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46004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546705.3
申请日:2024-11-01
Applicant: 甘肃瑞盛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 兰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小流量滴灌滴头可视化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涉及农业节水滴灌滴头模型化试验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水箱、气泵、第一支架、可视化装置、摄像机、PC机、注射器、第二支架和磁力搅拌器。本发明的小流量滴灌滴头可视化试验系统采用的可视化装置具有滴头流道结构,主体结构透明性能好,能够模拟小流量滴灌滴头的同时,更清晰、直观地揭示滴头流道这种复杂边界流道内的流体流动规律,为滴灌均匀、高抗堵塞的高性能滴头的设计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532254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806103.7
申请日:2024-12-10
Applicant: 兰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恒功率超高压增压系统及超高压处理设备,包括低压驱动机构、超高压增压机构及上位机控制机构,所述低压驱动机构由电机(1)驱动变量泵(2),变量泵(2)进口连接油箱(19),变量泵(2)出口经低压单向阀(3)连接电液换向阀(6)进口,电液换向阀(6)出口连接油箱(19),电液换向阀(6)两个工作口分别连接增压缸(7)大活塞腔的两个油口;所述超高压增压机构,通过增压缸(7)与低压驱动机构连接,增压缸(7)左侧的小柱塞腔连接第一进水阀(8.1)和第一排水阀(9.1),增压缸(7)右侧的小柱塞腔连接第二进水阀(8.2)和第二排水阀(9.2),第一排水阀(9.1)和第二排水阀(9.2)出口连通并经高压单向阀(10)与处理仓(11)连通;低压压力传感器(15)、第一高压压力传感(16)、第二高压压力传感器(17)、位移传感器(18)输出信号至上位机控制机构(20)的输入端。
-
公开(公告)号:CN113358853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675589.5
申请日:2021-06-18
Applicant: 兰州理工大学
IPC: G01N33/28
Abstract: 一种便携式液压系统油液含气量在线自动检测装置,机械部分的封闭腔体内装有活塞及与其固定连接的齿条,齿条位于封闭腔体外的部分与齿轮啮合并与位移传感器连接,齿轮与由电机驱动器控制的步进电机连接;装置的控制阀组部分的快换接头经过软管后一路为第二电磁开关阀,另一路为减压阀与第一电磁开关阀串联,两路并联后经颗粒过滤器接入封闭腔体,接头经第三电磁开关阀接入封闭腔体,第四电磁开关阀安装于封闭腔体的顶部;微机控制部分的电源为所有电器元件供电,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与封闭腔体连接,油液品质检测传感器与颗粒过滤器前段油路并联,四个传感器经信号采集转换单元与微控制器连接,四个电磁开关阀和电机驱动器与微控制器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9026663B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811127858.9
申请日:2018-09-27
Applicant: 兰州理工大学
IPC: F04B53/08
Abstract: 一种有源自冷却型液压柱塞泵,其目的是实现液压柱塞泵有源主动冷却,可有效防止柱塞泵关键零部件因过热而产生的形变所引起的故障,提高液压柱塞泵工作的可靠性,冷却泵(26)是一种外啮合齿轮泵,冷却泵(26)吸油口与油箱接通;冷却泵(26)与主泵(58)同轴连接,后泵盖(19)开设有后泵盖第一通油孔(19a)、后泵盖第二通油孔(19b)、后泵盖第三通油孔(19c),冷却泵(26)的出油口(25)与主泵(58)的后泵盖第一通油孔(19a)通过油管(20)连通;壳体(10)开设有壳体第一通油孔(10a)、壳体第二通油孔(10b),壳体第三通油孔(10c)和前泵盖(3)中开设有前泵盖通油孔(3a)。
-
公开(公告)号:CN110043533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910339250.0
申请日:2019-04-25
Applicant: 兰州理工大学
IPC: F15B19/00 , F15B21/0427 , F15B21/044
Abstract: 接触表面液压油中空气分离压的测量装置及方法,透明油箱盖(9)上安装有温度计(4)、压力表(5)和抽气软管(6),抽气软管(6)上串联三通阀(7)和截流阀(8),并连接真空泵(23);透明油箱盖(9)与圆柱导轨(3)连接,实验材料安装架(12)通过连接杆(11)固定在透明油箱盖(9)的下面;激光片光源(19)与高速摄相机(15)成90°角放置,高速摄像机(15)通过导线与电脑(17)连接。真空泵逐渐抽出透明油箱内的空气,使油箱内的压力逐渐降低。在不同的接触表面的情况下,油液中溶解的空气以气泡的形式分离出来,通过高速摄相机的记录,寻找接触表面中气核,测量内部压力和温度,测量出空气在油液中分离压值。
-
公开(公告)号:CN109026663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1127858.9
申请日:2018-09-27
Applicant: 兰州理工大学
IPC: F04B53/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B53/08
Abstract: 一种有源自冷却型液压柱塞泵,其目的是实现液压柱塞泵有源主动冷却,可有效防止柱塞泵关键零部件因过热而产生的形变所引起的故障,提高液压柱塞泵工作的可靠性,冷却泵(26)是一种外啮合齿轮泵,冷却泵(26)吸油口与油箱接通;冷却泵(26)与主泵(58)同轴连接,后泵盖(19)开设有后泵盖第一通油孔(19a)、后泵盖第二通油孔(19b)、后泵盖第三通油孔(19c),冷却泵(26)的出油口(25)与主泵(58)的后泵盖第一通油孔(19a)通过油管(20)连通;壳体(10)开设有壳体第一通油孔(10a)、壳体第二通油孔(10b),壳体第三通油孔(10c)和前泵盖(3)中开设有前泵盖通油孔(3a)。
-
公开(公告)号:CN117780719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410136912.5
申请日:2024-01-31
Applicant: 兰州理工大学
IPC: F15B13/02
Abstract: 一种可精确控制卸荷过程的超高压电动卸荷阀,主阀芯经滑块、丝杠与电机连接,电机与阀体经连接法兰连接,连接法兰内安装有滑道块,位移传感器固定安装在滑道块盖板上,阀盖上设有压力传感器和手动卸荷阀,压力传感器安装孔与入口连通,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电机与控制器连接,阀体上设有主阀出口,阀盖上设有手动阀出口,阀体安装阀盖的孔底部设有泄压孔,手动阀安装孔的第二阶梯孔处设有泄压孔。本发明通过集成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实时监测卸荷阀入口压力和主阀芯位移,控制器控制主阀芯驱动电机动作,实现了超高压卸荷过程的精确可控,集成手动卸荷阀保证主阀故障时也可实现卸荷功能,结构紧凑,安全可靠,控制方便精准。
-
公开(公告)号:CN117605735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795356.4
申请日:2023-12-25
Applicant: 兰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插装式换向阀的液动力测试装置,包括换向阀单元以及测试单元,换向阀单元包括插装阀块和插装阀芯,插装阀块具有多个油口,插装阀芯沿阀孔滑动时,可切换油口的连通状态;测试单元包括测试壳体、运动机构以及拉压力传感器,插装阀芯利用拉压力传感器与运动机构相连,插装阀芯可利用运动机构实现自动对中,在测试过程中,运动机构能够保证插装阀芯的轴线能够始终与拉压力传感器的轴线保持重合,避免液动力测试过程中因安装误差而产生额外的力,保证测试结果准确性。当进行测试时,可利用运动机构使插装阀芯定位在某一位置,改变换向阀单元内的油液流动方向以及开度大小,利用拉压力传感器测量插装阀芯所受到的液动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834747B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111107638.1
申请日:2021-09-22
Applicant: 兰州理工大学
IPC: G01N3/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液压阀口淹没射流冲蚀可视化实验系统,包括动力单元、颗粒‑油液混合单元、颗粒‑油液淹没射流单元和测量单元,其利用两组互联的蓄能器将动力单元与已经混合好的含颗粒油液分离,避免泵直接吸入混合液对泵造成磨损,而且较好地实现油液中的颗粒充分均匀化;通过在挡板上布置测压计能够捕获射流过程中含颗粒油液中颗粒对壁面的冲击力大小及分布特征,配合摄像机对颗粒与挡板碰撞过程的记录,能够全面获得液压阀口淹没射流中颗粒‑壁面冲蚀规律。本发明提出的液压阀口淹没射流冲蚀试验方法,主要基于上述液压阀口淹没射流冲蚀可视化实验系统实现,操作简便,使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12067426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1028900.9
申请日:2020-09-27
Applicant: 兰州理工大学
Abstract: 分离式阀口冲蚀可视化测量装置及使用方法,底板(1)上开设有进油流道(1a)、阀口板座(1f)、阀口座(1g)、回油流道(1e)、密封槽(1c);阀口板(10)和阀口板(12)分别开设起拆螺钉孔(10a)、起拆螺钉孔(12a);上盖板(3)上开设可视化窗口(3a)。方法的步骤为:步骤(1)高速摄像机聚焦到阀口;步骤(2)记录冲蚀过程;步骤(3)拆下阀口板(10)和阀口板(12);步骤(4)运用形貌仪记录工作边形貌,测量圆角直径(Φ);步骤(5)将阀口板(10)和阀口板(12)装入试验模型;步骤(6)重复上述步骤(3)~(5)N次,N≥3;步骤(7)对比第N次和第N+1次冲蚀形貌的变化,N≥1。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