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354942B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1911176612.5
申请日:2019-11-26
Applicant: 焦作伴侣纳米材料工程有限公司 , 河南理工大学
IPC: H01M4/50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米级棒状锰酸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微米级棒状锰酸锂是由基本粒子堆积而成,所述基本粒子为锰酸锂八面体纳米晶,所述棒状锰酸锂的直径和长度均为微米级,棒状锰酸锂上基本粒子的晶粒暴露面为{111}晶面族。本发明提供的微米级棒状锰酸锂,基本粒子的晶粒外露面为{111}晶面族,这种结构有利于锂离子的扩散,有益于提高材料容量和倍率;同时,外露的{111}晶面原子稳定,可减少Mn在电解液中的溶解,减少了电解液与晶粒的副反应,从而提高循环性能。众多八面体纳米基本粒子堆积而成的微米级棒状锰酸锂,基本粒子间连接紧密、致密度高,可有效提高锰酸锂的振实密度从而提高体积比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451551A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10757291.9
申请日:2021-07-05
Applicant: 焦作伴侣纳米材料工程有限公司 , 河南理工大学
IPC: H01M4/139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改性方法及应用。该改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在‑18℃~‑190℃条件下进行冷冻处理;所述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和/或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为过渡金属氧化物MxOy;所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为尖晶石结构Li1+xMn2‑yMyO4、层状结构LiNi1‑x‑yCoxMnyO2中的一种或两种。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改性方法,通过对特定电极材料进行冷冻处理,经试验证实可以提高电极材料的放电比容量,并大幅提高电极材料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354942A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1911176612.5
申请日:2019-11-26
Applicant: 焦作伴侣纳米材料工程有限公司 , 河南理工大学
IPC: H01M4/50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米级棒状锰酸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微米级棒状锰酸锂是由基本粒子堆积而成,所述基本粒子为锰酸锂八面体纳米晶,所述棒状锰酸锂的直径和长度均为微米级,棒状锰酸锂上基本粒子的晶粒暴露面为{111}晶面族。本发明提供的微米级棒状锰酸锂,基本粒子的晶粒外露面为{111}晶面族,这种结构有利于锂离子的扩散,有益于提高材料容量和倍率;同时,外露的{111}晶面原子稳定,可减少Mn在电解液中的溶解,减少了电解液与晶粒的副反应,从而提高循环性能。众多八面体纳米基本粒子堆积而成的微米级棒状锰酸锂,基本粒子间连接紧密、致密度高,可有效提高锰酸锂的振实密度从而提高体积比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886362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211253228.2
申请日:2022-10-13
Applicant: 焦作伴侣纳米材料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锰酸锂电池的四氧化三锰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硫酸锰溶液和碱金属的氢氧化物溶液分别用计量泵持续性或间歇性的泵入含有铵盐溶液的反应器中;反应器中持续性通入空气或者氧气,搅拌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加料结束后继续通气反应3‑5h至反应结束,过滤出沉淀物,经洗涤、干燥后得到四氧化三锰。该方法通过控制反应原料的加入方式,使生成的四氧化三锰晶粒团聚开启或中断,稳定四氧化三锰在合成过程中的颗粒粒度大小,可根据反应器的容积或其它因素自由设定合成时间,合成产量高。本发明的产品四氧化三锰颗粒粒度分布集中在6μm左右,适用于锰酸锂电池的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16288714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07930.6
申请日:2023-02-14
Applicant: 焦作伴侣纳米材料工程有限公司
IPC: C30B29/22 , C30B1/10 , H01M4/50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晶锰酸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单晶锰酸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将锰源与添加剂按比例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粉体;(2)对经步骤(1)处理所得的混合粉体进行预烧结,得到预处理的锰系前驱体;(3)待自然冷却后,将所述锰系前驱体破碎,过筛;(4)将过筛后的所述锰系前驱体与锂源混合均匀,得到锰酸锂前驱体;(5)对所述锰酸锂前驱体进行两段焙烧,冷却、破碎后得到所述单晶锰酸锂。本发明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单晶锰酸锂(用作正极材料)的充放电循环的结构稳定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5676893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401607.1
申请日:2022-11-10
Applicant: 焦作伴侣纳米材料工程有限公司
IPC: C01G45/12 , H01M4/50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锰酸锂用复合锰源及其制备方法、锰酸锂和应用。其中,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金属锰粉进行破碎和分级,分级后加入至铵盐溶液中,同时加入二氧化锰,并通入空气,搅拌,反应一段时间,过滤后得到反应产物;步骤二,对步骤一所得的反应产物进行洗涤、干燥、焙烧和过筛,得到锰酸锂用复合锰源。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锰酸锂用复合锰源应用于高温固相法合成锰酸锂时,可有效地减少锰酸锂晶格氧缺陷的程度,提高产品性能和一致性;同时还可减少锰酸锂用复合锰源高温固相法合成锰酸锂时往窑炉中鼓入的空气量,提高单钵的装钵量。
-
公开(公告)号:CN210465314U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921334225.5
申请日:2019-08-16
Applicant: 焦作伴侣纳米材料工程有限公司 , 河南理工大学
IPC: G01N23/20 , G01N23/200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XRD电池反应室。XRD电池反应室包括极片腔室和绝缘封盖,所述极片腔室供电池极片装入,所述绝缘封盖用于扣合到极片腔室上;所述绝缘封盖上穿设有电极柱,电极柱具有位于极片腔室内的内端和暴露在绝缘封盖外的外端,电极柱的内端用于与对应侧的电池极片导通;所述XRD电池反应室还包括电加热元件,所述电加热元件设置在电极柱内以加热所述电极柱,电加热元件的引线从电极柱内或绝缘封盖内向极片腔室外部引出,电极柱具有位于极片腔室内的内端,而电池极片是装设在极片腔室内,因此通过电加热元件对电极柱的加热,能将热量传递至电池极片,实现对电池极片的加热,从而能测试不同温度下电极材料的晶体结构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211043199U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1921333451.1
申请日:2019-08-16
Applicant: 焦作伴侣纳米材料工程有限公司 , 河南理工大学
IPC: G01N23/20008 , G01N23/2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度可控的原位XRD电池反应室,包括导电的上盖和绝缘的下盖,下盖上穿设有导电体;上盖、下盖扣合,形成用于极片试验的极片腔室;所述上盖内设有容纳导热介质的上盖内芯,所述下盖内设有容纳导热介质的下盖内芯;所述上盖内芯于上盖上开设有上盖进水口和上盖出水口,上述下盖内芯于下盖上开设有下盖进水口与下盖出水口。本实用新型采用水浴加热,加热效果更加均匀稳定,而且与反应室融为一体,更加靠近待加热的极片腔室,使得加热效果大大提高,而且结构并不复杂,不会增加太多的装配环节,操作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210465315U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921161902.8
申请日:2019-07-23
Applicant: 焦作伴侣纳米材料工程有限公司 , 河南理工大学
IPC: G01N23/20008 , G01N23/2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原位XRD电池反应装置及其控温装置,该控温装置包括:控温件,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沿原位XRD电池反应室的周向布置;各控温件分别具有导热壳体,用于贴合在原位XRD电池反应室的外周面上;导热壳体具有内腔,用于连通恒温水箱以通过导热壳体调整原位XRD反应室的温度;箍紧连接结构,用于使各控温件箍紧在所述原位XRD电池反应室上。控温件的内腔与恒温水箱连通,然后将控温件布置在原位XRD电池反应室的周向上,并通过箍紧连接结构将各控温件箍紧在原位XRD电池反应室上,通过恒温水箱向导热壳体的内腔通入不同温度的水,以研究不同温度下的电池材料的变化,使电池材料的研究环境接近实际工作环境,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210465316U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921334367.1
申请日:2019-08-16
Applicant: 焦作伴侣纳米材料工程有限公司 , 河南理工大学
IPC: G01N23/20008 , G01N23/2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原位XRD电池反应室,包括导电的上盖和绝缘的下盖,下盖上穿设有导电体;上盖、下盖扣合,形成用于极片试验的极片腔室;所述上盖的上端开口处设有凸缘,极片腔室中设有内衬套,所述内衬套的上端面用于在装配时顶压正极片,使凸缘与正极片紧密配合;所述内衬套中设有弹性垫片,弹性垫片用于在装配时顶压负极片;所述弹性垫片与所述导电体导电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化,保证密封性的同时,不存在X射线信号干扰问题,而且对人体无毒害。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