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608334A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910026769.3
申请日:2019-01-11
Applicant: 盐城通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南京大学射阳高新技术研究院
IPC: C07C67/31 , C07C69/734
Abstract: 一种高效合成4-甲氧基巴豆酸甲酯的工艺。具体操作如下:将4-溴巴豆酸甲酯、甲醇和催化剂加入至密封的反应器内,加热至65℃以上反应,原料反应完全后,将反应液降温,然后过滤,除去固体副产物,滤液浓缩,回收过量的甲醇,获得的浓缩液粗品减压蒸馏提纯,即可获得高纯度的4-甲氧基巴豆酸甲酯;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工艺合成4-甲氧基巴豆酸甲酯,实现了原料4-溴巴豆酸甲酯的完全转化,简化了后处理操作,提高了反应收率,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9608334B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1910026769.3
申请日:2019-01-11
Applicant: 盐城通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南京大学射阳高新技术研究院
IPC: C07C67/31 , C07C69/734
Abstract: 一种高效合成4‑甲氧基巴豆酸甲酯的工艺。具体操作如下:将4‑溴巴豆酸甲酯、甲醇和催化剂加入至密封的反应器内,加热至65℃以上反应,原料反应完全后,将反应液降温,然后过滤,除去固体副产物,滤液浓缩,回收过量的甲醇,获得的浓缩液粗品减压蒸馏提纯,即可获得高纯度的4‑甲氧基巴豆酸甲酯;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工艺合成4‑甲氧基巴豆酸甲酯,实现了原料4‑溴巴豆酸甲酯的完全转化,简化了后处理操作,提高了反应收率,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9336169B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1811145745.1
申请日:2018-09-29
Applicant: 南京大学射阳高新技术研究院
IPC: H01M4/485 , H01M10/0525 , C01G2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钛酸锂微米级球形二次结构的可控合成方法,取钛源和表面活性剂溶于水中并超声分散得到钛源分散液,然后加入锂源,并进一步超声分散,再加入缓冲剂,调节至pH>11,10~30℃恒温搅拌均匀得混合溶液,混合溶液于100~180℃反应4~24h,所得产物经水洗、烘干,得到钛酸锂前驱体二次结构,最后在惰性气氛中,于400~1000℃下煅烧6~48h即得。本发明制备方法通过表面活性剂调控原料的浓度,同时利用缓冲溶剂调控反应溶液的pH,实现了对于钛酸锂微米级球形二次结构尺寸的可控,产物钛酸锂微米级球形二次结构在固定pH和原料浓度时,粒径均一,结构稳固,所得的钛酸锂微米级球形二次结构作为高比体积容量电极材料应用在锂离子电池中,其比体积容量可达到120‑232mAh/cm3,并拥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192981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019044.3
申请日:2018-09-03
Applicant: 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 , 南京大学射阳高新技术研究院
IPC: H01M4/58 , H01M4/136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泡沫二硫化三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将泡沫镍薄片依次于无水乙醇中超声洗净,再于稀盐酸溶液中超声洗净,最后置于纯水中超声洗净;洗净的泡沫镍薄片置于水热反应釜中,加入硫代乙酰胺溶液,升温至120~180℃,保温12~20小时;取出泡沫镍薄片冷却至室温,经真空干燥即得。本发明通过一步水热法直接在泡沫镍的表面和内部生长出二硫化三镍正极材料,避免了集流体、导电剂、粘结剂与离子液体电解液的副反应;采用本发明制备得到的泡沫二硫化三镍正极材料与Al负极材料匹配成的铝离子电池拥有着优异的循环性能和高能量密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912661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0919916.5
申请日:2018-08-14
Applicant: 南京大学射阳高新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介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具有偶数碳原子结构的聚酯二醇、1,4-丁二醇以及至少含有一个对称面结构的二异氰酸酯为原料,合成异氰酸酯指数为0.95~1.01的聚氨酯;将聚氨酯溶解在分子结构构象中至少含有一个对称面的溶剂中,充分搅拌形成浆料;在浆料中加入片状金属合金软磁粉,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浆料;混合浆料涂覆在离型基质上形成厚度为0.02~0.3毫米的薄膜,经烘干即得。通过本方法制备得到了一种在交变电场中具有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高磁导率的薄膜材料,特别是在1MHz~3GHz频率范围内通过分子链段结构控制的具有高的复介电常数实部值、低的复介电常数虚部值、高的复磁导率实部值的介电薄膜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8807958B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1811018820.8
申请日:2018-09-03
Applicant: 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 , 南京大学射阳高新技术研究院
IPC: H01M4/36 , H01M4/48 , H01M4/583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锡‑石墨烯‑碳纳米管柔性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取锡盐溶于纯水中,加热至90~230℃保温3~72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加入糖类物质搅拌溶解后加热至90~230℃保温1~72小时,再加入氧化石墨烯分散液,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加入短单壁碳纳米管、丁苯橡胶和氢碘酸溶液,搅拌均匀后进行超声处理,混合液进行减压抽滤,得到复合膜后干燥即得。本发明柔性负极材料制备方法简单,环境友好,成本低廉,通过三维碳骨架的构造,缓解了二氧化锡体积膨胀的问题;SBR的加入提高了膜的机械性能以至于可以在无集流体和粘结剂的情况下直接作为柔性电极材料;所制得的复合膜材料拥有着优异的循环性能、高能量密度、高倍率性能以及高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9935816A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910231086.1
申请日:2019-03-26
Applicant: 南京大学射阳高新技术研究院 , 深圳市大分子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掺杂导电高分子的碳硅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单分散性好的硅球为硅源,通过掺杂导电高分子,然后与石墨烯纳米片、导电炭黑和碳纤维机械共混得到复合锂电池负极材料。纳米级的硅在脱嵌锂的过程中体积变化绝对值很小,能减缓材料的结构破坏,导电高分子能够给电子提供一个快速迁移的通道并且可以缓冲活性材料硅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效应,并且提高了材料的导电性。以此方法制备出的锂电池负极材料,不仅完美解决了传统材料具有的缺陷,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材料的综合性能,使得导电性及力学强度等性能上都有显著的提高,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0777530A
公开(公告)日:2020-02-11
申请号:CN201911045439.5
申请日:2019-10-30
Applicant: 南京大学射阳高新技术研究院 , 射阳兆越纺织有限公司
IPC: D06M11/65 , D06M11/79 , D06M11/38 , D06M11/50 , D06M15/53 , D06M15/09 , D06L4/13 , D02G3/02 , D06M10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浸渍工艺制备载银亚麻纤维的方法,属于亚麻纤维纺织领域。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原料亚麻加工成亚麻粗纱;将亚麻粗纱置于煮漂锅中,将氢氧化钠、硅酸钠、过氧化氢放入煮漂锅中;清水中加入纳米二氧化硅,再加入硝酸银备用;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纳米二氧化硅硝酸银混合液、羧甲基纤维素钠加入到煮漂锅中;从煮漂锅中取出亚麻粗纱放入湿纺细纱机捻成捻成亚麻细纱,并经烘干、络筒后成为亚麻纤维成品。本发明工艺将原生亚麻纤维进行杂质剔除、机械梳理,经氢氧化钠溶液,硅酸钠溶液,过氧化氢溶液煮漂后,再将银离子固定在二氧化硅纳米微孔隙中的方法,实现亚麻纤维分子结构结晶度、取向度的改变,提高亚麻纤维纱线强度、抗菌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950492A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910231092.7
申请日:2019-03-26
Applicant: 南京大学射阳高新技术研究院 , 深圳市大分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583 , H01M4/62 , H01M4/38 , H01M10/0525 , C01B32/1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复合制备锂离子电池碳硅负极材料的方法,通过以氧化石墨烯为碳源,采取氧化石墨烯与硅纳米粒子机械搅拌的方式,得到悬浮液;悬浮液中加入抗坏血酸并搅拌均匀,升温至50-80℃,抗坏血酸将氧化石墨烯还原,与其包覆的硅纳米粒子一起析出经水洗、烘干得到产物。本专利的硅纳米粒子与石墨烯复合的负极材料不仅可以克服硅基负极材料体积膨胀严重的缺陷,更可以发挥石墨烯优异的电学、热学以及介观结构特性,在实现高的能量密度的同时,实现良好的充放电性能以及循环性能,成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关键材料。同时氧化石墨烯水溶性好,制备过程水溶液体系,还原剂无毒无害,成本低,达到整个还原过程能耗低,反应后处理工序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09336169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145745.1
申请日:2018-09-29
Applicant: 南京大学射阳高新技术研究院
IPC: C01G23/00 , H01M4/485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G23/005 , C01P2002/72 , C01P2004/03 , C01P2004/61 , C01P2006/11 , H01M4/485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钛酸锂微米级球形二次结构的可控合成方法,取钛源和表面活性剂溶于水中并超声分散得到钛源分散液,然后加入锂源,并进一步超声分散,再加入缓冲剂,调节至pH>11,10~30℃恒温搅拌均匀得混合溶液,混合溶液于100~180℃反应4~24h,所得产物经水洗、烘干,得到钛酸锂前驱体二次结构,最后在惰性气氛中,于400~1000℃下煅烧6~48h即得。本发明制备方法通过表面活性剂调控原料的浓度,同时利用缓冲溶剂调控反应溶液的pH,实现了对于钛酸锂微米级球形二次结构尺寸的可控,产物钛酸锂微米级球形二次结构在固定pH和原料浓度时,粒径均一,结构稳固,所得的钛酸锂微米级球形二次结构作为高比体积容量电极材料应用在锂离子电池中,其比体积容量可达到120-232mAh/cm3,并拥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