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398772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290234.X
申请日:2020-04-14
Applicant: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26 , G01R31/27 , G01R31/3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换流阀过电流关断试验的电路、方法及装置,试验电路包括直流电源,隔离开关、滤波电抗器和至少两个相单元;相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换流阀、桥臂电抗器和负载电抗器,换流阀之间通过桥臂电抗器连接;所述至少两个相单元的交流侧通过所述负载电抗器连接;所述至少两个相单元的直流侧相连;直流电源通过所述隔离开关、滤波电抗器与所述相单元的直流侧相连。在一种电路中可同时开展换流阀最大连续运行试验和晶体管过电流关断试验,提高了设备利用率,降低了投资成本;同时试验电路运行稳定可靠,满足换流阀过电流关断试验技术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9599883A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811361028.2
申请日:2018-11-15
Applicant: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J3/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MMC、MMC子模块及MMC子模块旁路保护方法。该MMC包括三相六桥臂拓扑结构,各桥臂包括级联设置的至少两个MMC子模块,各MMC子模块中有至少一个MMC子模块包括子模块本体拓扑结构和旁路开关,旁路开关的两端并联设置有双向可控开关,当子模块发生故障时,控制旁路开关闭合,并检测旁路开关是否闭合,如果旁路开关没有闭合,则控制双向可控开关导通,在子模块故障且对应的旁路开关拒动时,控制双向可控开关导通,实现拒动的旁路开关本应该实现的功能,防止了子模块电容过压、IGBT击穿,甚至出现子模块着火的现象,保证了子模块的运行安全,提高了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362980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0989312.5
申请日:2020-09-18
Applicant: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耗能阀功率循环试验电路以及试验方法,能够使被测试品耗能阀子模块耐受到与实际工况相当的电压和电流应力,以满足直流耗能阀在全运行工况的功率循环试验要求。本发明提供的试验电路,实现了耗能阀子模块电压和电流的最佳再现,能够使耗能阀子模块耐受与实际工况等同的电压电流应力,该试验电路结构简单,试验方法简单灵活,易于实现,并且能够对耗能阀全运行耗能工况进行准确模拟,很好地满足了对直流耗能阀功率循环试验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2362980B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010989312.5
申请日:2020-09-18
Applicant: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耗能阀功率循环试验电路以及试验方法,能够使被测试品耗能阀子模块耐受到与实际工况相当的电压和电流应力,以满足直流耗能阀在全运行工况的功率循环试验要求。本发明提供的试验电路,实现了耗能阀子模块电压和电流的最佳再现,能够使耗能阀子模块耐受与实际工况等同的电压电流应力,该试验电路结构简单,试验方法简单灵活,易于实现,并且能够对耗能阀全运行耗能工况进行准确模拟,很好地满足了对直流耗能阀功率循环试验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9597298B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1811361174.5
申请日:2018-11-15
Applicant: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直流换流阀暂态电流试验系统的电流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对试验系统的输出电流和参考电流的差值进行PI调节,得到第一电压;以参考电流作为试验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输入量,通过前馈系数调节后生成电压前馈项;将电压前馈项与第一电压进行求和,将求和结果除以试验系统中储能系统端口的电压得到占空比;对占空比进行PWM调制生成PWM信号,根据该PWM信号对试验系统中的变换器进行控制,该变换器的输出电流为试验电流,供待测换流阀使用。本发明通过采用可调前馈强度的电流PI闭环控制,在实现对各频率分量电流快速跟踪给定的前提下,有效消除了静态误差,提高了系统鲁棒性,能够满足柔性直流换流阀短路电流波形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9597298A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811361174.5
申请日:2018-11-15
Applicant: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直流换流阀暂态电流试验系统的电流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对试验系统的输出电流和参考电流的差值进行PI调节,得到第一电压;以参考电流作为试验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输入量,通过前馈系数调节后生成电压前馈项;将电压前馈项与第一电压进行求和,将求和结果除以试验系统中储能系统端口的电压得到占空比;对占空比进行PWM调制生成PWM信号,根据该PWM信号对试验系统中的变换器进行控制,该变换器的输出电流为试验电流,供待测换流阀使用。本发明通过采用可调前馈强度的电流PI闭环控制,在实现对各频率分量电流快速跟踪给定的前提下,有效消除了静态误差,提高了系统鲁棒性,能够满足柔性直流换流阀短路电流波形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388206B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011111771.X
申请日:2020-10-16
Applicant: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可控避雷器及其使用的电力电子开关,电力电子开关包括:均压回路、晶闸管阀开关、检测触发模块;当系统正常运行时,晶闸管阀开关通过均压回路分压来承受全部直流母线电压;当直流母线电压超过系统控制电压阈值时,检测触发模块发出触发信号,控制晶闸管阀开关闭合。避雷器固定部分与均压回路并联连接;避雷器可控部分与晶闸管阀开关并联连接。本发明通过外部串联均压回路,消除了晶闸管阀开关对避雷器本体静态均压的影响,提高了晶闸管阀开关的可靠性,避免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造成的由于晶闸管阀开关两端正向电压无法建立而造成晶闸管阀开关拒动、避雷器固定部分误动等意外。
-
公开(公告)号:CN114388206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011111771.X
申请日:2020-10-16
Applicant: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可控避雷器及其使用的电力电子开关,电力电子开关包括:均压回路、晶闸管阀开关、检测触发模块;当系统正常运行时,晶闸管阀开关通过均压回路分压来承受全部直流母线电压;当直流母线电压超过系统控制电压阈值时,检测触发模块发出触发信号,控制晶闸管阀开关闭合。避雷器固定部分与均压回路并联连接;避雷器可控部分与晶闸管阀开关并联连接。本发明通过外部串联均压回路,消除了晶闸管阀开关对避雷器本体静态均压的影响,提高了晶闸管阀开关的可靠性,避免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造成的由于晶闸管阀开关两端正向电压无法建立而造成晶闸管阀开关拒动、避雷器固定部分误动等意外。
-
公开(公告)号:CN115932522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495566.7
申请日:2022-11-27
Applicant: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流阀电流关断试验电路及其控制方法,属于高压输电技术领域。该电路包含电压源系统、电流源系统、辅助阀和冲击电流回路,冲击电流回路包括串联的电抗器和电容;电压源系统的输出端、辅助阀的高压端、冲击电流回路的高压端和电流源系统的输出端依次连接,电压源系统的接地端、辅助阀的低压端、冲击电流回路的低压端和电流源系统的接地端连接;辅助阀的高压端与冲击电流回路的高压端之间的线路上用于连接试品阀的高压端。该方法为电压源系统和电流源系统通过合成试验的运行方式对试品阀施加电压和电流,冲击电流回路对试品阀施加冲击电流。本发明构建了同实际运行工况等效的试验电路,能够可靠地完成换流阀的电流关断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15755855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85364.4
申请日:2022-11-24
Applicant: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5B2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直流输电换流阀阀控装置的测试平台,属于柔性高压直流输电技术领域。本发明测试平台包括阀控接口单元、核心控制单元、高速录波单元和人机交互单元;核心控制单元用于模拟阀控装置的各种故障,以生成对应的测试信号;阀控接口单元用于实现核心控制单元与阀控各控制层级之间的接口通信;高速录波单元用于阀控运行数据以及测试平台关键数据的录波;人机交互单元用于向核心控制单元及高速录波单元下发操作指令以及输出测试结果。本发明的测试平台,解决了现有阀控装置测试系统环境构建复杂程度过高、设备间耦合性过强、面向阀控测试用例构建困难等不足,具备集成度高、自动化程度高、测试覆盖率高、可扩展性强等特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