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99569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267094.2
申请日:2024-03-08
Applicant: 温州大学 , 黑龙江省石墨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浙江万鑫烯碳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10/42 , H01M10/0525 , H01M4/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表面修饰层的补锂导电添加剂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所述的具有表面修饰层的补锂导电添加剂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补锂导电添加剂材料包括补锂剂、第一包覆层和第二包覆层;所述补锂剂选自锂盐;所述第一包覆层选自碳材料;所述第二包覆层选自有机长链脂肪酸。本发明在补锂剂表面形成双层保护层,加强补锂剂的空气稳定性;本方法操作简单,不涉及到热处理等方法;本发明的第一层防护为碳材料,可以作为导电添加剂,第二层防护为疏水小分子,所占质量比例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本复合材料不引入额外的非活性物质,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高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109144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239990.8
申请日:2024-03-04
Applicant: 温州大学 , 黑龙江省石墨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浙江万鑫烯碳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9J133/02 , C09J133/04 , C09J11/06 , C09J9/02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硅基负极用水性碳纳米管基导电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是以碳纳米管和水性粘结剂为原料混合得到,其中,水性粘结剂选自聚丙烯酸类或聚丙烯酸酯类粘结剂、高分子A聚合物或小分子B中的至少一种,赋予产品优异的粘结力和抗应力缓冲能力,碳纳米管的添加进一步增强了粘结剂的机械强度和导电性。其中,碳纳米管选自单壁碳纳米管、寡壁碳纳米管或多壁碳纳米管中的两种或三种,三种碳纳米管合适的比例在保证导电性的基础上,又降低成本和额外导电组分的添加;选用的碳纳米管表面含丰富羟基和羧基,可以与粘结剂的羧基或(和)羟基产生氢键,形成互锁链,提高粘结剂的结构稳定性;小分子的加入进一步提升粘结剂的氢键密度,提高导电粘结剂对硅碳等活性材料的粘结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885291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759253.6
申请日:2023-06-26
Applicant: 温州大学 , 黑龙江省石墨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10/0585 , H01M10/052 , H01M10/0562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保护层的全固态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电池循环过程中的电解质/电极界面不稳定问题,在组装全固态电池时在固态电解质和金属锂之间添加了石墨或碳纳米管(CNTs)保护层,探究了添加石墨或CNTs保护层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面密度为8.9 mg cm−2的NCM811|Li6PS5Cl|Li‑CNTs全固态电池在0.1 C时放电容量为123.1 mAh g−1,并且在其他倍率下放电容量都明显优于添加石墨保护层的电池。此外,添加CNTs保护层的全固态电池在0.2 C下循环25圈容量保持率为81.9%,展现了较好的循环稳定性。本发明制备方法为解决固态电解质与电极界面稳定性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7878282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042493.9
申请日:2024-01-11
Applicant: 温州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04 , H01M10/0525 , H01M4/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碳包覆技术的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锂电池负极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将碳纳米管、有机溶剂、沥青与有机高分子材料混合,利用机械球磨,得到分散均匀的混合粉末A;S2、将硅粉分散于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得到硅溶液;S3、将混合粉末A与硅溶液混合搅拌,置于超声装置中进行超声处理,烘干后得到粉末B;S4、将粉末B置于管式炉中进行碳化处理,得到硅碳负极材料。使用该方法制备得到的硅碳负极材料应用在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制备中。本发明一种基于碳包覆技术的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制备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明显改善充放电时硅的体积膨胀现象,有利于提高硅基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和充放电效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