封槽道、第一、第二热交换器上密封槽道、热交换器上沿。本发明利用蓄热体作为太阳能腔体吸收器,系统结构紧凑,有效地解决了太阳能热量输出不稳定的问题。

    重力热管式竖管外空气自然对流传热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590267B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申请号:CN201110352146.9

    申请日:2011-11-0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力热管式竖管外空气自然对流传热实验装置。它包括硅整流直流电源、热管式实验装置、数据采集仪、计算机、标准电阻,热管式实验装置包括重力热管、热电偶、电阻丝、绝缘管和杜瓦瓶,热管式实验装置为多个,重力热管冷凝段外壁设有多个热电偶,重力热管蒸发段外侧依次设有电阻丝、绝缘管、杜瓦瓶,硅整流直流电源经标准电阻与重力热管实验装置的电阻丝相连接,数据采集仪分别与硅整流直流电源、计算机和热管式实验装置的热电偶相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灵活方便;设备体积小、测量精度高;实验数据可以实时在计算机上显示、存储、打印,实验结果可以动态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

    管腔一体化碟式太阳能热接收器

    公开(公告)号:CN102141301B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110090602.7

    申请日:2011-04-12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腔一体化碟式太阳能热接收器,本发明采用吸热腔和换热管道一体化的结构,在圆柱腔体上开有两排细孔以形成气体的流通管道,换热气体在气道中高速流过并带走热量,两组气道经通气管分别与两个配气/集气盖相连,配气/集气盖在系统连续运行时轮流起到配气和集气的作用。吸热腔体进口处布置有环形漫反射体,底部布置有漫反射锥体,以减少吸热腔体的辐射热损失。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直接接收器普遍存在的热疲劳问题,相比以往的直接太阳能热接收器,本发明结构更紧凑,使用寿命更长,同时系统还具有气阻小、气密好和换热效率较高等优点,有利于提高碟式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及稳定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