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全固态电池组的正电活性材料

    公开(公告)号:CN117438545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210816113.3

    申请日:2022-07-12

    Abstract: 本公开公开了用于全固态电池的正电活性材料。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循环锂离子的电化学电池的正电活性材料。正电活性材料包括包含多个固态颗粒的富镍材料。每个固态颗粒具有包括核和至少部分地涂覆核的壳的异质结构。核包含镍‑钴‑锰材料,并且壳包含镍‑钴‑铝材料。当富镍材料由LiNi(1‑x‑y‑z)CoxMnyAl2O2表示时,镍‑钴‑锰材料由LiNi(1‑x"‑(y/a))Cox"Mn(y/a)O2表示,并且镍‑钴‑铝材料由LiNi(1‑x"‑(z/b))Cox"Al(z/b)O2表示,其中(i)1‑x‑y‑z>0.5,(ii)a+b=1,(iii)zx"+bx"=x,及(iv)1‑x"‑(y/a)>1‑x"‑(z/b)。在某些变型中,核和壳限定基础结构,并且异质结构还包括至少部分地涂覆基础结构的缓冲层。

    用于电化学电池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

    公开(公告)号:CN116666744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210154174.8

    申请日:2022-02-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电化学电池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用于循环锂离子的电化学电池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包含渗透有液体电解质溶液的聚合物基质。聚合物基质包含聚(偏二氟乙烯‑共聚‑六氟丙烯)。液体电解质溶液包含非水性有机溶剂、在非水性有机溶剂中的第一锂盐、和在非水性有机溶剂中的第二锂盐。第一锂盐包含二氟(草酸根合)硼酸锂,且第二锂盐包含双(三氟甲磺酰)亚胺锂。

    具有非碳电子导电添加剂的固态电极

    公开(公告)号:CN111048825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1910499402.3

    申请日:2019-06-11

    Abstract: 用于固态锂离子电池单元的独立电极,可例如通过使树脂粘结的电极活性材料颗粒、氧化物固体电解质颗粒和非碳电导性添加剂的颗粒的混合物在空气中进行高温固结而形成。取决于电极材料和固体电解质的所选组合物,阴极层构件和阳极层构件中的一个或两个可形成为包含非碳电导性添加剂。电池单元经组装有置于氧化物电解质颗粒的固结层的相对侧上的固态电极。阴极和阳极中的至少一个的电导性通过将所选非碳电导性添加剂的颗粒与对应电极颗粒合并而增大。

    用于高功率固态电池组的聚合物凝胶电解质体系

    公开(公告)号:CN115775915A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111049241.1

    申请日:2021-09-08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用于循环锂离子的电化学电池的聚合物凝胶电解质。该聚合物凝胶电解质包括大于或等于大约0.1重量%至小于或等于大约10重量%的非锂盐。该非锂盐包括离子半径为锂离子的离子半径的大于或等于大约80%至小于或等于大约250%的非锂阳离子。该聚合物凝胶电解质进一步包括大于或等于大约50重量%至小于或等于大约99.9重量%的非挥发性凝胶。该非挥发性凝胶包括大于或等于0重量%至小于或等于大约50重量%的聚合物基质和大于或等于大约5重量%至小于或等于大约100重量%的液体电解质。

    具有增强的界面接触的双极型固态电池组

    公开(公告)号:CN114944509A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110186276.3

    申请日:2021-02-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增强的界面接触的双极型固态电池组。一种形成双极型固态电池组的方法可包括制备多个自支撑凝胶,其各自包含聚合物、溶剂和锂盐,以及将第一自支撑凝胶安置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并将第二自支撑凝胶安置在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之间。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各自可包括多个电活性粒子。方法还可包括将至少一部分第一自支撑凝胶渗入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粒子之间的空间中,并将至少一部分第二自支撑凝胶渗入到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的粒子之间的空间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