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油地下中低温可控催化氧化改质开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47727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210587241.1

    申请日:2012-1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油地下中低温可控催化氧化改质开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加热注入井附近的油藏使其温度升高到100-400℃,注入含氧气体、生热催化剂和改质催化剂,在生热催化剂作用下含氧气体与部分油藏发生催化氧化反应,使原油被加热降粘;改质催化剂催化原油改质,改质后的原油通过生产井采出。上述方法具有以下效果:利用部分油藏的氧化反应放出的热量自供热,大大降低了外加热源在输运过程中的散热能耗;在加热原油流向生产井的过程中进行深度改质降黏,有利于原油品质的进一步提高,满足开采与集输的要求。

    一种低碳烷烃脱氢制烯烃催化剂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1773850A

    公开(公告)日:2010-07-14

    申请号:CN201010103170.4

    申请日:2010-01-2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2 Y02P20/584

    Abstract: 用于低碳烷烃脱氢制烯烃的催化剂及其应用,属于基本有机化工原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该催化剂以硅磷酸铝分子筛和氧化铝混合物为载体,以VIII族或IVA族元素为活性组分,以碱土金属或稀土元素为助剂,用于乙烷、丙烷、丁烷或戊烷的脱氢制烯烃过程。在低碳烷烃脱氢制烯烃的过程中,催化剂首先采用氢气还原,然后参与反应,最后进行催化剂烧炭再生和氯化更新;反应再生工艺流程选择余地大,反应器可以采用为固定床、移动床、流化床或双颗粒流化床,催化剂再生可以采用器内再生或器外再生。与已有低碳烷烃催化脱氢制烯烃催化剂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催化剂使低碳烷烃脱氢制烯烃过程在保持较高转化率下的低碳烯烃选择性高达95%以上。

    一种用醇或醚制备烯烃与烷烃脱氢的耦合工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23778A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申请号:CN200910237980.6

    申请日:2009-11-2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2 Y02P20/584 Y02P30/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醇或醚制备烯烃与烷烃脱氢的耦合工艺方法,属于低碳烯烃生产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醇或醚制备烯烃工艺与烷烃脱氢工艺耦合,以提高目的产物烯烃的总收率。醇或醚制备烯烃工艺中的混合工艺气进入气体分离系统,烷烃副产物与烯烃主产物分离后进入独立的反应器中进行烷烃脱氢反应,脱氢后的混合工艺气返回气体分离系统进一步分离出烯烃产物。醇或醚制备烯烃反应器中失活的催化剂连续进入再生器烧焦再生,再生器的热催化剂可为烷烃脱氢反应器提供热量来源。本发明具有工艺流程紧凑,热量利用合理,目的产物烯烃总收率高的优点。

    吸热反应用双流化床反应器及吸热反应的供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89753A

    公开(公告)日:2012-03-28

    申请号:CN201110295544.1

    申请日:2011-09-2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吸热反应用双流化床反应器及吸热反应的供热方法。该吸热反应用双流化床反应器包括:封闭且内部设有由吸热反应用催化剂颗粒或反应物颗粒构成的第一流化床床层的吸热反应用流化床床体,其底部设有与第一气体气源相连以便向所述第一流化床床层供给第一气体的第一气体分布器;以及封闭且内部设有由热载体颗粒构成的第二流化床床层的供热用流化床床体,其底部设有与第二气体气源相连以便向所述第二流化床床层内供给第二气体的第二气体分布器,吸热反应用流化床床体和供热用流化床床体中的一个套设在另一个内。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吸热反应用双流化床反应器,具有安全、稳定、传热效率更高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反应温度高于400度的中高温吸热反应的供热。

    一种低碳烷烃脱氢制烯烃催化剂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1773850B

    公开(公告)日:2012-02-15

    申请号:CN201010103170.4

    申请日:2010-01-2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2 Y02P20/584

    Abstract: 用于低碳烷烃脱氢制烯烃的催化剂及其应用,属于基本有机化工原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该催化剂以硅磷酸铝分子筛和氧化铝混合物为载体,以VIII族或IVA族元素为活性组分,以碱土金属或稀土元素为助剂,用于乙烷、丙烷、丁烷或戊烷的脱氢制烯烃过程。在低碳烷烃脱氢制烯烃的过程中,催化剂首先采用氢气还原,然后参与反应,最后进行催化剂烧炭再生和氯化更新;反应再生工艺流程选择余地大,反应器可以采用为固定床、移动床、流化床或双颗粒流化床,催化剂再生可以采用器内再生或器外再生。与已有低碳烷烃催化脱氢制烯烃催化剂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催化剂使低碳烷烃脱氢制烯烃过程在保持较高转化率下的低碳烯烃选择性高达95%以上。

    吸热反应用双流化床反应器及吸热反应的供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89753B

    公开(公告)日:2014-01-08

    申请号:CN201110295544.1

    申请日:2011-09-2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吸热反应用双流化床反应器及吸热反应的供热方法。该吸热反应用双流化床反应器包括:封闭且内部设有由吸热反应用催化剂颗粒或反应物颗粒构成的第一流化床床层的吸热反应用流化床床体,其底部设有与第一气体气源相连以便向所述第一流化床床层供给第一气体的第一气体分布器;以及封闭且内部设有由热载体颗粒构成的第二流化床床层的供热用流化床床体,其底部设有与第二气体气源相连以便向所述第二流化床床层内供给第二气体的第二气体分布器,吸热反应用流化床床体和供热用流化床床体中的一个套设在另一个内。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吸热反应用双流化床反应器,具有安全、稳定、传热效率更高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反应温度高于400度的中高温吸热反应的供热。

    一种用醇或醚制备烯烃与烷烃脱氢的耦合工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23778B

    公开(公告)日:2013-10-16

    申请号:CN200910237980.6

    申请日:2009-11-2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2 Y02P20/584 Y02P30/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醇或醚制备烯烃与烷烃脱氢的耦合工艺方法,属于低碳烯烃生产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醇或醚制备烯烃工艺与烷烃脱氢工艺耦合,以提高目的产物烯烃的总收率。醇或醚制备烯烃工艺中的混合工艺气进入气体分离系统,烷烃副产物与烯烃主产物分离后进入独立的反应器中进行烷烃脱氢反应,脱氢后的混合工艺气返回气体分离系统进一步分离出烯烃产物。醇或醚制备烯烃反应器中失活的催化剂连续进入再生器烧焦再生,再生器的热催化剂可为烷烃脱氢反应器提供热量来源。本发明具有工艺流程紧凑,热量利用合理,目的产物烯烃总收率高的优点。

    一种稠油及超稠油油藏条件下中低温可控自生热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47732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210586830.8

    申请日:2012-1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稠油及超稠油油藏条件下中低温可控自生热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稠油或超稠油油藏的注入井向油层中注入含氧气体和催化剂;加热注入井附近的油藏进行加热使其温度升高至100-400℃,启动催化氧化放热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加热油藏,实现对于稠油或超稠油油藏的可控自生热。与现有的稠油开采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稠油及超稠油油藏条件下中低温可控自生热的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实现了油藏内部的可控自生热过程,减少了燃料消耗,降低了过程能耗;(2)能够控制体系的过度升温过程,反应前缘区与凝结区之间没有结焦区,有利于反应前缘向前推进,扩大了波及体积,提高了采油速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