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478815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211165729.5
申请日:2022-09-2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域温热高压储层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方法及系统、应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水合物储层钻取一组或多组双水平井;对每组双水平井进行分段压裂;对分段压裂后的双水平井交替进行降压和气体置换。本发明适用于典型海域温热高压的储层条件:原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温度>277K和压力>8MPa;同等储层条件的开发速率较现有技术提高30%以上;最终CH4采收率和CO2封存率超过50%,有效实现CH4采收和CO2封存的双重效益;动态维持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过程中储层的胶结结构,避免储层强度变低、结构变形而引起的潜在的环境和储层安全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4234487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608116.X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二氧化碳可变循环水源热泵及热水机组,该水源热泵包括吸热组件、连通件、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一控制件、第二控制件和放热组件,吸热组件出口与连通件第一端相连通,连通件的第二端、第三端分别与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相连通,放热组件出口与吸热组件相连通,流经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的工质实现增温增压;第一压缩机的出口端与第二压缩机的进口端之间设有第一控制件,第一压缩机的出口端与放热组件的进口端之间设有所述第二控制件,通过第一控制件和第二控制件的通断,实现第一压缩机与第二压缩机之间的串联或并联,从而实现对不同热水需求调整。热水机组包括一级用热单元、二级用热单元、换热单元及该可变循环水源热泵。
-
公开(公告)号:CN115478815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1165729.5
申请日:2022-09-2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域温热高压储层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方法及系统、应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水合物储层钻取一组或多组双水平井;对每组双水平井进行分段压裂;对分段压裂后的双水平井交替进行降压和气体置换。本发明适用于典型海域温热高压的储层条件:原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温度>277K和压力>8MPa;同等储层条件的开发速率较现有技术提高30%以上;最终CH4采收率和CO2封存率超过50%,有效实现CH4采收和CO2封存的双重效益;动态维持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过程中储层的胶结结构,避免储层强度变低、结构变形而引起的潜在的环境和储层安全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08195879A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711397465.5
申请日:2017-12-2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G01N25/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5/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瞬态法测量材料导热系数及热扩散系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准备材料相同的试材Ⅰ、Ⅱ、Ⅲ,并以试材Ⅲ、Ⅰ、Ⅱ的次序由下至上依次叠置,然后在试材Ⅰ与试材Ⅲ之间放置一块均匀的平面加热片;步骤2,在试材Ⅰ的上、下表面的中间位置分别安装第一、第二测温热电偶,在试材Ⅱ的上表面的中间位置安装第三测温热电偶,在试材Ⅲ的下表面的中间位置安装第四测温热电偶;步骤S3,采用对称加热面方法计算平面热源的热流密度;步骤S4,根据非稳态导热过程的基本理论进行计算;步骤S5,分别测定τi时刻x=0处,与τj时刻x=x1处的温升;步骤S6,计算热扩散系数a和导热系数λ;本发明测量简单方便、测量量少。
-
公开(公告)号:CN117220938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159867.7
申请日:2023-09-08
Applicant: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IPC: H04L9/40 , G06N3/0442 , G06N3/045 , G06N3/0475 , G06N3/048 , G06N3/084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模型训练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包括:获取每个初选域名下的多个网址信息;获取每个网址信息对应的标志序列及初选域名的域名特征;对于多个初选域名中的任一个初选域名,将初选域名的标志序列以及域名特征输入到待训练模型的特征表达网络,以便特征表达网络基于域名特征对标志序列进行处理,得到数字化特征,数字化特征经处理得到训练检测结果;若基于训练检测结果与标注量确定待训练模型收敛,则得到初选检测模型;获取目标域名下的多个目标网址信息,并基于多个目标网址信息对初选检测模型进行训练,直至初选检测模型收敛为止,得到目标检测模型。本申请通过两段式训练过程,提高了模型的训练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484362B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11000146.2
申请日:2021-08-3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热系数测定仪修正传热面积的方法,导热系数测定仪包括计量热板和防护热板,计量热板和防护热板之间设置有隔缝,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数学建模的方式获得隔缝处温度最低点所在位置随计量热板和防护热板之间温度差值变化的函数曲线;S2、通过实验测得实际温度偏差;S3、将所获得的实际温度偏差代入步骤S1的函数曲线中,获得隔缝处温度最低点的实际位置;S4、基于温度最低点的实际位置获取计量热板的有效半径,并使用计量热板的有效半径进行传热面积的校准。本发明优点是根据隔缝处的温度最低点所在位置对传热面积进行修正,进而减小因传热面积不准确导致的导热系数测量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05489094B
公开(公告)日:2018-01-05
申请号:CN201610009874.2
申请日:2016-01-0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G09B23/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亚临界超临界压力、温度及相态教学实验台,包括:一实验箱体;一设置在实验箱体内的蒸气发生筒体,蒸气发生筒体的前、后侧筒端分别密封设置有前、后透明石英玻璃,前透明石英玻璃位于实验箱体的观察窗口内;一位于后透明石英玻璃后侧的光源发生器;一设置在实验箱体内的加热系统;一设置在所述实验箱体内的冷却系统;一设置在蒸气发生筒体上的温度传感器;一设置在蒸气发生筒体上的压力传感器;一与蒸气发生筒体连通的注液阀;一与蒸气发生筒体连通的排液阀;以及一分别与光源发生器、加热系统、冷却系统、温度传感器以及压力传感器连接的上位机。本发明的实验台测试范围广、承压压力高、操作简单且安全可靠、提高实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484362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1000146.2
申请日:2021-08-3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热系数测定仪修正传热面积的方法,导热系数测定仪包括计量热板和防护热板,计量热板和防护热板之间设置有隔缝,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数学建模的方式获得隔缝处温度最低点所在位置随计量热板和防护热板之间温度差值变化的函数曲线;S2、通过实验测得实际温度偏差;S3、将所获得的实际温度偏差代入步骤S1的函数曲线中,获得隔缝处温度最低点的实际位置;S4、基于温度最低点的实际位置获取计量热板的有效半径,并使用计量热板的有效半径进行传热面积的校准。本发明优点是根据隔缝处的温度最低点所在位置对传热面积进行修正,进而减小因传热面积不准确导致的导热系数测量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05489094A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610009874.2
申请日:2016-01-0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G09B23/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9B23/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亚临界超临界压力、温度及相态教学实验台,包括:一实验箱体;一设置在实验箱体内的蒸气发生筒体,蒸气发生筒体的前、后侧筒端分别密封设置有前、后透明石英玻璃,前透明石英玻璃位于实验箱体的观察窗口内;一位于后透明石英玻璃后侧的光源发生器;一设置在实验箱体内的加热系统;一设置在所述实验箱体内的冷却系统;一设置在蒸气发生筒体上的温度传感器;一设置在蒸气发生筒体上的压力传感器;一与蒸气发生筒体连通的注液阀;一与蒸气发生筒体连通的排液阀;以及一分别与光源发生器、加热系统、冷却系统、温度传感器以及压力传感器连接的上位机。本发明的实验台测试范围广、承压压力高、操作简单且安全可靠、提高实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815559B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110010568.1
申请日:2021-01-05
Applicant: 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冷剂循环装置及制冷剂循环控制方法,涉及制冷或制热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制冷剂循环装置,包括:蒸发器、第一储液器、冷凝器、压缩机和第二储液器;蒸发器、第一储液器、冷凝器和压缩机首尾依次连通以形成循环回路;第二储液器的液相区与第一储液器流体连通;第一储液器的液相区和第二储液器的液相区分别与蒸发器的液态管口流体连通;第一储液器的气相区和第二储液器的气相区分别与蒸发器的气态管口流体连通。本发明提供的制冷剂循环装置,可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制冷剂循环装置在低温环境下热泵能效比低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