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络头及活络头的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36328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1910092764.0

    申请日:2019-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活络头及新型活络头的使用方法,属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领域。所述新型活络头,用于钢支撑体系,包括:调节组件,设有两个,两个调节组件平行于钢支撑体系的轴线并相对于轴线对称设置,每个调节组件均包括固定部和移动部,固定部的一端与钢支撑体系的管节段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移动部螺接,移动部远离固定部的一端能与地墙上的预埋钢板抵接;导向组件,平行于钢支撑体系的轴线设置,一端能与地墙上的预埋钢板抵接,另一端与固定部滑动卡接,被配置为对钢支撑体系的轴向运动进行导向。本发明的新型活络头中,移动部和固定部采用螺纹连接,连接牢固可靠,不易变形,从而能够防止钢支撑体系因新型活络头变形而轴力大量损失。

    一种桥梁节段的截面临时预应力实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26097B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1910120162.1

    申请日:2019-02-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梁节段的截面临时预应力实现方法,包括:用卷扬机将待安装节段吊装到位,试拼无误后将所述待安装节段脱开并在所述已安装节段截面涂抹胶黏剂;将所述待安装节段拼装到位,在两段节段顶板上安装临时预应力装置并施加第一挤压力,所述第一挤压力对节段截面的形心产生的弯矩记为第一弯矩,所述待安装节段的重力和卷扬机的拉力的合力记为第二挤压力,所述述第二挤压力对所述节段截面的形心产生的弯矩记为第二弯矩,减小所述卷扬机的拉力使第一弯矩与第二弯矩相等。第一弯矩和第二弯矩大小相等,第一挤压力形成的挤压应力均匀作用在节段截面,避免出现接缝上端压力大、下端压力小的情况,保证了胶接缝的施工质量。

    一种悬臂梁的力学状态被动调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78717B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1910048687.9

    申请日:2019-01-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悬臂梁的力学状态被动调整方法,包括:拼接形成墩体上侧的梁体,所述梁体的N个梁块沿水平的第一方向向所述墩体的两侧延伸分布,以形成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边跨;在所述梁体的靠近边跨端头的一个或多个梁块连接配重体系,并将所述配重体系置于地面,以使得:在所述梁体变形时所述配重体系能够为所述梁体提供对应的被动抵抗所述变形的力矩。本发明能够有利于在桥梁施工时实现受力平衡。同时,本发明可突破现有平衡受力状态的惯性思维,为非平衡受力状态下的施工提供基础。

    一种新型活络头及新型活络头的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36328A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910092764.0

    申请日:2019-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活络头及新型活络头的使用方法,属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领域。所述新型活络头,用于钢支撑体系,包括:调节组件,设有两个,两个调节组件平行于钢支撑体系的轴线并相对于轴线对称设置,每个调节组件均包括固定部和移动部,固定部的一端与钢支撑体系的管节段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移动部螺接,移动部远离固定部的一端能与地墙上的预埋钢板抵接;导向组件,平行于钢支撑体系的轴线设置,一端能与地墙上的预埋钢板抵接,另一端与固定部滑动卡接,被配置为对钢支撑体系的轴向运动进行导向。本发明的新型活络头中,移动部和固定部采用螺纹连接,连接牢固可靠,不易变形,从而能够防止钢支撑体系因新型活络头变形而轴力大量损失。

    一种钢套管、全套管全回转钻机及钻机钻进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88209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604988.7

    申请日:2018-12-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套管、全套管全回转钻机及钻机钻进方法,所述钢套管包括钢套管本体、齿床、齿套和紧固件,所述钢套管本体一端管壁上嵌入多个齿床,所述齿床上安装有用于切削的所述齿套,所述齿床和所述齿套通过所述紧固件连接固定,所述齿套包括内齿套和外齿套,所述外齿套齿顶的外轮廓线所在圆直径大于所述钢套管的外径,所述内齿套齿顶的内轮廓线所在圆直径小于所述钢套管的内径。所述全套管全回转钻机包括所述钢套管。所述全套管全回转钻机钻进方法在钻进过程中,在所述钢套管外壁与障碍物之间填充泥浆。本发明增大了障碍物与所述钢套管外壁间隙,提高了进尺速度,同时,所述齿套可更换,降低了维修成本,提高了钢套管寿命。

    一种架桥机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252452A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811409876.6

    申请日:2018-11-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D2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架桥机,所述架桥机包括:主梁、天车和支腿,所述支腿设置在所述主梁下方支撑所述主梁,且能够沿所述主梁长度方向滑动,所述天车设置在主梁上,且能够沿所述主梁长度方向滑动,第一支腿设置在第一桥墩上,第二支腿设置在位于所述第一桥墩一侧的第二桥墩上,第一天车和第二天车用于分别吊起一节节段梁,并同时安装在所述第一桥墩的始发块两侧,第三支腿在所述节段梁安装过程远离所述第一支腿,且始终位于所述第一桥墩另一侧距所述第一桥墩最远的一节所述节段梁上。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架桥机,节段梁可从桥墩一侧运输,降低了施工成本,拓宽了预制结构桥梁悬臂拼装的应用范围。

    软土地铁基坑小尺度块内盆式挖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00493A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710576633.0

    申请日:2017-07-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土地铁基坑小尺度块内盆式挖土方法,在所述软土地铁基坑的每个土块的中间部分开挖时,在所述中间部分的两侧预留盆边护壁土,预留的所述盆边护壁土的宽度由所述软土地铁基坑的深度确定:所述软土地铁基坑的深度小于10米时,预留的所述盆边护壁土的宽度为3-4米;所述软土地铁基坑的深度为10-18米时,预留的所述盆边护壁土的宽度为4-5米;所述软土地铁基坑的深度大于18米时,预留的所述盆边护壁土的宽度为5-6米。本发明的软土地铁基坑小尺度块内盆式挖土方法比以往传统的开挖方法大大缩短了基坑的无支撑暴露时间,达到约束围护结构变形的显著效果。

    一种移动式地下结构侧墙支模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13536A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510502118.9

    申请日:2015-08-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式地下结构侧墙支模系统及其施工方法,该系统包括本体和设于本体上方的调节体,所述本体与调节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本体包括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一面板一侧连接的第一支架体系、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体系或第一面板连接的支撑组件、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体系下方的若干高度可调的滚轮组件以及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体系通过调节件连接,另一端与预埋组件连接的调节拉杆,所述支撑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预埋组件连接,所述调节体包括第二面板和与所述第二面板一侧连接的第二支架体系,所述第一支架体系和第二支架体系均由槽钢拼接而成。该系统移动时无须外接动力,采用人工即可完成,本发明高度可调、移动方便、安装速度快、施工成本低。

    一种基坑开挖施工方法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811769B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1910208543.5

    申请日:2019-03-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坑开挖施工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确定施工工况,建立基坑模型;对施工过程模拟,利用轴力‑变形控制方法进行施工;分层开挖,同时关闭上层对应支撑轴力自动补偿功能;根据轴力相干性控制方法依次调整最近一层支撑轴力;判断支撑轴力是否已达到支撑轴力限值,以目前轴力值作为本道轴力控制值,以上层支撑变化后的轴力作为上层轴力控制值;继续开挖,同时关闭上层钢支撑轴力自动补偿功能;完成本层的开挖,再挖下一层,如此循环,直到开挖完成。本发明通过采用轴力‑变形控制方法结合轴力相干性控制方法,既能够用于补偿控制开挖面下的变形,又能够实现对围护侧向软土的主动控制。

    一种基于辅助支腿装置的桥梁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29433B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1811642993.7

    申请日:2018-12-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架桥机铺助支腿装置与基于辅助支腿的桥梁施工方法,所述的装置,包括:底框结构、竖梁结构、固定横梁结构、顶推结构、活动横梁结构,以及斜杆结构,架桥机连接于所述活动横梁结构上侧,所述固定横梁结构沿水平的参考方向连接于两个所述竖梁结构之间,所述活动横梁结构也沿所述参考方向连接于所述竖梁结构之间,所述活动横梁结构位于所述固定横梁结构上侧,且所述活动横梁结构与所述固定横梁结构沿竖直向具有间隔,所述顶推结构安装于所述固定横梁结构,所述顶推结构位于所述间隔,所述顶推结构用于顶推所述活动横梁结构沿竖直向移动,所述竖梁结构的下端与所述底框结构连接。本发明能够自由地调整辅助支腿装置的支撑高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