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832863B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110071594.5
申请日:2021-01-19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公路隧道分公司
IPC: E21F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超高地应力作用下软岩隧道变形等级的分级方法,从围岩级别、地应力大小、地下水发育条件、强度应力比、绝对变形量和相对变形量五个方面提供判定依据,并在此基础考虑各评价因素的权重因子,提出了围岩变形程度评价指标ELD,基于围岩变形程度评价指标ELD可以将围岩变形程度分为为无大变形、轻微大变形Ⅰ、中等大变形Ⅱ和严重大变形Ⅲ四种情况。本发明能为划分挤压性千枚岩和碳质板岩隧道的变形等级提供判别标准,同时也为施工人员能全面了解挤压性千枚岩和碳质板岩的分级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本发明具有适应范围广,试验精度高、针对性强、分级方法简单、可靠等优点,为隧道工程安全施工提供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2832863A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2110071594.5
申请日:2021-01-19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公路隧道分公司
IPC: E21F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超高地应力作用下软岩隧道变形等级的分级方法,从围岩级别、地应力大小、地下水发育条件、强度应力比、绝对变形量和相对变形量五个方面提供判定依据,并在此基础考虑各评价因素的权重因子,提出了围岩变形程度评价指标ELD,基于围岩变形程度评价指标ELD可以将围岩变形程度分为为无大变形、轻微大变形Ⅰ、中等大变形Ⅱ和严重大变形Ⅲ四种情况。本发明能为划分挤压性千枚岩和碳质板岩隧道的变形等级提供判别标准,同时也为施工人员能全面了解挤压性千枚岩和碳质板岩的分级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本发明具有适应范围广,试验精度高、针对性强、分级方法简单、可靠等优点,为隧道工程安全施工提供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2857967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059083.1
申请日:2021-01-18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渗流作用下衬砌结构及围岩的动力响应测试系统,包括模型箱、试验水箱、试验荷载加载系统和动力响应测试系统,模型箱内填充有试验土,模型箱的内壁设有吸振敷层,贯穿模型箱与试验水箱的侧壁以及模型箱内壁的吸振油基材料开设有若干渗流孔;激振器依次与信号放大器、信号发生器、计算机进行连接,所述动力响应测试系统包括与计算机相连的动态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孔隙水压力计,动态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孔隙水压力计埋设于试验土内本发明通过动力响应测试系统,可对模型的加速度响应、孔隙水压力进行观察测试,深入了解渗流作用下列车移动荷载作用下隧道结构及围岩的动力响应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14097084U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120116248.X
申请日:2021-01-18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渗流作用下衬砌结构及围岩的动力响应测试系统,包括模型箱、试验水箱、试验荷载加载系统和动力响应测试系统,模型箱内填充有试验土,模型箱的内壁设有吸振敷层,贯穿模型箱与试验水箱的侧壁以及模型箱内壁的吸振油基材料开设有若干渗流孔;激振器依次与信号放大器、信号发生器、计算机进行连接,所述动力响应测试系统包括与计算机相连的动态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孔隙水压力计,动态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孔隙水压力计埋设于试验土内本实用新型通过动力响应测试系统,可对模型的加速度响应、孔隙水压力进行观察测试,深入了解渗流作用下列车移动荷载作用下隧道结构及围岩的动力响应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11973532U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2020337014.3
申请日:2020-03-18
Applicant: 中铁隧道局集团建设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岩堆体边坡的加固装置,包括锚杆、钢制防护板、套筒底座和螺母,钢制防护板设置有若干块且相邻的钢制防护板两两拼装在一起,钢制防护板为方形其上均不有若干通孔,锚杆前端从所述通孔穿出伸入岩堆体边坡内,锚杆的杆体内部为中空结构、前端设有闭合的尖端、后端顶部设有中孔结构连通的注浆孔,锚杆的杆体水平侧面设有若干个出浆孔,锚杆后端设有外螺纹,锚杆后端位于钢制防护板外端面并在锚杆后端套入所述套筒底座后用螺母将套筒底座锚固在钢制防护板外端面。本实用新型大部分部件可在工厂预制,施工快速便利;能够迅速形成较高强度能随时根据边坡力学环境增加支护范围,并且新增支护能够与已有支护良好地形成整体。(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