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棒吸阻智能控制方法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892225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0730292.8

    申请日:2024-06-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滤棒吸阻智能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滤棒生产过程中吸阻指标影响因子;将确定的棒生产过程中吸阻指标影响因子的即时数据输入到滤棒吸阻控制机理模型进行判异处理;滤棒吸阻控制机理模型识别各吸阻指标影响因子的变异程度与当前影响因子作用下的滤棒吸阻预测值;若吸阻指标影响因子变异程度在设定范围内,滤棒吸阻控制机理模型输出丝束供给系数VI/VKDF修正值;若吸阻指标影响因子变异程度超出设定范围,滤棒吸阻控制机理模型根据影响因子权重与变异程度输出吸阻影响因子修正值。本技术方案提出的滤棒吸阻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控滤棒吸阻稳定性,填补了原机吸阻智能控制功能缺失,且不会对原机运行产生干扰。

    基于LMDI分解的制丝加工弱项短板指标的动态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74321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929661.6

    申请日:2024-07-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LMDI分解的制丝加工弱项短板指标的动态识别方法,属于烟草质量评价技术领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针对制丝过程中各个工序的工艺质量全批次评价结果进行数据收集;选取一段时间作为研究的当期Tt和基期T0;采用LMDI分解方法计算各个工序的水平变化效应;按照各个工序的水平变化效应进行排序,识别出短板工序;采用LMDI分解方法计算短板工序中各个指标的水平变化效应;按照各个指标的水平变化效应进行排序,识别出短板工序中的弱项指标。本发明通过精确识别出加工过程中的弱项和短板,使得制丝企业能够有针对性地改进这些区域,从而提高整个生产线的效率。

    用于离线评估芯基材切断成丝效果的振筛装置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13813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0851552.8

    申请日:2022-07-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离线评估芯基材切断成丝效果的振筛装置及检测方法,本发明的主要设计构思在于,为了配合离线检测思路,提出采用一种波形且带有整丝导板的振筛网板,并仅以上下振动方式进行振筛作业,使整理后的烟芯竖直导流至预设直径的网孔中,从而能够可靠且精准筛出丝状的烟芯,进而便于对烟芯切断为烟丝的效果进行精准评估,由于本发明关注的芯基材切后形成的烟丝其不具有卷曲特性,相比常规使用的编织型平板筛网及旋转振动模式,本发明更有利于提高烟丝筛分的效果及效率,并得到符合实际切断情况的烟丝样品,因而可有效评价芯基材的压切效果。

    一种梗丝过程纵向差异化分组加工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316697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853753.1

    申请日:2022-07-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梗丝过程纵向差异化分组加工方法和系统。其中,方法包括:烟梗备料;冷水洗梗;纵向分组:依据烟梗物理特性、烟梗质量特性以及烟梗感官特性,将洗梗后的一个完整批次烟梗进行批内分组;增压回潮:根据所述分组,对应不同增压回潮工艺参数指标进行增压回潮;烟梗缓存;压梗;切梗丝;梗丝加料;梗丝膨胀干燥;梗丝风选;储梗丝。本发明具有梗丝的焦油释放量表现出降低趋势,表明该新工艺方法可有效降低卷烟焦油含量;梗丝的感官品质有所提升,表明该新工艺方法可提升梗丝的感官品质;梗丝的过程加工水平有所提升,切梗丝厚度随切丝厚度而提高,整丝率增加,碎丝率降低。表明该方法可提高梗丝的过程加工水平。

    应用于间接预测的燃烧锥掉落倾向阈值检测方法以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030370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219932.5

    申请日:2021-02-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间接预测的燃烧锥掉落倾向阈值检测方法以及装置,本发明的构思在于无需花费大量成本大规模购置卷烟燃烧锥掉落检测装置,也无需对大量烟支进行破坏性检测,而是通过样本数据及抽吸弹烟模拟,获得某规格卷烟燃烧锥掉落的发生位置特征,并结合烟丝填充密度数据获得用于表征该特征区间的烟丝密度情况,由此,便可以得到针对某规格卷烟产品的燃烧锥掉落倾向阈值,从而可以利用该倾向阈值在大规模生产环节中,进行燃烧锥掉落指标的间接预测,进而便可以决策某批次产品是否继续进行后续加工,或者决策是否需要纠正某批次产品的前道工序中的参数和影响因素等。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