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支化环氧树脂防腐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80743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744557.X

    申请日:2024-06-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防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支化环氧树脂防腐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双酚A和三缩水甘油醚为原料反应生成A2+B3型超支化环氧树脂;引入多巴胺,通过氨基与超支化环氧树脂端环氧基的反应,得到多巴胺改性的超支化环氧树脂;加入固化剂,搅拌均匀后将其涂覆在金属表面,置于烘箱中固化后,获得超支化环氧树脂防腐涂层。本发明充分发挥了环氧基团和多苯环结构的协同优势,该树脂不仅具备环氧树脂高硬度高强度的优点,也拥有超支化聚合物良好韧性和结构致密的特点;极大地提高了涂层地防腐能力;本发明的涂层具有高的强度和硬度,以及良好的耐盐水和耐盐雾性能。

    一种快速固化的环氧室温固化剂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28805B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210500832.4

    申请日:2022-05-10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快速固化的环氧室温固化剂及制备方法,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环氧树脂在室温下固化速度慢的问题。本发明可在室温环境下使环氧涂层快速固化。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1)将2,4,6—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卤代烷、乙醇混合物加热至30‑60℃、20‑50分钟;然后添加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在60‑90℃,持续2‑4H;过滤盐,使用旋转蒸发仪在真空下除去乙醇,然后获得浅黄色液体产物1;(2)将产物1,基础胺、硫脲按照顺序加入后在110‑130℃反应1h,液体由黄色浑浊变为黄色澄清液体,再反应3‑15min;(3)降温出料后得到快速固化的环氧室温固化剂。

    一种银耳状铁基配合物转化电磁波吸收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63842B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110795747.0

    申请日:2021-07-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银耳状铁基配合物转化电磁波吸收剂的制备方法,如下:步骤S1、制备银耳状铁基配合物FeTCNQ粉末:分别称取四水合氯化亚铁和7,7,8,8‑四氰基对苯二醌二甲烷TCNQ,并依次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超声搅拌;将混合溶液在145~150℃下反应,将反应好的混合溶液静置12~24h,过滤得沉淀物,在65~70℃下真空干燥,得到蓝黑色银耳状铁基配合物FeTCNQ粉末;步骤S2、制备电磁波吸收剂Fe/C/N纳米复合物:取步骤S1中的铁基配合物FeTCNQ粉末并研磨;将粉末在氩气气氛下热解,得到纳米复合物电磁波吸收剂Fe/C/N。通过调节不同热解温度形成不同石墨程度的碳金属复合材料,制备得到银耳状铁基配合物转化电磁波吸收剂,Fe/C/N可在较低厚度下实现低频段微波吸收。

    一种基于羧基化石墨相氮化碳的抗紫外光老化光固化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33849B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210532666.6

    申请日:2022-05-1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羧基化石墨相氮化碳的抗紫外光老化光固化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光固化涂料技术领域,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制备而成:聚氨酯丙烯酸酯50~70份,活性稀释剂20~60份,光引发剂1~3份,羧基化石墨相氮化碳0.5~5份。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具有抗紫外光老化性能光固化涂料设计方法,将新型的聚合物半导体材料石墨相氮化碳羧基化改性后引入到光固化树脂中,可同时起到紫外线屏蔽、填充增强、具有可见光引发活性、能够克服氧阻聚等多重作用,可促使涂层深度固化,表面硬度及抗光老化性能得到有效提升。

    一种高、低介电复合宽频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17639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695361.7

    申请日:2022-06-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低介电复合宽频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Co(NO3)2·6H2O与二甲基咪唑按摩尔比1:4分别溶解在甲醇溶液中混合,配位反应,得到ZIF‑67前驱体;步骤二、将ZIF‑67前驱体分散在去离子水和甲醇的混合溶剂中,在所述混合溶剂中加入二甲基咪唑,在温度为25℃~45℃的条件下搅拌,使二甲基咪唑分散于所述ZIF‑67前驱体中,再加入La(NO3)3·6H2O,La(NO3)3·6H2O与二甲基咪唑的摩尔比为1:(4~9);在25℃~45℃的温度下配位反应,得到ZIF‑67@La(OH)3前驱体;步骤三、将ZIF‑67@La(OH)3前驱体热解处理,得到吸波材料。该方法制备的La2O3@Co/C复合材料,为一宽频、强吸收电磁波吸收剂。

    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光固化涂料制备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093536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620124.4

    申请日:2022-06-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固化材料及其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光固化涂料制备中的应用。本发明采用多羟基单体制备得到聚氨酯树脂;再引入含量可控的可聚合双键,得到超支化、超交联聚氨酯树脂。本发明的优点是:实现了树脂涂层的超级交联结构,提高涂层的力学性能;赋予聚氨酯树脂溶液较低的粘度;引入可聚合双键的步骤可控可调性更好,反应材料易得,涂料体系粘度低,固化速率快,成膜率高;涂料制备过程中所需温度较低,不会因温度过高而发生凝胶化的现象,易于大规模生产。

    一种基于羧基化石墨相氮化碳的抗紫外光老化光固化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33849A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210532666.6

    申请日:2022-05-1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羧基化石墨相氮化碳的抗紫外光老化光固化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光固化涂料技术领域,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制备而成:聚氨酯丙烯酸酯50~70份,活性稀释剂20~60份,光引发剂1~3份,羧基化石墨相氮化碳0.5~5份。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具有抗紫外光老化性能光固化涂料设计方法,将新型的聚合物半导体材料石墨相氮化碳羧基化改性后引入到光固化树脂中,可同时起到紫外线屏蔽、填充增强、具有可见光引发活性、能够克服氧阻聚等多重作用,可促使涂层深度固化,表面硬度及抗光老化性能得到有效提升。

    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光固化涂料制备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093536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210620124.4

    申请日:2022-06-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固化材料及其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光固化涂料制备中的应用。本发明采用多羟基单体制备得到聚氨酯树脂;再引入含量可控的可聚合双键,得到超支化、超交联聚氨酯树脂。本发明的优点是:实现了树脂涂层的超级交联结构,提高涂层的力学性能;赋予聚氨酯树脂溶液较低的粘度;引入可聚合双键的步骤可控可调性更好,反应材料易得,涂料体系粘度低,固化速率快,成膜率高;涂料制备过程中所需温度较低,不会因温度过高而发生凝胶化的现象,易于大规模生产。

    金属酞菁改性钛白粉抗黄变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60848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632343.4

    申请日:2022-06-07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金属酞菁改性钛白粉抗黄变剂的制备方法,其克服了现有光固化涂料技术中存在的易黄变的问题。本发明金属酞菁改性钛白粉抗黄变剂在提升涂料抗黄变性能的同时实现涂料的环保、抗菌和抗光老化功能。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以钛酸丁酯为原料制备钛白粉,无水乙醇为溶剂配制溶液,钛酸丁酯与无水乙醇的配比为1:2。金属酞菁分散在5mL N,N‑二甲基甲酰胺中,金属酞菁与钛酸四丁酯的摩尔比为1:100‑5:100。将钛酸四丁酯乙醇溶液与金属酞菁分散液混合后转入水热反应釜中,180‑220℃保温4h‑8h后,自然冷却,分离出固体,放入干燥箱中烘干,研磨成粉状,即得光固化涂料用金属酞菁改性钛白粉抗黄变剂。

    自修复聚氨酯丙烯酸酯光敏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52034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501266.9

    申请日:2022-0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修复聚氨酯丙烯酸酯光敏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先由聚四氢呋喃二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反应生成预聚物,然后与脲基嘧啶酮反应生成‑NCO封端的预聚体,再引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得到双键封端的聚氨酯丙烯酸酯聚合溶液,再加入光引发剂、热引发剂,通过光‑热双重固化制备出一种自修复聚氨酯丙烯酸酯光敏树脂。本发明引入可逆四重氢键,所合成的聚氨酯基树脂在室温下具有良好的粘弹性形状记忆效应,实现材料在受到损伤时对破损部位进行有效的自我感知,无需外部干预实现自我修复,同时具有更好的耐紫外老化和抗黄变能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