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075469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0867219.0
申请日:2023-07-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综合能源系统扰动的能量函数评价方法及装置,包括:确定综合能源系统的控制方案;基于所述控制方案获取所述综合能源系统的传热边界物理信息;其中,所述传热边界物理信息至少包括换热过程的结构参数和流量参数;根据所述传热边界物理信息计算能量函数曲线;根据所述能量函数曲线的波动程度评价所述控制方案的稳定程度,以得到评价结果。本发明能够利用传热边界上的物理信息对其内部的稳定情况作出评价,揭示综合能源系统的控制稳定机制,实现更为有效的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稳定性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8517732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352939.8
申请日:2024-03-26
IPC: F24D19/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的多时间尺度调控方法及装置,包括:根据热量流法构建所述供热系统的热量流模型,基于所述热量流模型和滚动调度策略得到所述综合能源系统的系统日前运行计划;按照所述系统日前运行计划对所述供热系统进行实际调控,得到所述供热系统全天的实际运行情况;根据所述实际运行情况确定所述电力系统的运行调度情况和所述CHP机组的进口温度,根据所述运行调度情况和所述CHP机组的进口温度得到CHP机组在日内运行的机组实际出力;将所述机组实际出力带入所述综合能源系统中的电网进行日内运行优化,得到其他机组实际出力。本发明实现了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的多时间尺度调控。
-
公开(公告)号:CN114021849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417975.0
申请日:2021-11-26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区域冷热电负荷的联合预测方法和装置,方法包括:获取区域冷热电负荷的历史数据,并进行降噪预处理;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影响因素,并划分为训练集、测试集和验证集;获取预先构建好的神经网络集合,该神经网络集合包括基础LSTM神经网络结构、堆叠式LSTM网络结构和双向式LSTM网络结构,采用训练集对各个网络结构分别进行训练,直至分别达到预设的网络收敛条件;然后采用验证集验证各个网络结构的误差,最后由验证集进行验证预测;选取预测结果最优的网络结构作为最优的网络结构,进行区域冷热电负荷的预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更精准地捕捉到负荷间的相关性特征,获取最适用于当前园区负荷的预测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11461433A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2010246166.7
申请日:2020-03-31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海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需求分布连续条件下的区域分布式能源系统优化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确定能源供应半径,建立连续需求分布模型;(2)建立包括供给侧、需求侧、输配侧管网的邻域尺度区域分布式能源系统模型;(3)建立同时考虑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区域建筑群能源互联互通的非线性优化模型,非线性优化模型以一次能源节约率为目标函数,以能量平衡与设备容量为约束;(4)求解非线性优化模型,得到最优建筑混合比、最优能源供应技术组合以及各类能源每小时的能源供应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从空间结构视角,考虑系统的节能性,有效实现能源供应策略和建筑混合比的协同优化,提升区域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应用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426898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2010333602.4
申请日:2020-04-24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带负荷实验数据的测试设备,包括:数字式钳形相位伏安表,其上设有USB接口;还包括:USB蓝牙发射器,插入至数字式钳形相位伏安表的USB接口上;手持终端,其包含用于与USB蓝牙发射器进行通信的蓝牙模块,并通过蓝牙模块接收数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USB蓝牙发射器,可以借用数字式钳形相位伏安表上接口为数字式钳形相位伏安表提供蓝牙外设,从而可以通过蓝牙将数据传送至手持终端,从而便于数据的采集。
-
公开(公告)号:CN116231690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1538175.9
申请日:2022-12-01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H02J3/28 , H02J3/32 , H02J15/00 , H02J3/38 , H02J3/46 , H02S10/12 , C25B9/65 , C25B1/04 , C25B9/70 , C25B15/02 , C25B15/08 , C25B15/0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弃风弃光的制氢系统及方法,包括可再生能源系统、储能系统、电解槽系统、储氢系统和储氧系统;可再生能源系统包括风力发电机组和光伏发电阵列,可再生能源系统的输出端与储能系统和电解槽系统相连;储能系统包括多个储能电池,储能系统的输出端与电解槽系统相连;电解槽系统包括多个电解槽;储氢系统包括多个储氢罐,储氧系统包括多个储氧罐;电解槽的数量和额定功率是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历史剩余出力确定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电解槽系统的配置不再依据可再生能源系统的最大剩余功率,而是根据划分功率阶梯设置的,更加贴合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剩余功率的分布,避免电解槽系统长时间不能满功率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1461432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010246153.X
申请日:2020-03-31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海电力大学
IPC: G06Q10/04 , G06Q10/0637 , G06Q50/06 , G06Q50/26 , G06N5/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优选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运行策略的计算机实现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针对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中的多方参与者,构建多方参与者的物理模型;(2)针对各方参与者,根据其可选的运行策略,构建该参与者在对应运行策略下的效用函数;(3)根据不同运行策略情况下各方参与者的效用函数,建立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中多方参与者演化博弈的支付矩阵;(4)基于支付矩阵进行演化博弈的稳定性求解,得到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运行时各方参与者的最优运行策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可观可靠地实现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中各方参与者运行策略的选取,且该方法通过计算机智能实现,处理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461432A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2010246153.X
申请日:2020-03-31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海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优选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运行策略的计算机实现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针对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中的多方参与者,构建多方参与者的物理模型;(2)针对各方参与者,根据其可选的运行策略,构建该参与者在对应运行策略下的效用函数;(3)根据不同运行策略情况下各方参与者的效用函数,建立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中多方参与者演化博弈的支付矩阵;(4)基于支付矩阵进行演化博弈的稳定性求解,得到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运行时各方参与者的最优运行策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可观可靠地实现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中各方参与者运行策略的选取,且该方法通过计算机智能实现,处理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6982807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0733800.3
申请日:2023-06-20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档案管理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不规则实体档案管理的RFID密集架,包括列显屏、操作屏幕和顶板,所述顶板两侧均栓接有上面板,所述列显屏内嵌于上面板的内部,所述顶板的底部放置有锦旗;所述上面板的底部栓接有中面板,所述操作屏幕内嵌于中面板的内部,两个所述中面板之间安装有挡板;通过每个不规则档案设置对应结构标签,并设置和结构标签对应识别的RFID识读模块,通过RFID识读模块识别对应结构标签并发聩至操作屏幕和列显屏,列显屏显示各个标签对应位置是否存放档案和各个标签的队列、行列,操作屏幕负责存储各个档案的信息,便于下次找寻、追溯,整体无需人工进行整理,存放管理方便、快捷,易于找寻拿取。
-
公开(公告)号:CN115545498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254377.0
申请日:2022-10-13
Abstract: 一种基于电力网络中碳排放成本的传导方法,包括构建电力行业中碳排放成本在各主体之间的传导路径,计算机组边际碳排放量所引入的边际碳排放成本,利用古诺模型及供应函数模型计算碳排放成本传导率,并利用强对偶定理、大M法或二进制拓展法确定约束边界,建立优化模型,求解电力系统源‑网‑荷全链市场主体考虑碳排放成本的最优策略,合理分摊常规发电机组碳排放成本的同时,促进用户将其电力负荷转移至边际碳排放成本较低的时段,并考虑考核惩罚,强化电网侧调度管理中对碳排放成本的考虑。本发明因而碳排放成本无法在电力价格中体现,进而电力系统发电侧、电网侧及负荷侧都无法对碳排放成本做出合理响应,最终导致低碳减排目标无法实现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