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接口、充电线及移动终端

    公开(公告)号:CN106785556B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710137219.X

    申请日:2017-03-09

    发明人: 丁志涛

    IPC分类号: H01R13/03 H01R31/0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充电接口、充电线及移动终端,所述充电接口包括多个充电触头,所述多个充电触头中的至少一个充电触头的接触面由导电玻璃纤维材质制成,其中,所述接触面为所述充电接口与另一充电接口连接时所述充电触头与所述另一充电接口接触的接触面。这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接口能够增强充电触头的抗电弧性能,从而有效避免充电接口失效。

    一种充电电路及移动终端

    公开(公告)号:CN107069888B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1710362703.2

    申请日:2017-05-22

    发明人: 丁志涛

    IPC分类号: H02J7/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充电电路及移动终端,该充电电路包括:串联电池组,所述串联电池组包括至少两个电池,所述串联电池组的阴极接地,所述串联电池组的阳极与充电器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一采样端与所述串联电池组的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一控制端与充电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采样端采集所述串联电池组的充电电压,并根据所述充电电压生成第一电压控制信号,通过所述第一控制端向所述充电器传输所述第一电压控制信号,所述第一电压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充电器的输出电压。这样,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电池串联得到串联电池组,对串联电池组进行高压充电,提高了充电速度。

    一种充电电路及终端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445208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910716736.1

    申请日:2019-08-05

    发明人: 丁志涛

    IPC分类号: H02J7/00 H02M3/158 H02M3/07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电路及终端。该充电电路包括:充电端口;倍压输出单元,所述倍压输出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端口的第一端电连接;电压调整电路,所述电压调整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倍压输出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电池组,所述电池组与所述电压调整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单元,所述倍压输出单元的控制端和所述电压调整电路的控制端均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两级电压调整方式对充电电压进行调整,这种两级电压调整方式相比于传统的一级直流-直流升压充电方案效率更高,而两级电压调整电路与一级电压调整电路相比损耗也更小。

    无线充电电路、无线充电方法、无线充电系统及移动终端

    公开(公告)号:CN107248769B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710640369.2

    申请日:2017-07-31

    发明人: 丁志涛

    IPC分类号: H02J7/00 H02J50/8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电路、无线充电方法、无线充电系统及移动终端,通过设置用于采集移动终端中电池的电压信息的采集单元;用于获取电池的电压信息并根据电压信息确定电池充电时的电流信息的充电控制单元;用于将电池的电压信息以及电流信息发送至外部无线充电装置的第一通信单元;用于通过感应外部无线充电装置根据电池的电压信息以及电流信息生成的电信号而生成直流充电电流的接收单元;以及在导通状态下通过采集单元将直流充电电流输入电池的开关单元,可显著提高无线充电系统的电能转换效率和充电效率,避免了无线充电过程中移动终端出现温度过高的情况,可实现高电压、大电流的无线快速充电。

    充电电路及终端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525020A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申请号:CN201811599298.7

    申请日:2018-12-26

    发明人: 丁志涛

    IPC分类号: H02J7/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电电路及终端,涉及终端技术领域。该充电电路,包括:电池;高压直充电电路,用于通过高压直充方式为所述电池进行充电;升压充电电路,用于通过升压充电方式为所述电池进行充电;处理器,用于选择所述高压直充电电路或所述升压充电电路为所述电池充电;充电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高压直充电电路和所述升压充电电路连接,用于在所述高压直充电电路或所述升压充电电路为所述电池充电过程中,对充电参数进行统一的控制管理。上述方案,通过利用同一个充电控制单元实现对高压直充电电路和升压充电电路的管理,实现了电路管理的统一,降低了充电电路的复杂度,降低了充电电路的成本。

    一种充电端口结构及充电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61137A

    公开(公告)日:2017-07-18

    申请号:CN201710196040.1

    申请日:2017-03-29

    发明人: 丁志涛

    IPC分类号: H02J7/00

    CPC分类号: H02J7/0088 H02J7/0029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电端口结构及充电方法,其中充电端口结构包括:充电端口;与充电端口连接的开关控制模块;与开关控制模块连接的处理器;与处理器连接的端口温度采集模块;处理器接收端口温度采集模块发送的温度值信息,根据温度值信息向开关控制模块发送控制信号;开关控制模块根据控制信号,控制与充电端口连接的充电器的充电状态的切换。本发明通过在充电端口处增加端口温度采集模块以及开关控制模块,在检测到充电端口处于发热状态时,开关控制模块控制充电器停止输出电压,可有效避免充电端口出现烧坏的问题,同时也可以保证充电器以及充电线不受损坏。

    一种背光驱动电路及终端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5845091B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610402243.7

    申请日:2016-06-08

    发明人: 丁志涛

    IPC分类号: G09G3/34 G09G3/3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驱动电路及终端设备,该背光驱动电路包括:驱动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驱动电路,与背光光源连接,用于通过电流输出管脚向所述背光光源提供驱动电流;所述控制电路一端与所述驱动电路的电流输出管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终端设备的处理器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接收所述处理器触发的瞬时闪光的启动信号,并据所述启动信号瞬时提高所述驱动电路的电流输出管脚的输出电流。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背光驱动电路的外围电路上增加控制电路来控制驱动电流的大小,使用大电流来驱动背光光管使得LCM屏幕能够用作瞬时闪光起到闪光灯的作用,提升拍照效果。

    一种屏幕色温的调节方法及移动终端

    公开(公告)号:CN106331344A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610710388.3

    申请日:2016-08-23

    发明人: 丁志涛

    IPC分类号: H04M1/725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屏幕色温的调节方法及移动终端,该方法包括:检测当前环境下的光谱分布参数;根据所述光谱分布参数,获取对应的目标色温参数;将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的色温参数调节到所述目标色温参数。这样移动终端能够依据当前环境自动调节屏幕的色温。

    一种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

    公开(公告)号:CN105958588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397928.7

    申请日:2016-06-07

    发明人: 丁志涛

    IPC分类号: H02J7/00 H01M10/4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该方法包括:获取电池的第一循环充电次数;根据预先建立的循环充电次数与充电参数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一循环充电次数相对应的第一充电参数;根据第一充电参数对电池进行充电。本发明通过预先建立循环充电次数与充电参数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充电参数,使充电参数随着循环充电次数动态变化,解决了现有的电子设备的充电方式多数是保持恒定的充电参数进行充电,会缩短电池寿命的问题。

    能量收集电路和电子终端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688406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011489831.1

    申请日:2020-12-16

    发明人: 丁志涛

    IPC分类号: H02J7/32 H02J50/00 H02M3/156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能量收集电路和电子终端,属于能量收集技术领域。能量收集电路包括能量储存单元、能量收集控制单元以及多个能量生成单元;所述能量收集控制单元与所述能量储存单元以及各所述能量生成单元分别连接;其中,所述能量收集控制单元用于根据预设控制时序控制各所述能量生成单元与所述能量储存单元之间的导通/断开状态,以使处于导通状态的能量生成单元生成的能量存储至所述能量储存单元,由此,能够使得多个能量生成单元共用一个能量收集控制单元,以有效降低电路设计成本,减少电路布局所需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