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梁整体稳定承载力试验的加载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092222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344326.0

    申请日:2015-06-1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一种钢梁整体稳定承载力试验的加载装置:包括四连杆机构、过渡装置、千斤顶、加载框、力传感器加载球铰。所述四连杆机构包括地梁、斜杆和三角形刚体;所述过渡装置与所述四连杆机构与千斤顶连接,将千斤顶的荷载传递给四连杆机构。所述加载框为金属制成的矩形框。所述加载球铰由一个凹球面和一个凸球面组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很好的模拟无侧向约束钢梁整体稳定试验中,加载点处钢梁的约束情况,使试验结果更加准确。具体来讲,本发明通过四连杆机构的侧向变形释放对钢梁侧向位移的约束,并保持荷载竖直向下;通过加载球铰中凹球面与凸球面之间的相对转动释放对钢梁扭转约束。

    一种可变竖向力加载系统及在竖向加载条件下的框架侧向受力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20586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0630239.7

    申请日:2021-06-0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竖向可变力加载系统及在竖向加载条件下的框架侧向受力测试方法,该系统包括反力架、地梁、加载装置、滑动装置、加载力转换装置以及钢丝绳,待测试框架和滑轨均设置在地梁上,滑动装置和加载力转换装置设在滑轨上,若干加载装置设置在待测试框架顶部,钢丝绳的一端绕过反力架上的滑轮并与重物连接,另一度那依次绕过滑动装置上的滑轮、加载装置上的滑轮、加载力转换装置,最终固定在地梁的固定桩上,此外,反力架朝向待测试框架的一侧设置有侧向加载装置。在加载系统的作用下,使得构件受到稳定的竖向力,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气缸施加竖向作用力的不足。

    有侧向约束钢梁在单点加载作用下整体稳定试验加载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092223B

    公开(公告)日:2017-11-14

    申请号:CN201510344413.6

    申请日:2015-06-1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一种有侧向约束钢梁在单点加载作用下整体稳定试验加载系统:包括反力架,由反力柱和反力梁组成;侧向约束装置,由竖向滚动装置、水平滚动装置组成;荷载施加装置:由千斤顶、加载框组成;荷载采集装置和水平转动装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很好的模拟侧向有约束钢梁整体稳定试验中,加载点处钢梁的约束情况,使试验结果更加准确。具体来讲,本发明通过侧向约束装置限制加载点处试验钢梁的侧向位移及扭转,通过竖向滚动轴承的竖向滚动和水平转动装置的水平转动释放加点处钢梁平面内外的弯曲约束及竖向位移约束。

    一种钢梁整体稳定承载力试验的加载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092222B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510344326.0

    申请日:2015-06-1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一种钢梁整体稳定承载力试验的加载装置:包括四连杆机构、过渡装置、千斤顶、加载框、力传感器加载球铰。所述四连杆机构包括地梁、斜杆和三角形刚体;所述过渡装置与所述四连杆机构与千斤顶连接,将千斤顶的荷载传递给四连杆机构。所述加载框为金属制成的矩形框。所述加载球铰由一个凹球面和一个凸球面组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很好的模拟无侧向约束钢梁整体稳定试验中,加载点处钢梁的约束情况,使试验结果更加准确。具体来讲,本发明通过四连杆机构的侧向变形释放对钢梁侧向位移的约束,并保持荷载竖直向下;通过加载球铰中凹球面与凸球面之间的相对转动释放对钢梁扭转约束。

    一种可变竖向力加载系统及在竖向加载条件下的框架侧向受力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20586B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110630239.7

    申请日:2021-06-0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竖向可变力加载系统及在竖向加载条件下的框架侧向受力测试方法,该系统包括反力架、地梁、加载装置、滑动装置、加载力转换装置以及钢丝绳,待测试框架和滑轨均设置在地梁上,滑动装置和加载力转换装置设在滑轨上,若干加载装置设置在待测试框架顶部,钢丝绳的一端绕过反力架上的滑轮并与重物连接,另一度那依次绕过滑动装置上的滑轮、加载装置上的滑轮、加载力转换装置,最终固定在地梁的固定桩上,此外,反力架朝向待测试框架的一侧设置有侧向加载装置。在加载系统的作用下,使得构件受到稳定的竖向力,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气缸施加竖向作用力的不足。

    一种采用型钢混凝土柱和钢梁组合的预制装配式框架

    公开(公告)号:CN107938835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1710438984.5

    申请日:2017-06-1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型钢混凝土柱和钢梁组合的预制装配式框架,包括若干底层柱单元、若干中层柱单元、若干顶层柱单元和若干横梁,它们均为预制成型的构件。所述底层柱单元的上端设置有上柱接头。所述中层柱单元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上柱接头和下柱接头,它的中部设置有梁、柱连接节点。所述顶层柱单元的下端设置有下柱接头,它的上端为柱柱连接节点。所述横梁的两端均设置有梁接头。这些构件在现场进行拼装,避免了传统施工在节点区复杂的工艺流程,只需在节点区之外拼装柱接头和梁接头,从而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一种采用钢接头连接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

    公开(公告)号:CN107574923A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610522389.5

    申请日:2016-07-0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钢接头连接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包括若干底层柱单元、若干中层柱单元、若干顶层柱单元和若干横梁,它们均为预制成型的构件。所述底层柱单元的上端设置有上柱接头。所述中层柱单元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上柱接头和下柱接头,它的中部设置有节点区Ⅰ。所述顶层柱单元的下端设置有下柱接头,它的上端为节点区Ⅱ。所述横梁的两端均设置有梁接头。这些构件在现场进行拼装,避免了传统施工在节点区复杂的工艺流程,只需在节点区之外拼装柱接头和梁接头,从而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一种竖向加载系统及在竖向加载条件下的构件侧向受力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20587B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110630256.0

    申请日:2021-06-0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竖向加载系统及在竖向加载条件下的构件侧向受力测试方法,该系统包括反力架、地梁、加载装置、滑动装置、以及钢丝绳,地梁位于反力架内,地梁两侧均安装滑轨,待测试墙板设置在地梁上,滑动装置设在滑轨上,若干加载装置设置在待测试墙板顶部,钢丝绳的一端绕过反力架上的滑轮并与重物连接,另一端那依次绕过滑动装置上的滑轮、加载装置上的滑轮,最终固定在地梁的固定桩上,此外,反力架朝向待测试墙板的一侧设置有侧向加载装置。在加载系统的作用下,使得构件受到稳定的竖向力,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气缸施加竖向作用力的不足。

    一种竖向加载系统及在竖向加载条件下的构件侧向受力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20587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0630256.0

    申请日:2021-06-0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竖向加载系统及在竖向加载条件下的构件侧向受力测试方法,该系统包括反力架、地梁、加载装置、滑动装置、以及钢丝绳,地梁位于反力架内,地梁两侧均安装滑轨,待测试墙板设置在地梁上,滑动装置设在滑轨上,若干加载装置设置在待测试墙板顶部,钢丝绳的一端绕过反力架上的滑轮并与重物连接,另一端那依次绕过滑动装置上的滑轮、加载装置上的滑轮,最终固定在地梁的固定桩上,此外,反力架朝向待测试墙板的一侧设置有侧向加载装置。在加载系统的作用下,使得构件受到稳定的竖向力,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气缸施加竖向作用力的不足。

    一种采用型钢混凝土柱和钢梁组合的预制装配式框架

    公开(公告)号:CN107938835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0438984.5

    申请日:2017-06-1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B1/185 E04B1/19 E04B1/24 E04B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型钢混凝土柱和钢梁组合的预制装配式框架,包括若干底层柱单元、若干中层柱单元、若干顶层柱单元和若干横梁,它们均为预制成型的构件。所述底层柱单元的上端设置有上柱接头。所述中层柱单元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上柱接头和下柱接头,它的中部设置有梁、柱连接节点。所述顶层柱单元的下端设置有下柱接头,它的上端为柱柱连接节点。所述横梁的两端均设置有梁接头。这些构件在现场进行拼装,避免了传统施工在节点区复杂的工艺流程,只需在节点区之外拼装柱接头和梁接头,从而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