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85291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759253.6
申请日:2023-06-26
Applicant: 温州大学 , 黑龙江省石墨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10/0585 , H01M10/052 , H01M10/0562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保护层的全固态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电池循环过程中的电解质/电极界面不稳定问题,在组装全固态电池时在固态电解质和金属锂之间添加了石墨或碳纳米管(CNTs)保护层,探究了添加石墨或CNTs保护层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面密度为8.9 mg cm−2的NCM811|Li6PS5Cl|Li‑CNTs全固态电池在0.1 C时放电容量为123.1 mAh g−1,并且在其他倍率下放电容量都明显优于添加石墨保护层的电池。此外,添加CNTs保护层的全固态电池在0.2 C下循环25圈容量保持率为81.9%,展现了较好的循环稳定性。本发明制备方法为解决固态电解质与电极界面稳定性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9674201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886049.1
申请日:2024-12-20
Applicant: 温州大学 , 温州大学碳材料与氢能产业技术研究院
IPC: H01M10/0562 , H01M10/052 , H01M4/36 , H01M4/6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氧化镓掺杂硫银锗矿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化学式为Li6.1P0.95Ga0.05S4.925O0.075Cl。该固态电解质是通过球磨法和固相烧结法制备得到,通过XRD、拉曼光谱和XPS等技术证实了Ga2O3成功掺杂,同时掺杂之后的电解质LPSC‑0.05表现出较高的离子电导率和空气稳定性。此外,针对负极界面问题做了循环伏安(CV)测试、临界电流密度(CCD)测试和恒流充放电测试,均表现出比未掺杂的样品更优越的界面兼容性。最后,对全固态电池进行了CV、阻抗、倍率和长循环测试,利用LPSC‑0.05组装的电池均能表现出更佳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650697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510059795.1
申请日:2025-01-15
Applicant: 温州大学碳材料与氢能产业技术研究院
IPC: H01M4/60 , H01M10/052 , H01M4/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ZIF‑8包裹血红蛋白复合材料在锂硫电池制备中的应用,通过原位生物矿化将酶溶液、有机配体和金属离子的共同沉淀制备MOF@酶复合物,此法不受酶分子本身大小的影响,且ZIF‑8的合成条件温和,反应过程中不会破环酶的结构,而且合成过程反应时间短,不需要其他有机溶剂,且可以扩大倍数合成,合成方法简单产量大。通过XRD,FIIR和XPS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此法制备的MOF@酶复合物,保存了酶固有结构,并且将其组装电池,发现,含有ZIF‑8@Hb的电池电化学性能和动力学性能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18620873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469162.3
申请日:2024-04-18
Applicant: 温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锂硫电池的纳豆激酶高效硫转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将纳豆激酶(NK)作为催化剂加入到锂硫电池阴极,加快了锂硫电池硫转化反应动力学并抑制了穿梭效应。引入NK之后,成功提高了锂硫电池硫转化液−液和液−固反应动力学,加快了Li2S成核速度,增加了沉积容量,降低了S8向Li2S转化的活化能垒并加速了界面电子和离子的传输,从而有效抑制了穿梭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18416944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469160.4
申请日:2024-04-18
Applicant: 温州大学
IPC: B01J31/02 , H01M4/62 , H01M10/052 , B01J35/3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锂硫电池的氨基酸多联体协同硫转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利用肽基材料丝氨酸(Ser)、组氨酸(His)和天冬氨酸(Asp)构建了肽基模拟酶,即Ser−His−Asp催化三联体,在保留酶的功能的同时降低了酶固有的复杂性。三者之间协同作用,从而显著提高了锂硫电池的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促进了多硫化物的高效转化,加速了Li+传输,并改善了电池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860271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111040332.9
申请日:2021-09-06
Applicant: 温州大学
IPC: C01B21/06 , H01M4/62 , H01M10/052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化学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氧掺杂的氮化钽(TaN)纳米片及其应用。其中氧掺杂的TaN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TaN为原料制备出TaN纳米片;将TaN纳米片置于碱性溶液中刻蚀,得到氧掺杂的TaN纳米片。与块体TaN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氧掺杂的TaN纳米片对多硫化物有更强的吸附能力,材料中的Ta能与多硫化物中的S通过Ta−S键发生强化学相互作用,在材料掺氧的情况下,表现出极强的Li2S6吸附性。将其用于锂硫电池正极可以显著改善电池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921808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210288328.2
申请日:2022-03-22
Applicant: 温州大学
IPC: C25B11/091 , C25B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钒掺杂二氧化铱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是将铱化合物与钒化合物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成钒掺杂二氧化铱电催化剂,所述铱化合物与钒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0。本发明溶胶凝胶热解法所制备的钒掺杂IrO2纳米复合材料形貌均一,颗粒大小可控(通过调节掺杂钒(V)的含量和热解的温度来实现),通过调剂催化剂结晶度最后表明纳米级无定型掺杂钒二氧化铱具有较高活性。所得掺钒二氧化铱在电催化析氢析氧有较为高效的催化活性,可以作为良好的双功能电解水催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13948702A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111198203.2
申请日:2021-10-14
Applicant: 温州大学
IPC: H01M4/62 , H01M10/052 , C01B32/16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池催化剂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红素和三聚氰胺功能化碳纳米管仿生催化剂、正极及电池。本发明通过缩合反应将仿生酶血红素(Hemin)和富N的有机小分子三聚氰胺(MM)共价结合到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CNTs)表面,成功制备了Hemin和MM功能化的CNTs。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血红素和三聚氰胺功能化碳纳米管仿生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不涉及高温高压,室温下即可完成,易于大规模生产;另一方面,将制得的该复合正极材料用于锂硫电池中,可以促成其对LiPSs的高效转化,从而很好地抑制LiPSs的穿梭,显著提高了硫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369635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738446.4
申请日:2021-06-30
Applicant: 温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申请属于电弧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多电弧同轴加热高效焊接系统,包括支撑板、送丝装置,固定机构、焊枪单元和调节机构;送丝装置包括送丝头、送丝软管和支撑管,支撑管通过固定机构固定在支撑板上,支撑管上端设有保护送气孔,支撑管下部设有与保护送气孔连通的保护出气孔;焊枪单元包括多把弧焊枪和一把气体保护焊枪,弧焊枪和气体保护焊枪的上端均通过调节机构安装在支撑板,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弧焊枪或气体保护焊枪的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容易控制、成本较低,使用本系统进行电弧焊接具有效率高、成型好的优点,能够实现大厚板和大型沉积件的快速制造。
-
公开(公告)号:CN106129233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557981.9
申请日:2016-07-15
Applicant: 温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LED照明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LED漫反射反光杯及加工方法。包括金属材质的反光杯本体,所述反光杯本体的内部为圆台形的中空腔,所述反光杯本体的内表面设有激光加工的纳米反光层,所述中空腔内填充满透明的硅胶树脂。上述LED漫反射反光杯的加工方法包括准备、预处理、装夹、通气、激光加工、退火、填充七个步骤,其中激光加工步骤中,使用激光在反光杯本体的内表面加工出一层纳米微结构的纳米反光层,使得纳米反光层均匀性和纳米尺寸良好,使本反光杯内表面形成漫反射层,有效提升LED芯片出光的光通量和出光率。填充步骤中向反光杯本体的中空腔内填充的硅胶树脂,可使反光杯使用时进一步改善炫光现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