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399970B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310149958.2
申请日:2013-04-16
申请人: 西南石油大学 ,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IPC分类号: G06F17/5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离散裂缝线处理进行数模测算油藏流动状况的方法,首先将油藏储层划分为连续介质和离散裂缝介质;为了消除极小网格,创建油藏网格时忽略离散裂缝厚度,离散裂缝在平面上的截面变为线段,然后建立岩层面网格,再建三维油藏网格;将实测孔、渗、饱等油藏参数录入模拟器,其中离散裂缝宽度用真实值而非网格显示值,确保前述变形不降低测算结果的准确性;用历史拟合法修正油藏参数;然后测算油井产量、剩余油气分布及储量。本发明能防止离散裂缝数值模拟技术易中断、易失败、测算耗时长等问题,使这种技术能够真正测算实际油藏开发的全过程,以提高测算油藏流动状况的准确性,从而制定更有效的开发方案而提高油藏开发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3257215B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310055332.5
申请日:2013-02-21
申请人: 西南石油大学 ,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IPC分类号: G01N33/2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层气储层岩样可视化岩心夹持器,垫板设置在压板与蓝宝石玻璃之间;垫板和蓝宝石玻璃的外围设置有两个衬板,一个衬板位于压板下端,另一个位于压盖上端;压盖中设置有岩心室,岩心室位于蓝宝石玻璃的下方,压板通过双头螺栓与压盖固定连接。本发明首次在煤层气行业研制出可以观察煤粉运移的可视岩心化夹持器,填补了国内近井带煤粉运移研究领域的空白;采用方形真实岩心开展实验,便于岩样的打磨,便于观察煤粉运移情况;观察窗口可通过成像技术二维观察岩心表层孔隙结构,驱替时气、水、固三相流动规律,煤粉的运移规律;可视化岩心夹持器可模拟现场工矿条件的煤岩所受的围压、环压;可模拟开采时煤层底水含量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3400020B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310149959.7
申请日:2013-04-16
申请人: 西南石油大学 ,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IPC分类号: G06F19/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算多条相交离散裂缝流动状况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首先将油藏储层划分为连续介质和离散裂缝介质;为了消除极小网格,创建油藏网格时,将离散裂缝端点变形或忽略厚度简化为线段,然后建立岩层面网格,再建三维油藏网格;将实测孔、渗、饱等油藏参数录入模拟器,其中离散裂缝宽度用真实值而非网格显示值,确保变形处理不降低测算结果的准确性;忽略离散裂缝相交区的体积,建立离散裂缝在相交区域的流量公式;用历史拟合法修正油藏参数;然后测算油井产量、剩余油气分布及储量。本发明能防止离散裂缝数值模拟技术易中断、易失败、测算耗时长的问题,使这种技术能够测算实际全三维油藏开发的全过程,提高测算结果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256045B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310055324.0
申请日:2013-02-21
申请人: 西南石油大学 ,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IPC分类号: E21B49/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层气储层煤粉产生、运移、沉降、堵塞动态评价仪,包括岩心驱替模块、抽真空模块、可视化岩心夹持模块、底水模拟模块、围压模块、回压模块、计量模块、显微数码影像分模块、温控及数据采集模块;该动态评价仪模拟矿场近井条件下观察、评价煤层气储层煤粉产生、运移、沉降、堵塞等运动规律的实验设备,能够用来分析、观察煤层气井煤粉来源,煤粉运移通道,定量评价煤粉沉降、堵塞对储层渗透率及生产的影响,并确立排水采气参数与产出煤粉之间的关系,为减少煤粉产出,降低设备磨损率,优化排采制度提供实验基础;可以观察煤粉在岩心中的运动规律,探索煤粉运移条件下的最优排采制度,获取最大资源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213898A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申请号:CN201410408852.4
申请日:2014-08-19
申请人: 西南石油大学
IPC分类号: E21B43/38
摘要: 一种井底气液分离器,该气液分离器包括:筒状部分(21),周围有限定进气口(1)和出气口(81)的筒壁,进气口(1)和出气口(81)具有一定的轴向距离;气液分离室(2),通轴电机(16),压缩机(7),同一轴线上依序布置在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的筒状部分(21)内;带突孔的集液凸板(82)封盖于筒状部分(21)顶部的出气口(81)上;筒状部分(21)与外套筒(11)间的空腔形成重力分离部分(20),重力分离部分(20)顶部密封,压缩机(7)对应的的筒状部分(21)壁上设置有进气孔(13);重力分离部分(20)中部气液分离室(2)所在筒状部分(21)有若干排气/液孔(4);重力分离部分(20)近进气口(1)端,由挡液板(15)和外套筒(11)形成集液槽(5);凝析液回收池(12)位于重力分离部分(20)顶部。
-
公开(公告)号:CN103400020A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310149959.7
申请日:2013-04-16
申请人: 西南石油大学
IPC分类号: G06F19/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算多条相交离散裂缝流动状况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首先将油藏储层划分为连续介质和离散裂缝介质;为了消除极小网格,创建油藏网格时,将离散裂缝端点变形或忽略厚度简化为线段,然后建立岩层面网格,再建三维油藏网格;将实测孔、渗、饱等油藏参数录入模拟器,其中离散裂缝宽度用真实值而非网格显示值,确保变形处理不降低测算结果的准确性;忽略离散裂缝相交区的体积,建立离散裂缝在相交区域的流量公式;用历史拟合法修正油藏参数;然后测算油井产量、剩余油气分布及储量。本发明能防止离散裂缝数值模拟技术易中断、易失败、测算耗时长的问题,使这种技术能够测算实际全三维油藏开发的全过程,提高测算结果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147710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310055331.0
申请日:2013-02-21
申请人: 西南石油大学
摘要: 本发明属于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煤层气井底煤粉震荡解堵装置,该煤层气井底煤粉震荡解堵装置由油管以及与油管相连接,用于对煤层气井底煤粉进行震荡解堵的震荡器,震荡器中设置有鱼鳃碗脉冲源,利用井下鱼鳃碗脉冲源产生持续的低频、高幅扰动波,扰动波将动能从井底向近井地带传递,近井淤塞带内固结的煤粉在扰动波作用下重新构架为分散的细小颗粒状态,开井恢复排水采气时,液流在井底生产压差作用下将分散的细小颗粒煤粉采出,疏通了孔道中的堵塞物;该煤层气井底煤粉震荡解堵装置,作用长久、效能高、成本低,适用于煤粉近井污染解除,实用性强,具有较强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3279991A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310149956.3
申请日:2013-04-16
申请人: 西南石油大学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石油分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离散裂缝端点变形的数模技术以提高油藏开发效果的方法,按特征尺度将油藏储集体划分为连续介质和离散介质;为消除极小网格,将离散裂缝端部由方形变形为尖形,然后建立岩层面网格,再建立三维油藏网格;将实测的孔、渗、饱等油藏参数录入模拟器,其中离散裂缝宽度用真实值而非网格显示值;用历史拟合法修正油藏参数;然后测算油井产量、剩余油气储量及其分布位置,制定油藏后续开发方案。本发明能够防止离散裂缝数值模拟器出现测算中断和失败,使得本发明能够真正测算油藏开发的全体环节,以提高测算油井产量、油藏剩余油气分布的准确性,从而制定更有效的开发方案以提高油藏开发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3410502A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310335496.3
申请日:2013-08-05
申请人: 西南石油大学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络状缝洞型油藏的三维渗透率场的获取方法,首先建立网络状油藏三维孔隙度场,确定油藏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的数量关系;获得平板状、圆管状缝洞体的等效渗透率,确定最小临界渗透率值,然后将临界渗透率值作为最大值将该值渗透率做截断处理,得到等效渗透率值;用示踪剂和干扰试井测试结果对截断处理后的渗透率场做校正;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渗透率场进行的校正。本发明获取的渗透率对于油藏开发规律认识、油藏产量预测、生产层位优化与调整、井网井距优化与调整、研究剩余油采出规律、调剖堵水、注气注水方案具有决定性作用,降低油气藏的开采成本,提高油气藏采收率,最终达到增加油藏开发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3256045A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310055324.0
申请日:2013-02-21
申请人: 西南石油大学
IPC分类号: E21B49/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层气储层煤粉产生、运移、沉降、堵塞动态评价仪,包括岩心驱替模块、抽真空模块、可视化岩心夹持模块、底水模拟模块、围压模块、回压模块、计量模块、显微数码影像分模块、温控及数据采集模块;该动态评价仪模拟矿场近井条件下观察、评价煤层气储层煤粉产生、运移、沉降、堵塞等运动规律的实验设备,能够用来分析、观察煤层气井煤粉来源,煤粉运移通道,定量评价煤粉沉降、堵塞对储层渗透率及生产的影响,并确立排水采气参数与产出煤粉之间的关系,为减少煤粉产出,降低设备磨损率,优化排采制度提供实验基础;可以观察煤粉在岩心中的运动规律,探索煤粉运移条件下的最优排采制度,获取最大资源利用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