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682267B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申请号:CN201611062394.9
申请日:2016-11-28
Applicant: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潮汐荷载下沉管隧道管节环向应变的计算方法,将管节上回於层假定为不透水层,将潮汐水位的变化视做不透水层上部附加的大面积荷载p0,地下水位所在位置为不透水层顶面;不考虑横向潮流对管节结构的影响,计算作用在管节外壁的水、土压力和地基反力,采用温克尔地基模型,将环向应变计算视为平面应变问题,利用荷载‑结构法对管节结构环向受力及变形进行分析;通过管节横向模型受力计算以及管节环向应力应变关系;最终通过计算可以得到某一潮汐水位下管节内外壁环向应变分布及管节内外壁各点环向应变随潮汐水位变化的影响。计算结果可以用于预测运营阶段沉管隧道管节环向应变,预判可能产生裂缝的部位,并对其进行重点监控和预防。
-
公开(公告)号:CN107100632B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710223933.0
申请日:2017-04-07
Applicant: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IPC: E21D9/0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模拟双圆盾构掘进的分段式缩尺寸试验装置,包括驱动控制单元和收缩机构,所述收缩机构包括运动套筒、转杆、固定在外框架上的第一转轴、固定在运动套筒上的第二转轴;转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转轴、第二转轴铰接;从而实现外框架通过转杆与运动套筒活动连接;所述驱动控制单元包括四个驱动电机,且在每个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运动套筒连接;所述外框架包括八个弧形壳体片和两个V形壳体片,在相邻两个弧形壳体片之间通过凹槽结构镶嵌配合,且相邻两个弧形壳体片之间保持有活动间隙。本发明使用机械结构,采用刚性机械结构及外壳,有效的抗压防止形变,使数据更精确。采用分段控制,更加符合实际模拟中的数据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6761780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61193.7
申请日:2016-11-28
Applicant: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11/083 , E21D11/10 , E21F17/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面堆载作用下盾构隧道变形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隧道盾构的隧道管片内均匀布设隧道变形监测点,基于变形监测数据监测当前隧道变形状态;步骤2)在待修复隧道断面两侧分别施作隔离桩,限制隧道周围土体沿隧道横断面方向的位移变形;步骤3)在工程条件可以满足的情况下先卸载部分隧道上方土体,以使隧道修复更容易完成;步骤4)在隧道径向两侧端的隧道管片上的螺丝栓位置处安装钢绞线Ⅰ后,采用四根钢绞线Ⅱ连接形成一结点后与一根钢绞线Ⅲ相连,且在该钢绞线Ⅲ与张拉设备相连;通过张拉装置在隧道内部张拉隧道两侧来恢复隧道的变形。采用专利方法,对周围环境影响小,在隧道盾构隧道变形修复中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761780B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611061193.7
申请日:2016-11-28
Applicant: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面堆载作用下盾构隧道变形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隧道盾构的隧道管片内均匀布设隧道变形监测点,基于变形监测数据监测当前隧道变形状态;步骤2)在待修复隧道断面两侧分别施作隔离桩,限制隧道周围土体沿隧道横断面方向的位移变形;步骤3)在工程条件可以满足的情况下先卸载部分隧道上方土体,以使隧道修复更容易完成;步骤4)在隧道径向两侧端的隧道管片上的螺丝栓位置处安装钢绞线Ⅰ后,采用四根钢绞线Ⅱ连接形成一结点后与一根钢绞线Ⅲ相连,且在该钢绞线Ⅲ与张拉设备相连;通过张拉装置在隧道内部张拉隧道两侧来恢复隧道的变形。采用专利方法,对周围环境影响小,在隧道盾构隧道变形修复中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7100632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710223933.0
申请日:2017-04-07
Applicant: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IPC: E21D9/0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模拟双圆盾构掘进的分段式缩尺寸试验装置,包括驱动控制单元和收缩机构,所述收缩机构包括运动套筒、转杆、固定在外框架上的第一转轴、固定在运动套筒上的第二转轴;转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转轴、第二转轴铰接;从而实现外框架通过转杆与运动套筒活动连接;所述驱动控制单元包括四个驱动电机,且在每个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运动套筒连接;所述外框架包括八个弧形壳体片和两个V形壳体片,在相邻两个弧形壳体片之间通过凹槽结构镶嵌配合,且相邻两个弧形壳体片之间保持有活动间隙。本发明使用机械结构,采用刚性机械结构及外壳,有效的抗压防止形变,使数据更精确。采用分段控制,更加符合实际模拟中的数据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6339554A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610757176.0
申请日:2016-08-29
Applicant: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9 , G06F17/50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坑开挖引起邻近既有地铁隧道位移的计算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先建立计算模型,进行坑底卸荷分析,再进行基坑侧壁卸荷分析,最后通过利用叠加原理,得到由基坑坑底和四周侧壁产生的卸荷应力,所引起的隧道外侧某一点(x1,y1,z1)的水平总位移Sx与竖向总位移Sz;为精确计算在基坑坑底荷载与四周侧壁荷载作用下所引起的隧道外侧位移,取朝向基坑侧的半侧隧道,均分若干个点,分别计算这若干个点的位移值,最后取平均位移值作为隧道位移值。因此施工前可通过本发明方法对具体工程的施工进行模拟,计算出指定工况下的地铁隧道位移大小,若隧道超过相应允许值,可调整相关施工参数进行试算,直至达到安全标准。
-
公开(公告)号:CN106951706B
公开(公告)日:2019-07-02
申请号:CN201710164318.7
申请日:2017-03-20
Applicant: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面堆载引起既有盾构隧道位移计算方法,建立地面堆载力学计算模型,本专利考虑了隧道环间的“接头效应”,将隧道等效为一个由剪切弹簧连接的弹性地基短梁,充分考虑了隧道的结构特性和物理特性,运用Matlab可以快速计算得到由于地面堆载引起的盾构隧道纵向位移(包括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以及盾构隧道环之间的错台量(包括水平错台量和竖向错台量)和剪切力(包括水平剪切力和竖向剪切力),由此可判断地面堆载作用下隧道结构的安全性,与盾构隧道实际的受力和变形较为符合。
-
公开(公告)号:CN106339554B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610757176.0
申请日:2016-08-29
Applicant: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坑开挖引起邻近既有地铁隧道位移的计算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先建立计算模型,进行坑底卸荷分析,再进行基坑侧壁卸荷分析,最后通过利用叠加原理,得到由基坑坑底和四周侧壁产生的卸荷应力,所引起的隧道外侧某一点(x1,y1,z1)的水平总位移Sx与竖向总位移Sz;为精确计算在基坑坑底荷载与四周侧壁荷载作用下所引起的隧道外侧位移,取朝向基坑侧的半侧隧道,均分若干个点,分别计算这若干个点的位移值,最后取平均位移值作为隧道位移值。因此施工前可通过本专利方法对具体工程的施工进行模拟,计算出指定工况下的地铁隧道位移大小,若隧道超过相应允许值,可调整相关施工参数进行试算,直至达到安全标准。
-
公开(公告)号:CN106777974B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611161725.4
申请日:2016-12-15
Applicant: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坑开挖对周围临近建筑物的沉降计算方法,先对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计算,计算出建筑物所在处以及其周围一定范围内各点的位移。然后将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转化为沉降反力加在简化成弹性地基梁的建筑物上。用迈达斯软件计算得出沉降反力引起的建筑物沉降值,并绘制出考虑建筑物时的地表沉降曲线。计算所得的建筑物的沉降与实测的沉降值不可能完全符合,本文通过两者的差值比较与误差分析,确定该方法得出的结果能将与实际的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能较准确的预测基坑开挖引起邻近建筑物的沉降值。
-
公开(公告)号:CN106951706A
公开(公告)日:2017-07-14
申请号:CN201710164318.7
申请日:2017-03-20
Applicant: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面堆载引起既有盾构隧道位移计算方法,建立地面堆载力学计算模型,本专利考虑了隧道环间的“接头效应”,将隧道等效为一个由剪切弹簧连接的弹性地基短梁,充分考虑了隧道的结构特性和物理特性,运用Matlab可以快速计算得到由于地面堆载引起的盾构隧道纵向位移(包括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以及盾构隧道环之间的错台量(包括水平错台量和竖向错台量)和剪切力(包括水平剪切力和竖向剪切力),由此可判断地面堆载作用下隧道结构的安全性,与盾构隧道实际的受力和变形较为符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