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706576B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2010577345.9
申请日:2020-06-22
Applicant: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林德液压(中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液压元件试验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耐久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该耐久检测系统包括变量泵、变量马达、转速传感器、两个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控制组件,一方面,变量泵和变量马达之间能通过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构成闭式循环,且控制组件能将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中压力较高的一个中的油液输送至压力较低的一个,可用于对变量马达进行检测,另一方面,变量泵的一端通过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中的一个与油箱及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中压力较低的一个连接,另一端则与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中压力较高的一个连接,并通过控制组件与油箱连接,此时可对变量泵的一侧方向进行耐久检测。从而该耐久检测系统具有较高的通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538463B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1811474584.0
申请日:2018-12-04
Applicant: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4B5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空载排量的测量方法、机械效率和总效率的获取方法。该空载排量的测量方法包括:选择与液压泵连接的发动机的至少一个转速作为检测转速;在每个检测转速下,获取至少两组液压泵的出口流量值以及输出压力差值;根据出口流量值、输出压力差值以及发动机的转速,确定液压泵的输出压力差值和空载排量的对应关系;根据液压泵的输出压力差值和空载排量的对应关系,将输出压力差值为0时对应的空载排量值确定为所述液压泵的待测空载排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载排量的测量方法,通过对两组液压泵的出口流量值以及输出压力差值进行处理,可以得到输出压力差值为0时对应的待测空载排量,提高了空载排量的检测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089097A
公开(公告)日:2020-05-01
申请号:CN201911389938.6
申请日:2019-12-30
Applicant: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林德液压(中国)有限公司
IPC: F15B19/00 , F15B21/041 , F15B21/0423 , F15B1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液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闭式回路温度控制系统及试验用平台。闭式回路温度控制系统,包括与液压泵组成液压系统回路的闭式回路,闭式回路包括加载阀,加载阀能够将液压泵的出油管路的油液通过闭式回路导入至液压泵的回油管路,加载阀与液压泵的回油管路之间还设置有过滤器、第一冷却器和混液油箱,油液经过加载阀后依次通过过滤器和第一冷却器后进入混液油箱内混合,混液油箱内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当液压泵中油液从出油口通过加载阀内后油液进入到混液油箱内,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混液油箱内的油液温度,能够使第一冷却器根据获得平均温度对油液进行温度控制,因此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较为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08953295B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810678029.3
申请日:2018-06-27
Applicant: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林德液压(中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液压回路管路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液压马达耐久试验的爆管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液压马达耐久试验的爆管检测系统包括组成液压系统回路的液压泵和液压马达,液压泵和液压马达之间连接有设有溢流阀的闭式回路,液压泵的P口处设有液压泵P口压力传感器,液压泵的S口处设有液压泵S口压力传感器,液压马达的A口处设有液压马达A口压力传感器,液压马达的B口处设有液压马达B口压力传感器。通过使用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液压马达耐久试验的爆管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避免了因传感器本身的误差导致检测结果的失败,提高了爆管检测的准确度,且反应迅速,降低了因爆管现象产生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生产延误。
-
公开(公告)号:CN109026641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679374.9
申请日:2018-06-27
Applicant: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林德液压(中国)有限公司
IPC: F04B51/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液压泵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压泵空载排量的测试方法。上述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液压泵的设定转速值从最低转速到额定转速均匀分布在N档内;测量液压泵在空载稳态工况下的各设定转速值对应的实际转速值和流量值,并生成对应的转速流量曲线图;以转速曲线为基准曲线,截取转速曲线中的各直线段,计算平均实际转速值;在流量曲线中截取与转速曲线中的各直线段对应的各直线段,计算平均流量值;根据平均实际转速值和平均流量值,计算液压泵的空载排量。通过使用本发明所述的液压泵空载排量的测试方法,能够在一次试验中将所有待测转速进行试验,降低了试验次数,节省了试验的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727854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1101408.8
申请日:2024-08-12
Applicant: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太原理工大学 , 潍柴液压传动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工作装置、装载机及工作装置控制方法。工作斗、举升机构、转斗机构和液压驱动系统。工作斗能够铲装物料;举升机构能够举升工作斗;转斗机构能够带动工作斗转动。液压驱动系统包括油箱、举升驱动子系统和转斗驱动子系统。转斗驱动子系统和举升驱动子系统能够分别提升油料的压力,形成液压油,供给举升机构和转斗液压缸筒。举升驱动子系统包括举升液压泵和蓄能器,能够分别将液压油供给举升机构。蓄能器供油过程的优先级高于举升液压泵供油过程的优先级。该工作装置在工作中能够降低液压油溢流损失,合理利用液压油和能量,降低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17803037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827221.1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潍柴液压传动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挖掘机回转平台的控制方法及挖掘机,通过实时获取回转平台的手柄输入信号确定回转平台的目标转速,若目标转速在(M,N)范围内发生变化,则控制挖掘机中液压泵一直处于最大排量,同时控制挖掘机中液压马达的排量伴随目标转速增大而减小。通过按照液压马达处于最大排量对转速M进行定义,按照回转平台的最大转速对转速N进行定义,在目标转速位于(M,N)范围内变化时,通过设置对液压泵的排量和液压马达的排量各自对应的不同控制条件,保证回转平台在启动过程中的转速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2610545A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2011643318.3
申请日:2020-12-30
Applicant: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林德液压(中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液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压脉冲系统,其包括油箱;变量供油组件,与所述油箱连通;换向控制阀,所述换向控制阀的进油口与所述变量供油组件连通,所述换向控制阀的出油口与所述油箱连通;第一被试元件与所述换向控制阀的第一控制口连通;第二被试元件与所述换向控制阀的第二控制口连通;换向驱动组件,所述换向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换向控制阀以一定频率换向,使得所述第一控制口和所述第二控制口交替与所述换向控制阀的进油口和所述换向控制阀的出油口连通;进油油路刚性调节组件,与所述变量供油组件连通,用于调节进油油路的刚性;回油油路刚性调节组件。本发明能够提高压力脉冲频率和柔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342050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564043.7
申请日:2018-12-20
Applicant: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林德液压(中国)有限公司
IPC: G01M13/00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液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模式多路换向阀性能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测试系统包括两组测试桥路,均包括油泵,油泵连通有第一电磁阀,第一电磁阀连通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第一管路连通第二电磁阀,第二管路连通进油端口,第二电磁阀通过第三管路连通第二流量计,第二流量计通过第六电磁阀连通第四管路,第四管路分别连通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和第五电磁阀,第三电磁阀连通油箱,第四电磁阀通过第五管路连通第一端口,第五电磁阀通过第六管路连通第二端口,第五管路和第六管路连通第三管路;其中一组测试桥路的第一管路通过第九管路连通另一组测试桥路的第一管路。本发明能适用各种测试油路模式的多路换向阀的性能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08953295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678029.3
申请日:2018-06-27
Applicant: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林德液压(中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液压回路管路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液压马达耐久试验的爆管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液压马达耐久试验的爆管检测系统包括组成液压系统回路的液压泵和液压马达,液压泵和液压马达之间连接有设有溢流阀的闭式回路,液压泵的P口处设有液压泵P口压力传感器,液压泵的S口处设有液压泵S口压力传感器,液压马达的A口处设有液压马达A口压力传感器,液压马达的B口处设有液压马达B口压力传感器。通过使用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液压马达耐久试验的爆管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避免了因传感器本身的误差导致检测结果的失败,提高了爆管检测的准确度,且反应迅速,降低了因爆管现象产生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生产延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