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量测井结构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049643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11007829.6

    申请日:2020-09-23

    摘要: 本发明一种流量测井结构,包括竖井、明钢管、流量计、旋转楼梯、配电系统、通风系统和排水系统。竖井为流量测井的容器,对周边土体起支护作用;明钢管为竖井内的地下管道,用于安装流量计;流量计固定安装于明钢管上,用于实时监测输水管线流量;旋转楼梯固定于竖井的井壁衬砌内侧,为流量测井井底与上部地面的交通通道;配电系统用于解决竖井的照明、流量计供电,以及通风系统、排水系统配电问题;通风系统用于改善竖井内的空气;排水系统用于抽排竖井底部的渗漏积水。本发明结构竖井受力条件好,容易满足竖井施工开挖支护安全及兼做盾构、TBM或顶管工作井的要求,挂壁式旋转楼梯费用较竖向爬梯增加不大,却极大改善了竖井的检修交通条件。

    一种隧洞交叉下穿近接溶洞暗河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82784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1100863.8

    申请日:2020-10-1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洞交叉下穿近接溶洞暗河的施工方法,其步骤包括:S1、通过进人孔测量溶洞暗河的数据信息,结合地质超前预报成果,查明溶洞暗河与隧洞掌子面、拟开挖洞段的位置关系,并分析溶洞暗河相关特性;S2、从掌子面后方洞段调整原设计纵坡,通过拓深底板中部空间,增大隧洞纵坡,同时,在平面上调整线路偏移适当角度及方向,减小前方隧洞与溶洞暗河的相交长度。S3、隧洞改线后强支护交叉下穿溶洞暗河。本发明通过立面结合平面的空间避让方式,增强隧洞穿越溶洞效果,不改变原有暗河水系,施工作业面在已支护洞段,保证施工安全,适用于隧洞下穿近接溶洞暗河。

    一种设踏步竖井结构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374070A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910695224.1

    申请日:2019-07-30

    IPC分类号: E02B9/00 E02D29/1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踏步竖井结构,竖井位于输水隧洞上部,由内壁、外壁、踏步、底通道、通风系统和检修阀室组成。内壁位于竖井横截面的内侧,与水体直接接触;外壁位于竖井横截面的外侧,与岩体或一期支护直接接触;踏步位于竖井内壁与外壁之间,既是内壁和外壁传递荷载的纽带,又是交通的通道;底通道为带钢闷头的钢管,位于竖井底部的内壁上,是输水隧洞放空后自检修阀室进人的通道;通风系统由风管和风机组成,风管由竖直风管、水平风管和出风口组成。在竖井底部,最底部的一圈“回”字形衬砌的外壁需自上而下逐层取消,直接利用挡水的内壁挡土。本发明运行检修交通条件好、井壁受力条件好、可改善施工交通条件,且总体投资增加不大。

    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层的桩拱组合式挡水坝

    公开(公告)号:CN114960560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485308.4

    申请日:2022-05-0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层的桩拱组合式挡水坝,包括刚性挡水坝、坝体分缝、底板、桩基础、拱端支座、垂直防渗墙和水平防渗铺盖。所述刚性挡水坝在平面上呈向上游弯曲的水平拱形结构,将库水水平作用力由拱形结构传递至两岸山体或承力墩,满足坝体水平抗力要求;所述桩基础为软土地层上方坝体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处理,以满足竖向承载力及控制竖向变形的要求;所述底板位于所述刚性挡水坝底部,底板向上游延长,与所述水平防渗铺盖相连,所述垂直防渗墙设置在坝体上游,垂直防渗墙顶部嵌固在所述水平防渗铺盖中,以满足挡水坝整体防渗要求。本发明综合利用拱形结构、基础桩基、防渗墙的结构优点,满足软土地层上挡水坝的功能要求。

    一种适用于软弱围岩的竖井结构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156003A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2010126564.5

    申请日:2020-02-2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软弱围岩的竖井结构,竖井井壁由外向内依次设有初期支护、外圈混凝土、环向伸缩缝、门槽混凝土和双跑钢梯。竖井横断面外轮廓呈双圆弧形,内轮廓呈“凸”字形;围岩在圆弧形梁上相互挤压,降低围岩向竖井内滑动产生的外土压力荷载,并充分利用土拱效应,提高施工期井壁的稳定性;圆弧形轮廓可充分发挥混凝土抗压性能好的特点,提高运行期竖井结构的安全性;环向伸缩缝设置于外圈混凝土与门槽混凝土之间,减少外圈混凝土-围岩体系变形对门槽结构的影响,提高运行期闸门的可靠性;在门槽混凝土上游侧设置双跑钢梯,下游侧设置通气孔,充分利用了门槽混凝土空间,方便人员检修。

    一种隧洞交叉下穿近接溶洞暗河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82784B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011100863.8

    申请日:2020-10-1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洞交叉下穿近接溶洞暗河的施工方法,其步骤包括:S1、通过进人孔测量溶洞暗河的数据信息,结合地质超前预报成果,查明溶洞暗河与隧洞掌子面、拟开挖洞段的位置关系,并分析溶洞暗河相关特性;S2、从掌子面后方洞段调整原设计纵坡,通过拓深底板中部空间,增大隧洞纵坡,同时,在平面上调整线路偏移适当角度及方向,减小前方隧洞与溶洞暗河的相交长度。S3、隧洞改线后强支护交叉下穿溶洞暗河。本发明通过立面结合平面的空间避让方式,增强隧洞穿越溶洞效果,不改变原有暗河水系,施工作业面在已支护洞段,保证施工安全,适用于隧洞下穿近接溶洞暗河。

    一种头部采用立柱和浮筒定位的活动式进水口

    公开(公告)号:CN112031070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958498.8

    申请日:2020-09-14

    摘要: 本发明一种头部采用立柱和浮筒定位的活动式进水口,包括管道系统、定位系统、浮筒系统和隧洞封堵段。管道系统包括取水头部、浮管和法兰接头,为进水口向水库延伸取水的主体输水结构;定位系统位于管道系统前端,包括立柱、灌注桩、立柱扩大基础、“O”形钢浮筒、钢架和定位轮,在平面及高程上固定管道系统前端取水头部;浮筒系统包括浮筒、钢丝绳、配重块,用于固定浮管在水面以下一定深度;隧洞封堵段位于管道系统末端,既是挡水结构,又是管道系统内水体顺着隧洞封堵段内置固定管道流至下游输水隧洞的过流通道。本发明取水点及取水高程灵活、系统结构抗风浪条件好、随水位升降自动程度高,适用于对水质有较高要求的引供水工程。

    流量测井结构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535664U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22101155.8

    申请日:2020-09-23

    摘要: 本实用新型流量测井结构,包括竖井、明钢管、流量计、旋转楼梯、配电系统、通风系统和排水系统。竖井为流量测井的容器,对周边土体起支护作用;明钢管为竖井内的地下管道,用于安装流量计;流量计固定安装于明钢管上,用于实时监测输水管线流量;旋转楼梯固定于竖井的井壁衬砌内侧,为流量测井井底与上部地面的交通通道;配电系统用于解决竖井的照明、流量计供电,以及通风系统、排水系统配电问题;通风系统用于改善竖井内的空气;排水系统用于抽排竖井底部的渗漏积水。本实用新型结构竖井受力条件好,容易满足竖井施工开挖支护安全及兼做盾构、TBM或顶管工作井的要求,挂壁式旋转楼梯费用较竖向爬梯增加不大,却极大改善了竖井的检修交通条件。(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适应水位大变幅的定位浮标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3735432U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2022537525.2

    申请日:2020-11-05

    IPC分类号: B63B22/00 B63B22/04

    摘要: 本实用新型一种适应水位大变幅的定位浮标装置,包括浮标、锚链、沉杠、沉锤、限位环和配重环;所述浮标位于水面,所述浮标的底部与所述锚链的顶部连接,所述锚链的底部与所述沉杠的顶部连接,所述沉杠的底部锚固在所述沉锤上,所述沉锤位于库底,所述配重环套在所述锚链上,所述限位环与所述锚链的末端缠绕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浮标可适应水位大变幅自动收缩在沉锤正上方,定位精准度高;锚链增加配重的部分在库底,受风浪影响小,避免了上部钢丝绳与浮标缠绕问题,无需运行维护。

    适用于软弱围岩的竖井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2225210U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2020224022.7

    申请日:2020-02-28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适用于软弱围岩的竖井结构,竖井井壁由外向内依次设有初期支护、外圈混凝土、环向伸缩缝、门槽混凝土和双跑钢梯。竖井横断面外轮廓呈双圆弧形,内轮廓呈“凸”字形;围岩在圆弧形梁上相互挤压,降低围岩向竖井内滑动产生的外土压力荷载,并充分利用土拱效应,提高施工期井壁的稳定性;圆弧形轮廓可充分发挥混凝土抗压性能好的特点,提高运行期竖井结构的安全性;环向伸缩缝设置于外圈混凝土与门槽混凝土之间,减少外圈混凝土‑围岩体系变形对门槽结构的影响,提高运行期闸门的可靠性;在门槽混凝土上游侧设置双跑钢梯,下游侧设置通气孔,充分利用了门槽混凝土空间,方便人员检修。(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