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313520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151616.4
申请日:2023-09-07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公路风吹雪预警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涉及公路灾害预防技术领域,包括基于准则层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构建准则层权重矩阵、基于子准则层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构建子准则层权重矩阵;根据准则层权重矩阵和子准则层权重矩阵计算得到风吹雪强度因子的权值;将当前时刻风吹雪监测数据输入至预测模型中,得到预设时刻的风吹雪强度因子的预测数据,所述预设时刻与当前时刻的时间差为第一时长;将风吹雪强度因子的预测数据与对应的权值进行加权求和后计算得到预设时刻的风吹雪强度,本发明用于解决现有的预警方法对摄像头的清洁和维护要求较高,且只能反应道路当前的积雪情况,预警信息存在滞后性,无法及时反馈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330981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1245907.5
申请日:2022-10-12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T17/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边坡滑面搜索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涉及边坡安全性研究技术领域,包括划分边坡得到若干个截面,依次对每个截面进行建模和网格划分,得到若干个网格节点;计算每个截面中的目标滑面得到目标控制点组合,所述目标控制点均位于网格节点上;划分边坡得到若干个标准区间集,一个标准区间集由若干个截面的标准区间构成;将所有目标控制点坐标的平均值所在位置作为当前标准区间的集合点;连接所有标准区间集的曲线得到边坡的目标滑面。本发明用于解决现有技术在搜索滑面时需要生成大量随机参数,计算时间较长,且局限于简单的二维滑面搜索,难以进行三维滑面搜索和非圆弧任意滑面的搜索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203811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1031119.6
申请日:2022-08-26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119/1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边坡安全性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边坡上每一滑块的力学参数;将滑块后端紧邻有抗滑桩的滑块记为第一类型滑块,反之记为第二类型滑块;计算每块第二类型滑块的第一剩余滑坡推力;计算每一根抗滑桩的桩顶假定位移,并根据所述桩顶假定位移计算得到每一根抗滑桩对每块第一类型滑块的第二剩余滑坡推力;根据每一根抗滑桩对每块第一类型滑块的第二剩余滑坡推力,计算每块第一类型滑块的第四剩余滑坡推力;根据每块第二类型滑块的第一剩余滑坡推力和每块第一类型滑块的第四剩余滑坡推力计算得到边坡的安全系数,本发明可实时动态的反映边坡安全系数,有利于对边坡进行实时有效的安全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2685826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110147162.8
申请日:2021-02-03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T17/0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基结构施工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相关参数信息;判断建筑物的基地压力与地基极限承载力之间的关系,若建筑物的基地压力小于所述地基极限承载力,则输出第一结果,所述第一结果包括不含有桩基和托板结构的地基结构信息,若建筑物的基地压力大于所述地基极限承载力,则输出第二结果,所述第二结果包括含有所述桩基托板的地基结构信息;计算每个桩基、托板的设计安装位置坐标和所述桩基的设计尺寸,计算所述托板的设计安装位置坐标和托板的设计尺寸;发送第一控制命令以指示施工人员根据显示器的显示信息进行施工。本发明提高了地基结构的安全性,以及提高了施工参数计算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229591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1367709.7
申请日:2020-11-3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监测岩土体干湿循环与地震耦合下稳定性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承载体,承载体用于承载待监测的岩土体;震动模拟装置,震动模拟装置的震动组件与承载体连接,用于震动岩土体;温度模拟装置,温度模拟装置的加热组件用于改变岩土体的环境温度;降雨模拟装置,降雨模拟装置设置于震动模拟装置和岩土体的上方,用于改变岩土体的湿度;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用于与震动模拟装置、温度模拟装置、降雨模拟装置进行通信。本发明的装置将降雨、干湿循环、地震作用集于一体,能准确地模拟人工降雨、干湿循环、地震作用及其任意作用耦合下的岩土体稳定性的试验,为研究极端恶劣环境条件下的岩土体稳定性提供可靠的试验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2116861A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2011318812.2
申请日:2020-11-23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9B23/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模拟断层错动下隧道动力响应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活动模型件,用于模拟断层活动盘;固定模型件,用于模拟断层固定盘;设置在活动模型件的底部的第一平移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一导轨,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活动模型件在第一导轨上平移;第二驱动装置,设置在第一平移件的下部,用于升降第一平移装置和活动模型件;设置在活动模型件上的第一连接件和设置在固定模型件的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设置有第二导轨,用于活动模型件和第一连接件沿着第二导轨运动。本发明实现了不同类型、不同倾角断层错动下隧道的动力响应模拟,有利于穿越断层隧道的破坏机理与抗断错设计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6242537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526398.1
申请日:2023-05-11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平板车的超偏载监测方法、装置、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涉及平板车监测技术领域,包括获取多个超偏载监测装置所采集到的平板车的侧边位移数据;根据所述位移数据判断得到平板车的偏载边或偏载角,所述偏载边为平板车出现偏载的一侧边,所述偏载角为平板车出现偏载的一个角;根据所述位移数据计算得到偏载边的第一偏载量或偏载角的第二偏载量;根据第一偏载量计算得到第一调整方案或根据第二偏载量计算得到第二调整方案;根据第一调整方案或第二调整方案改变平板车的装载量,使平板车达到平衡,本发明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平板车的超偏载进行监测和调整,避免造成行车安全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108591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310387188.9
申请日:2023-04-12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119/1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滑坡稳定性判断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涉及滑坡稳定性分析技术领域,包括获取滑坡中抗滑桩信息和锚索信息,根据所述抗滑桩信息和锚索信息计算得到抗滑桩受到的第一土压力和第二土压力;基于所述第一土压力和第二土压力计算得到抗滑桩所承受的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根据所述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判断桩后土的稳定性;在桩后土为稳定的状态下,反演推算出土体粘聚力和土体内摩擦角;计算得到桩前土的安全系数,并基于所述安全系数判断滑坡的稳定性,本发明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岩土体的抗剪强度参数测试通常通过室内试验、经验类比等方法计算获得,而试验结果随机性较大,导致滑坡稳定性的评判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966832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10357645.5
申请日:2022-04-07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列车地震处置方式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涉及地震预警技术领域,包括获取第一信息和列车位置信息,第一信息包括地震监测台站所采集到的地震加速度信号和地震监测台站的空间坐标;建立地震动衰减模型,将第一信息输入地震动衰减模型计算得到等震线图,根据等震线图得到第一预警等级;根据第一信息和空间位置信息,通过神经网络模型计算得到第二预警等级;根据第二预警等级判断第一预警等级可信度,若可信,则将第一预警等级发送给列车,在本方法中通过地震动衰减模型确定列车所在位置可能会遭遇的地震等级,并通过神经网络的预警等级进行可信度判断,进而提升本方法对列车所遭遇的危险性预警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329249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1246328.2
申请日:2022-10-12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17/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顺层边坡稳定性耦合判断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涉及灾害防治技术领域,包括获取顺层边坡的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顺层边坡的几何形状信息、内部构造信息和岩土体的力学参数;将顺层边坡的土体由上到下以此划分为至少两个土层,将每个两个土层之间的相接面作为潜在滑面;根据第一信息,结合地震或冻融的作用,计算每个土层的安全性系数;根据安全性系数对顺层边坡进行稳定性判断,得到判断结果;本发明通过在顺层边坡的安全性系数计算中考虑到地震‑冻融耦合作用,其相比于现有技术适用性更强,不仅适用于单一因素而且还适用于多因素共同作用,因此,能较好的对高寒、构造活动剧烈地区顺层边坡的稳定性做出判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