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处理装置以及记录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604009B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210309249.5

    申请日:2019-12-2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介质处理装置以及记录系统。该介质处理装置具备:接收部,接收介质;输送路径,对从所述接收部接收的介质进行输送;干燥部,对从所述接收部接收的介质进行干燥处理;以及排出部,将介质排出到装置主体外,所述输送路径具有:第一输送路径,将介质以不经由所述干燥部的方式输送到所述排出部;以及第二输送路径,将介质经由所述干燥部而输送到所述排出部。

    传感器元件、力检测装置、机器人、电子部件输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596675B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410573529.2

    申请日:2014-10-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传感器元件、力检测装置、机器人、电子部件输送装置、电子部件检查装置以及部件加工装置。传感器元件的特征在于,在将相互正交的三个轴设为A轴、B轴以及C轴时,分别至少具有:一张第一压电板,其由X截割水晶板构成并根据沿着A轴方向的外力而输出电荷;一张第二压电板,其由Y截割水晶板构成,沿A轴方向与第一压电板层叠,并根据B轴方向的外力而输出电荷;一张第三压电板,其由Y截割水晶板构成,以在其与第一压电板之间夹持第二压电板的方式,并且以绕A轴旋转的配置沿A轴方向层叠,并根据C轴方向的外力而输出电荷。

    介质输送装置、处理装置、记录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551244B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011012472.0

    申请日:2020-09-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介质输送装置、处理装置、记录系统。介质输送装置具备:装载部,在支承介质的支承面上装载介质;对齐部,使装载于装载部的介质的下游端对齐;以及压紧部,能够切换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一状态是在介质的下游端起至上游的规定范围内朝向支承面推按的状态,第二状态是相比第一状态远离支承面的状态。在等待向装载部送入介质的状态下,压紧部采取第一状态,在向装载部送入介质时,压紧部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在送入后从第二状态返回至第一状态。在最后的介质装载于装载部时,与其之前相比,压紧部从第二状态返回至第一状态的定时更晚。

    力检测装置以及机器人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865670B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1610064430.9

    申请日:2016-01-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力检测装置以及机器人。为了提供轻型并且具有优异的检测精度的力检测装置以及机器人,本发明的力检测装置具有: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其与上述第一部件结合;以及压电元件,其与上述第二部件结合,构成上述第一部件的材料与构成上述第二部件的材料不同。另外,优选第一部件呈板状,上述压电元件以及上述第二部件配置于上述第一部件的端部,在上述第一部件的中央部形成有贯通孔。

    介质输送装置及介质处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252612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1911194909.4

    申请日:2019-11-28

    Abstract: 一种介质输送装置及介质处理装置,解决在以与介质接触的同时旋转的桨叶使介质抵接于调整部的情况下,根据介质的种类或状态,介质与调整部强力冲撞而反弹或没有到达调整部而没有适当调整的问题。介质输送装置具备:供送辊对;支承面,以输送方向下游朝向下方的倾斜姿势支承由供送辊对输送的介质;堆叠部,将介质接收到支承面和对置的对置面之间而堆叠;调整部,调整堆叠的介质的下游端;桨叶,在输送方向上设置于供送辊对与调整部之间,通过与介质接触的同时旋转而使介质向调整部移动;以及控制桨叶的动作的控制部,控制部根据条件控制桨叶的动作。

    传感器元件、力检测装置、机器人、电子部件输送装置、电子部件检查装置及部件加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596677A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410583858.5

    申请日:2014-10-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传感器元件、力检测装置、机器人、电子部件输送装置、电子部件检查装置以及部件加工装置。传感器元件具有:层叠体,其具备:X型切割水晶板的第1基板;Y型切割水晶板的第2基板;以及Y型切割水晶板的第3基板,由第1基板、第2基板以及第3基板沿层叠方向层叠而成,当从层叠方向俯视观察时,第2基板的x轴与第3基板的x轴交叉,第2基板的z轴与第3基板的z轴交叉,具备与层叠方向平行的侧面;侧面电极,其设置于层叠体的侧面;以及连接电极,其配置于侧面电极与外部电极之间,并将侧面电极与外部电极电连接,层叠体具备设置于第1基板的单面的内部电极,内部电极与连接电极之间的分离距离为200μm以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