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755027B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610216547.4
申请日:2016-04-08
Applicant: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 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节细胞中的多巴胺转运体基因表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高所述细胞中的微小RNA‑137(miRNA‑137)(SEQ.ID.NO:1)量从而下调所述DAT基因的表达;或降低所述细胞中的miRNA‑137量,从而上调所述DAT基因的表达。miRNA‑137或其抑制剂用于制备降低人细胞摄取多巴胺的药物的应用。一种用于调节人细胞摄取多巴胺的组合物,其包含miRNA‑137或其抑制剂,以及药学可接受的载剂、赋形剂、稀释剂、佐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
公开(公告)号:CN105999311B
公开(公告)日:2019-12-06
申请号:CN201610323553.X
申请日:2016-05-16
Applicant: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 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
IPC: A61K49/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诊断跟腱炎的靶向显影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生物素‑亲和素”桥接法将抗ICAM‑1单抗结合到生物素化脂质微泡上,制成靶向超声微泡MBICAM‑1,成功实现了抗ICAM‑1单抗与微泡的连接。微泡的平均粒径为1.00~2.4μm,浓度为2.4×108~2.4×1010个/mL,与抗ICAM‑1单抗的平均结合率为86.5±5.3%。实验表明,微泡MBICAM‑1在体外、体内均具有靶向功能,可将其作为靶向显影剂用于跟腱炎的临床诊断。
-
公开(公告)号:CN107496049A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710909355.6
申请日:2017-09-29
Applicant: 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 ,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Inventor: 刘汉清 , 陈芸 , 王峰 , 贾晓健 , 刘俐 , 石宇 , 崔光辉 , 郑婷婷 , 王燕 , 陈科 , 龚正华 , 昌文林 , 邓琼 , 洪霞 , 古艳丽 , 马倩 , 李明华 , 吴决连 , 胡阿珍
IPC: A61D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D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颈静脉长期给药留置管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套管,所述套管上端设有套管帽,套管中间部分设有垫片,套管与垫片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套管下端与硅胶管相连,套管与硅胶管连接处设有保护管。本发明可以在给药后将插管留置在大鼠体内,避免了再次给药时,由于插管难度大、重复插管容易导致大鼠死亡的技术问题,可达到对大鼠进行长期给药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999311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323553.X
申请日:2016-05-16
Applicant: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 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
IPC: A61K49/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诊断跟腱炎的靶向显影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生物素‑亲和素”桥接法将抗ICAM‑1单抗结合到生物素化脂质微泡上,制成靶向超声微泡MBICAM‑1,成功实现了抗ICAM‑1单抗与微泡的连接。微泡的平均粒径为1.00~2.4μm,浓度为2.4×108~2.4×1010个/mL,与抗ICAM‑1单抗的平均结合率为86.5±5.3%。实验表明,微泡MBICAM‑1在体外、体内均具有靶向功能,可将其作为靶向显影剂用于跟腱炎的临床诊断。
-
公开(公告)号:CN105861532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219113.X
申请日:2016-04-08
Applicant: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 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节细胞中的多巴胺转运体基因表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提高所述细胞中的微小RNA?491(miRNA?491)(SEQ ID NO:1)量从而下调所述DAT基因的表达;或降低所述细胞中的miRNA?491量,从而上调所述DAT基因的表达。miRNA?491在制备调节人细胞摄取多巴胺的药物中的用途。一种用于调节人细胞摄取多巴胺的组合物,其包含miRNA?491或其抑制剂,以及药学可接受的载剂、赋形剂、稀释剂、佐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
公开(公告)号:CN113144190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223469.1
申请日:2021-03-01
Applicant: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 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
IPC: A61K41/00 , A61K9/00 , A61K9/19 , A61K31/01 , A61K33/00 , A61K33/04 , A61K47/10 , A61K47/24 , A61K49/22 , A61P39/00 , A61P39/06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医用药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还原性二维材料富氢制剂和还原性二维材料富氢药用液。一种还原性二维材料富氢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二维材料、磷脂、甘油、丙二醇、Tris缓冲液组分、还原性气体和用于密封磷脂、甘油、丙二醇、Tris缓冲液组分、还原性气体的密封容器。将生理盐水注入密封容器内并摇匀即可得到稳定、均匀的还原性二维材料富氢药用液。本发明公开的还原性二维材料富氢制剂和还原性二维材料富氢药用液,采用磷脂膜包封技术封装二维材料并且提高制剂和药用液中的氢气含量,采用控泡剂控制微泡的粒度,具有粒度均匀、一致性好、药量准确、有效氢气含量高、抗氧化能力强和抑制细胞凋亡效果好等多种生物学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07582211A
公开(公告)日:2018-01-16
申请号:CN201710905295.0
申请日:2017-09-29
Applicant: 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 ,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Inventor: 刘汉清 , 陈芸 , 王峰 , 贾晓健 , 刘俐 , 石宇 , 崔光辉 , 郑婷婷 , 王燕 , 陈科 , 龚正华 , 昌文林 , 邓琼 , 洪霞 , 古艳丽 , 马倩 , 李明华 , 吴决连 , 胡阿珍
IPC: A61D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啮齿类动物吸入型自身给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用于容纳啮齿类动物的给药箱,所述给药箱内设有左鼻触、右鼻触、笼灯和指示装置;药物雾化装置,所述药物雾化装置设有将雾化的药物送入所述给药箱的管路,管路与所述给药箱相连且管路与给药箱相连的一端设有给药开关;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与药物雾化装置、给药开关、左鼻触、右鼻触、笼灯和指示装置均相连。本发明的啮齿类动物吸入型自身给药系统通过其自身的用药行为实现吸入给药,从而可以判断成瘾性药物的依赖性及戒断效果,从而实现了模拟吸入途径给药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5755027A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610216547.4
申请日:2016-04-08
Applicant: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 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节细胞中的多巴胺转运体基因表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高所述细胞中的微小RNA?137(miRNA?137)(SEQ.ID.NO:1)量从而下调所述DAT基因的表达;或降低所述细胞中的miRNA?137量,从而上调所述DAT基因的表达。miRNA?137或其抑制剂用于制备降低人细胞摄取多巴胺的药物的应用。一种用于调节人细胞摄取多巴胺的组合物,其包含miRNA?137或其抑制剂,以及药学可接受的载剂、赋形剂、稀释剂、佐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
公开(公告)号:CN112716651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110064070.3
申请日:2021-01-18
Applicant: 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 ,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IPC: A61D7/04 , A61D3/00 , A61B5/0205 , A61B5/00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生物实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脑立体定位联合持续气麻给药系统和脑立体定位麻醉深度定量调节方法。一种脑立体定位联合持续气麻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耳棒、第二耳棒、麻醉头套和气体输送装置;麻醉头套用于向实验模型输送麻醉气体和/或氧气并且辅助第一耳棒和第二耳棒完成实验模型的固定。本申请改进了原有脑立体定位仪的结构与功能,使之成为可固定大鼠并给予持续气麻的动物脑立体定位仪器,避免了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动物麻醉深度过浅或过深造成的实验误差和意外死亡,具有模型状态更稳定,实验精度更高,实验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等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090119A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910489988.5
申请日:2019-06-05
Applicant: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 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
IPC: A61G7/00 , A61G7/05 , A61M21/00 , A61B5/0402 , A61B5/00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昏迷患者护理智慧病床。其包括病床本体、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记忆恢复训练系统、生命体征检测系统以及情绪监控系统。本申请提供的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昏迷患者护理智慧病床,不但具有功能丰富、方便实用以及可以最大程度的促进昏迷患者苏醒康复等技术优势,还具有不易漏判或误判生命体征不稳定迹象或恢复意识迹象以及可以通过一定的算法实现对患者情绪或行为是否异常进行准确判断等优点,从而最大化的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