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激光雷达的绝缘子串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56517B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1611234430.5

    申请日:2016-1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激光雷达的绝缘子串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深度图像的获取:通过机器人上安装的激光雷达设备获得深度图像;深度图像的预处理:对带有绝缘子串的深度图像进行预处理,获得感兴趣的区域;深度图像的特征提取:在感兴趣的区域中,建立深度特征曲线模型,构建深度周期性特征矩阵和宽度向量,提取绝缘子串段数特征和盘径变化特征;绝缘子串类型识别:根据提取出的特征对绝缘子串类型进行识别。本发明根据绝缘子串本身的特性,利用灰度周期性特征和灰度阈值特征,对绝缘子串进行识别。识别结果准确性高,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之后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完成冲洗任务提供依据。

    高压配电室智能巡检机器人执行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8258603A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611236715.2

    申请日:2016-1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巡检机器人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高压配电室智能巡检机器人执行机构,包括升降剪叉机构、分闸按钮执行单元、转换开关旋转单元和极柱短接单元,所述各个单元均设置于升降剪叉机构上端的升降平台上,分闸按钮执行单元设有用于按动分闸按钮的第一驱动杆,转换开关旋转单元设有内凹形模具,且所述内凹形模具具有移动和转动两个自由度,极柱短接单元包括拔防护盖机构、插防护盖机构和插拔转动关节,所述拔防护盖机构和插防护盖机构均与所述插拔转动关节固连,五防锁防护盖通过所述拔防护盖机构拔下,备用极柱短接盖在五防锁防护盖拔下后通过所述插防护盖机构插在高压控制柜的极柱位置。本发明能够大大提高巡检效率并有效降低故障隐患。

    基于激光雷达的绝缘子串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56517A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611234430.5

    申请日:2016-1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激光雷达的绝缘子串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深度图像的获取:通过机器人上安装的激光雷达设备获得深度图像;深度图像的预处理:对带有绝缘子串的深度图像进行预处理,获得感兴趣的区域;深度图像的特征提取:在感兴趣的区域中,建立深度特征曲线模型,构建深度周期性特征矩阵和宽度向量,提取绝缘子串段数特征和盘径变化特征;绝缘子串类型识别:根据提取出的特征对绝缘子串类型进行识别。本发明根据绝缘子串本身的特性,利用灰度周期性特征和灰度阈值特征,对绝缘子串进行识别。识别结果准确性高,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之后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完成冲洗任务提供依据。

    一种轨道式机器人移动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8583594B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1810309623.5

    申请日:2018-04-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式机器人移动机构,所述轨道式机器人移动机构包括移动车体底盘、固定在移动车体底盘的第一万向轮和第二万向轮、设置在移动车体底盘上的前转向机构和后转向机构;其中前转向机构和后转向机构分别与移动车体底盘连接,前转向机构和移动车体底盘形成第三连接点,后转向机构和移动车体底盘连接形成第四连接点,所述第三连接点和第四连接点均位于移动车体底盘对称中心线;前转向机构和后转向机构分别设置有第一被动适应导向机构和第二被动适应导向机构。通过设置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可以搭载机器人在弯直轨道上稳定、快速地运行,而且可以在狭小空间中运行,解决了现有电力巡检效率低和达不到安全要求的问题。

    一种轨道式机器人移动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8583594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309623.5

    申请日:2018-04-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式机器人移动机构,所述轨道式机器人移动机构包括移动车体底盘、固定在移动车体底盘的第一万向轮和第二万向轮、设置在移动车体底盘上的前转向机构和后转向机构;其中前转向机构和后转向机构分别与移动车体底盘连接,前转向机构和移动车体底盘形成第三连接点,后转向机构和移动车体底盘连接形成第四连接点,所述第三连接点和第四连接点均位于移动车体底盘对称中心线;前转向机构和后转向机构分别设置有第一被动适应导向机构和第二被动适应导向机构。通过设置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可以搭载机器人在弯直轨道上稳定、快速地运行,而且可以在狭小空间中运行,解决了现有电力巡检效率低和达不到安全要求的问题。

    一种轨道式机器人移动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8248621A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611233631.3

    申请日:2016-1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压配电室智能巡检机器人机构,具体地说是一种轨道式机器人移动机构,包括移动车体底盘及分别固定在移动车体底盘上的前、后万向轮和分别转动安装在移动车体底盘上的前、后转向架,前、后转向架结构相同,均包括固定架、行走轮、行走轮驱动机构、第一导向轮及第二导向轮,固定架与移动车体底盘转动连接,行走轮的行走轮轮轴转动安装在固定架上,并与安装在固定架上的行走轮驱动机构相连,由行走轮驱动机构驱动旋转,进而带动行走轮旋转;第一、二导向轮对称设置于行走轮的两侧,第一导向轮的第一导向轮轮轴及第二导向轮的第二导向轮轮轴分别与固定架转动连接。本发明具有运动平稳、结构简单以及负载能力强等特点。

    同构模块化机器人履带式移动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8248708A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611235584.6

    申请日:2016-1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移动机器人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同构模块化机器人履带式移动机构,包括多个同构移动单元,且相邻同构移动单元之间通过模块连接调节单元连接,所述同构移动单元包括机壳、履带组件、动力传动系统和驱动电机,其中履带组件中的移动履带分设于机壳各侧,动力传动系统包括输出传动机构、蜗杆、多个蜗轮和多个分动传动机构,蜗杆通过所述驱动电机驱动转动,驱动电机通过所述输出传动机构传递转矩,多个蜗轮沿着蜗杆的圆周方向均布且每个蜗轮对应一个移动履带,在所述移动履带前端设有履带驱动轮,各个蜗轮分别通过一个分动传动机构与机壳各侧移动履带上的履带驱动轮相连。本发明能顺利穿越狭小空间,并可根据需要增减同构移动单元数量。

    适应狭小空间的模块化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08248707A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611237593.9

    申请日:2016-1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移动机器人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适应狭小空间的模块化机器人,包括摄像机云台、连接模块和移动模块,两个移动模块通过连接模块连接,摄像机云台安装在第一移动模块前端;所述移动模块包括壳体、移动履带单元、动力传动系统和驱动电机,其中驱动电机和动力传动系统设置于壳体前端,动力传动系统包括输出传动机构、蜗杆、多个蜗轮和多个分动传动机构,蜗杆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转动,驱动电机通过输出传动机构传递转矩,多个蜗轮沿着蜗杆的圆周方向均布,每个移动履带单元通过不同的蜗轮驱动,且该蜗轮通过任一分动传动机构传递转矩,摄像机云台的控制系统设于第一移动模块的壳体内。本发明可在狭小空间内行走越障,并具有多种监测功能。

    移动式机器人专用破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245814A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611235567.2

    申请日:2016-1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移动机器人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移动式机器人专用破拆装置,包括控制系统、冲击杆储能复位机构、冲击杆开关机构、储能电机和冲击杆,所述冲击杆储能复位机构包括丝杠丝母机构、储能弹簧和储能传动机构,其中丝杠通过储能电机驱动转动,储能电机通过储能传动机构传递力矩,且储能电机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启停,冲击杆尾端设有止推槽,冲击杆开关机构设有可升降的止推杆,所述冲击杆通过所述止推杆插入所述止推槽中锁定,储能弹簧一端与丝杠丝母机构中的丝母相连、另一端与冲击杆尾端相连,且储能弹簧在冲击杆锁定时通过所述丝母压缩。本发明能够实现自主快速破窗功能,并具有自动复位功能,能够重复使用。

    一种轨道式机器人移动机构

    公开(公告)号:CN208498490U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20491082.8

    申请日:2018-04-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式机器人移动机构,所述轨道式机器人移动机构包括移动车体底盘、固定在移动车体底盘的第一万向轮和第二万向轮、设置在移动车体底盘上的前转向机构和后转向机构;其中前转向机构和后转向机构分别与移动车体底盘连接,前转向机构和移动车体底盘形成第三连接点,后转向机构和移动车体底盘连接形成第四连接点,所述第三连接点和第四连接点均位于移动车体底盘对称中心线;前转向机构和后转向机构分别设置有第一被动适应导向机构和第二被动适应导向机构。通过设置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可以搭载机器人在弯直轨道上稳定、快速地运行,而且可以在狭小空间中运行,解决了现有电力巡检效率低和达不到安全要求的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