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958357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1135548.3
申请日:2021-09-27
Applicant: 皇家动力(武汉)有限公司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洞通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洞智慧通风节能控制系统,包括集中控制系统、隧道环境监测系统、列车探测系统、射流风机一体化安全控制柜、射流风机启动控制柜、轴流风机一体化监控柜和风阀控制柜,所述隧道环境监测系统、列车探测系统、射流风机一体化安全控制柜、射流风机启动控制柜、轴流风机一体化监控柜、风阀控制柜分别与集中控制系统连接。本方案主要由隧道环境监控系统、列车探测系统、射流风机一体化安全监控柜、射流风机启动控制柜、轴流风机一体化监控柜、风阀控制柜和集中控制系统组成,可以突破传统隧道通风模式,通过气体探测、列车位置探测、隧道风速风向探测等手段,有效利用隧道风及列车运行的动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167798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1245138.4
申请日:2021-10-26
Applicant: 皇家动力(武汉)有限公司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5B19/04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监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环境监控控制系统,解决不便于针对不同的环境状况做出工作调整、针对突发状况的处理不够及时的缺点,包括控制中心、自动控制模块。本发明通过气流监控模块、烟气监控模块和人流监控模块可实时的对隧道内各项情况进行监控,由自动控制模块可实现对通风以及排烟的效率的控制,使得隧道内环境保持最优状态,通过人流监控模块可实时了解隧道内人流状态,方便进行人流的疏导,通过列车监控模块可对列车位置进行监控,同时可通过控制中心与列车进行实时通讯,方便了解列车内各项情况,通过指挥中心,可通过人工方式对隧道内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进行实时的指挥。
-
公开(公告)号:CN217107089U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122347657.3
申请日:2021-09-27
Applicant: 皇家动力(武汉)有限公司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洞通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洞智慧通风节能控制系统,包括集中控制系统、隧道环境监测系统、列车探测系统、射流风机一体化安全控制柜、射流风机启动控制柜、轴流风机一体化监控柜和风阀控制柜,所述隧道环境监测系统、列车探测系统、射流风机一体化安全控制柜、射流风机启动控制柜、轴流风机一体化监控柜、风阀控制柜分别与集中控制系统连接。本方案主要由隧道环境监控系统、列车探测系统、射流风机一体化安全监控柜、射流风机启动控制柜、轴流风机一体化监控柜、风阀控制柜和集中控制系统组成,可以突破传统隧道通风模式,通过气体探测、列车位置探测、隧道风速风向探测等手段,有效利用隧道风及列车运行的动能。
-
公开(公告)号:CN216572155U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122588482.5
申请日:2021-10-26
Applicant: 皇家动力(武汉)有限公司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过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用烟气过滤装置,解决灰尘杂质易造成滤网的堵塞、滤网不便于进行清理的缺点,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风机,所述外壳的内部接触有过滤盒,所述过滤盒上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过滤盒上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与外壳滑动连接,所述过滤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滤网,所述安装板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外侧滑动套接有限位座。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滤网的作用,可对烟气起到一个过滤的效果,且当烟气的风力作用于滤网时,可使安装板带动滤网震动,从而可防止滤网的堵塞,提高了烟气过滤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17088176U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20966402.7
申请日:2022-04-25
Applicant: 皇家动力(武汉)有限公司 , 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城市建设分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5G网关隧道用信号放大器,包括:放大器主体,所述放大器主体的上端设置有散热翅片,且放大器主体的前端设置有天线,所述天线之间设置有通讯端口、USB接口和网络端口,所述散热翅片的下端设置有顶部壳,且顶部壳的内部开设有散热孔,并且顶部壳的下端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上端设置有模块组,且电路板的外端滑动连接有定位杆,并且电路板的下侧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内侧安装有风扇,且风扇的下端设置有滤网通孔,并且滤网通孔的下端外侧设置有安装支脚。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隧道防灾通风系统采用线缆传输信号,存在施工、维保工程量大,且系统运维便利性和可靠性较差的问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