钌系氨合成催化剂活性炭载体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60005C

    公开(公告)日:2006-06-21

    申请号:CN200310116228.9

    申请日:2003-11-1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氨工业中,用于制备新型氨合成催化剂的载体制备技术——钌系氨合成催化剂活性炭载体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是一种用作钌系氨合成催化剂载体的高温处理活性炭的扩孔方法,本发明的特点是:将经1600-2500℃高温处理后的活性炭,用水蒸气,含氧气体与氮气和/或0族惰性气体的混合气,在温度为250-500℃,处理时间为2-36小时下进行扩孔处理。经处理后得到的高比表面、高稳定性的活性炭可用于制备负载型钌系氨合成催化剂。

    氨合成铁催化剂串钌催化剂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280194C

    公开(公告)日:2006-10-18

    申请号:CN200310116237.8

    申请日:2003-11-1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至少含有二个合成塔的氨合成系统中,第一合成塔装铁系氨合成催化剂,第二合成塔及后续各塔装钌基氨合成催化剂,各塔以串联方式连接,实施氨合成铁催化剂串钌催化剂工艺,其特征是:含H2和N2混合气的循环气经加压并分离除油后,部分进入第一个合成塔的夹套内进行换热,另有部分循环气与从塔外热交换器出来的提温气体的一部分混合,调节混合气的温度为30~50℃后,再引入第二及之后各塔的夹套内进行换热,换热后的气体与第一塔夹套流出的气体合并后进入塔外换热器,与来自废热锅炉的出塔反应气换热升温后入合成塔反应,反应气体出合成塔系统后,依次经废热锅炉、塔外换热器冷却后去水冷。

    钌系氨合成催化剂活性炭载体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544146A

    公开(公告)日:2004-11-10

    申请号:CN200310116228.9

    申请日:2003-11-1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氨工业中,用于制备新型氨合成催化剂的载体制备技术——钌系氨合成催化剂活性炭载体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是一种用作钌系氨合成催化剂载体的高温处理活性炭的扩孔方法,本发明的特点是:将经1600-2500℃高温处理后的活性炭,用水蒸气,含氧气体与氮气和/或0族惰性气体的混合气,在温度为250-500℃,处理时间为2-36小时下进行扩孔处理。经处理后得到的高比表面、高稳定性的活性炭可用于制备负载型钌系氨合成催化剂。

    一种用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负载型钯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435277A

    公开(公告)日:2003-08-13

    申请号:CN03115503.0

    申请日:2003-02-2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负载型钯-氧化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以预先涂覆适宜量稀土氧化物,并经900-1000℃高温焙烧过的Al2O3为载体(比表面积约60-130m2/g,平均孔半径约为10-14nm,Na2O含量<0.05%=,以钯为主活性成分,担载量为0.15-0.25%(wt),采用浸渍方法(按浸液温度可分高温浸渍法和室温浸渍法两种)制备。本发明的催化剂在使用现有的工业常用工作液(2-乙基蒽醌/重芳烃+磷酸三辛酯)时,氢化效率为8-9gH2O2/l,降解产物<0.5g/kgH2O2(27.5%);当使用(2-叔丁基蒽醌+2-乙基蒽醌)/(重芳烃+四丁基脲)为工作液时,氢化效率为10-13gH2O2/l,降解产物<0.5g/kgH2O2(27.5%)。

    一种用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负载型钯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931C

    公开(公告)日:2004-11-17

    申请号:CN03115503.0

    申请日:2003-02-2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负载型钯一氧化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以预先涂覆适宜量稀土氧化物,并经900-1000℃高温焙烧过的Al2O3为载体(比表面积约60-130m2/g,平均孔半径约为10-14nm,Na2O含量<0.05%),以钯为主活性成分,担载量为0.15-0.25%(wt),采用浸渍方法(按浸液温度可分高温浸渍法和室温浸渍法两种)制备。本发明的催化剂在使用现有的工业常用工作液(2-乙基蒽醌/重芳烃+磷酸三辛酯)时,氢化效率为8-9gH2O2/l,降解产物<0.5g/Kg H2O2(27.5%);当使用(2-叔丁基蒽醌+2-乙基蒽醌)/(重芳烃+四丁基脲)为工作液时,氢化效率为10-13g H2O2/l,降解产物<0.5g/Kg H2O2(27.5%)。

    氨合成铁催化剂串钌催化剂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544328A

    公开(公告)日:2004-11-10

    申请号:CN200310116237.8

    申请日:2003-11-1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至少含有二个合成塔的氨合成系统中,第一合成塔装铁系氨合成催化剂,第二合成塔及后续各塔装钌基氨合成催化剂,或第一与第二合成塔均装铁系催化剂,第三及后续各塔装钌系催化剂,各塔以串联方式连接,实施氨合成铁催化剂串钌催化剂工艺,其特征是:H2、N2循环气经加压并分离除油后,部分进入第一个合成塔的夹套内进行换热,另有部分循环气与从塔外热交换器出来的提温气体的一部分混合,调节混合气的温度为30~50℃后,再引入第二及之后各塔的夹套内进行换热,换热后的气体与第一塔夹套流出的气体合并后进入塔外换热器,与废热锅炉的出塔反应气换热升温后入合成塔反应,反应气体出合成塔系统后,依次经废热锅炉、塔外换热器冷却后去水冷工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