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流盘、极柱、盖板装置及圆柱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7254218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387465.2

    申请日:2023-10-24

    发明人: 刘旭 易凌英 尤军

    摘要: 本申请提供一种集流盘、极柱、盖板装置及圆柱电池。上述的集流盘包括盘体以及形变焊接片,其中,盘体设有卷芯焊接区。形变焊接片的固定端与盘体连接,形变焊接片的自由端设有盖板焊接区。其中,形变焊接片的固定端及自由端均用于与盖板组件的中心错开设置,形变焊接片在固定端与自由端之间的部分用于与盖板组件的中心相对设置,形变焊接片在卷芯焊接区与卷芯焊接时掀开于盘体。如此,减小集流盘耗材量、提高过流均匀性并减小应力集中、以及避免箔材倒插卷芯的短路风险。

    壳体及圆柱电池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673561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714326.6

    申请日:2023-12-13

    摘要: 本申请提供一种壳体及圆柱电池。上述的壳体,壳体内形成有收容槽,收容槽用于收容卷芯,收容槽的内周壁形成有沿壳体的轴向延伸的导流槽,导流槽分别延伸至壳体的两端。上述的壳体,由于收容槽的内周壁形成有沿壳体的轴向延伸的导流槽,导流槽分别延伸至壳体的两端,在使用时,电池内产生的气体可在导流槽内流动,使电池内气体在壳体内部与卷芯之间沿导流槽流动,尤其在圆柱电池的两端,如此将圆柱电池的两端的热量分散到电芯整体,提高了圆柱电池的散热效率;由于收容槽的内周壁形成有沿壳体的轴向延伸的导流槽,使壳体的壁厚沿周向存在变化,即壳体采用变壁厚结构设计,相比于传统的圆柱电池,极大地增加了壳体与空气接触的有效散热面积。

    防止电解液外漏的端子结构、锂电池及锂电池的注液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54175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438651.4

    申请日:2023-10-31

    发明人: 刘旭

    摘要: 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止电解液外漏的端子结构、锂电池及锂电池的注液方法。上述的防止电解液外漏的端子结构包括盖板及下塑胶组件,盖板形成有注液孔;下塑胶组件包括下塑胶、弹性件及封堵件,下塑胶与盖板连接,且下塑胶形成有与注液孔连通的渗液槽,弹性件及封堵件均位于渗液槽内,渗液槽的底部设有凸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凸台及封堵件连接,封堵件还与注液孔的内周壁抵接。通过下塑胶、弹性件及封堵件的配合,当注液完成后,注液机撤销压力,弹性件恢复原长,带动封堵件向注液孔的方向运动,直至封堵件与注液孔的内周壁进行抵接,从而避免电解液出现外漏的问题,减少了电解液的浪费,保障了电芯的注液量,提高了锂电池的使用寿命。

    电化学装置、盖板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25700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627838.9

    申请日:2023-11-29

    摘要: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盖板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上述的盖板组件包括顶盖片、极柱、密封定位件及上塑胶件;顶盖片开设有安装过孔,顶盖片凸设有固定部;极柱开设有定位孔;密封定位件凸设有定位凸台,定位凸台位于定位孔内并与极柱连接,密封定位件形成有避位孔,安装过孔的轮廓线环绕于避位孔设置,定位凸台开设有贯穿孔,固定部穿设于贯穿孔,以使密封定位件及极柱通过固定部固定连接;上塑胶件分别成型于定位凸台及裸露于定位凸台的固定部的部位,上塑胶件还连接于顶盖片。上述的盖板组件能够避免极柱相对于顶盖片扭转的问题,同时避免极柱下沉的情形,且盖板组件的制造过程较快捷,且盖板组件的整体结构较简单。

    电池盖板结构及圆柱电池

    公开(公告)号:CN221552025U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323204633.8

    申请日:2023-11-24

    摘要: 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池盖板结构及圆柱电池。上述的电池盖板结构包括顶盖片、极柱组件及防爆凸包件,顶盖片开设有极柱通孔及安装孔,极柱组件位于极柱通孔内,防爆凸包件包括相连接的底座及凸包外壳,底座位于安装孔内,凸包外壳凸设于安装孔,凸包外壳的部分位于顶盖片的外侧,凸包外壳背离极柱组件的一侧开设有排气刻痕,且排气刻痕裸露于顶盖片的外侧,当电池处于热失控、接触不良或电池短路等异常状态时,电池内部会产生气体或异物,气体、电解液或卷芯可能喷出的异物将排气刻痕撕裂,并朝向背离极柱组件的方向排出,如此结构可实现定向排气,并保护极柱组件以免发生短路,从而提升电池的使用寿命。

    盖板组件及锂离子电池
    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427862U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322946201.8

    申请日:2023-10-31

    发明人: 刘旭 夏春文

    摘要: 本公开提供一种盖板组件及锂离子电池。上述的盖板组件包括顶盖片体、密封胶钉部、第一密封部及第二密封部;顶盖片体开设有依次连通的第一安装沉台孔、第二安装沉台孔及注液通孔,第一安装沉台孔位于顶盖片体的一面,注液通孔自第二安装沉台孔的底部贯穿至顶盖片体的另一面;密封胶钉部穿设于注液通孔并与顶盖片体连接;第一密封部位于第二安装沉台孔内并与顶盖片体焊接;第二密封部位于第一安装沉台孔内并与顶盖片体焊接。上述的盖板组件使得锂离子电池的生产成本较低。

    防止电解液外漏的端子结构及锂电池

    公开(公告)号:CN221327899U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322939316.4

    申请日:2023-10-31

    发明人: 刘旭

    摘要: 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止电解液外漏的端子结构及锂电池。上述的防止电解液外漏的端子结构包括盖板及下塑胶组件,盖板形成有注液孔;下塑胶组件包括下塑胶、弹性件及封堵件,下塑胶与盖板连接,且下塑胶形成有与注液孔连通的渗液槽,弹性件及封堵件均位于渗液槽内,渗液槽的底部设有凸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凸台及封堵件连接,封堵件还与注液孔的内周壁抵接。通过下塑胶、弹性件及封堵件的配合,当注液完成后,注液机撤销压力,弹性件恢复原长,带动封堵件向注液孔的方向运动,直至封堵件与注液孔的内周壁进行抵接,从而避免电解液出现外漏的问题,减少了电解液的浪费,保障了电芯的注液量,提高了锂电池的使用寿命。

    盖板结构及圆柱电池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282233U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322937946.8

    申请日:2023-10-31

    发明人: 刘旭 夏春文

    摘要: 本公开提供一种盖板结构及圆柱电池。上述的盖板结构包括盖板本体、极柱主体及集流盘;盖板本体用于与壳体连接,盖板本体开设有第一安装通孔;极柱主体穿设于第一安装通孔并与盖板本体连接,极柱主体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以极柱主体的中心轴线成轴对称分布;集流盘包括盘体、第一连接片体及第二连接片体,盘体分别与第一连接片体及第二连接片体连接,第一连接片体与第二连接片体位于盘体的同一侧,第一连接片体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二连接片体与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一连接片体及第二连接片体均用于在组装于壳体内时朝壳体的内侧折弯,盘体用于与卷芯连接。上述的盖板结构使得圆柱电池的使用故障率较低。

    盖板结构以及动力电池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928318U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323499122.3

    申请日:2023-12-20

    IPC分类号: H01M50/152 H01M50/645

    摘要: 本申请提供一种盖板结构以及动力电池。上述的盖板结构包括盖板基板、环形压边、胶钉和密封钉。注液孔的一开口处的内壁上开设有环形卡口。环形压边环绕设置于环形卡口的外周,胶钉包括卡接体、胶钉本体和密封竖边,卡接体连接于胶钉本体的端部,卡接体卡接于环形卡口处,胶钉本体的周壁与注液孔的孔壁抵接,密封竖边环绕连接于卡接体的外周,且密封竖边与环形卡口的周壁抵接,密封钉设置于环形卡口处,且密封钉抵接于卡接体远离胶钉本体的一侧,密封竖边至少部分突出于密封钉并与环形压边的抵接,环形压边和密封竖边一并收束于密封钉远离卡接体的一侧。上述的盖板结构能较好地提高动力电池的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和降低动力电池的加工成本。

    下塑胶组件、盖板结构及方形电池

    公开(公告)号:CN221327904U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322958615.2

    申请日:2023-10-31

    发明人: 刘旭

    摘要: 本申请提供一种下塑胶组件、盖板结构及方形电池。上述的下塑胶本体及弹性组件,下塑胶本体的一侧用于与盖板连接,弹性组件安装于下塑胶本体的另一侧,下塑胶本体开设有用于与注液孔连通的通孔,弹性组件包括弹性件、安装座及阀杆件,安装座固定连接于下塑胶本体,阀杆件与安装座转动连接,弹性件安装于安装座,且弹性件与阀杆件弹性抵接,当进行注液时,注液机穿过给阀杆件的端部施加压力,使得阀杆件的端部远离通孔,使电解液注入,注液结束后,注液机撤销对阀杆件的端部压力,在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下,阀杆件的端部靠近通孔,从而与注液孔抵接,避免了后续工序中电解液溢出的情况,从而保证电解液的注入量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