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化可重构圆极化高增益环形天线

    公开(公告)号:CN115458944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211210446.8

    申请日:2022-09-3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慢波传输线的小型化可重构圆极化高增益环形天线,包括介质基板、圆环开槽贴片单元、偏置电路、同轴馈电结构以及金属地板,圆环开槽贴片单元包括圆环开槽贴片组件、周期性慢波组件,圆环开槽贴片组件包括圆环贴片以及圆环上的扇形通槽,周期性慢波组件包括沿圆环贴片圆心轴线等角度阵列设置的若干扇环贴片,扇环贴片的外侧壁与圆环贴片内侧壁连接,位于坐标系+Y轴方向两侧的扇环贴片中部分别加载有第一、第二PIN管;本申请通过圆环贴片与周期排列的扇环贴片组合形成慢波传输线,在不破坏天线原有模式的情况下实现了天线的小型化,并通过方向相反的第一、第二PIN管实现了天线的极化可重构,大大提升了频谱资源利用率。

    一种基于慢波传输线的小型化可重构圆极化高增益环形天线

    公开(公告)号:CN115458944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210446.8

    申请日:2022-09-3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慢波传输线的小型化可重构圆极化高增益环形天线,包括介质基板、圆环开槽贴片单元、偏置电路、同轴馈电结构以及金属地板,圆环开槽贴片单元包括圆环开槽贴片组件、周期性慢波组件,圆环开槽贴片组件包括圆环贴片以及圆环上的扇形通槽,周期性慢波组件包括沿圆环贴片圆心轴线等角度阵列设置的若干扇环贴片,扇环贴片的外侧壁与圆环贴片内侧壁连接,位于坐标系+Y轴方向两侧的扇环贴片中部分别加载有第一、第二PIN管;本申请通过圆环贴片与周期排列的扇环贴片组合形成慢波传输线,在不破坏天线原有模式的情况下实现了天线的小型化,并通过方向相反的第一、第二PIN管实现了天线的极化可重构,大大提升了频谱资源利用率。

    一种结构紧凑的半圆形小型化圆极化天线

    公开(公告)号:CN115275619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211040632.1

    申请日:2022-08-2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半圆形小型化圆极化天线,包括介质基板、半圆环形辐射单元、同轴馈电结构、金属地板;所述半圆环形辐射单元包括同圆心设置的第一半圆环条带、第二半圆环条带,以及用于分别连接第一半圆环条带、第二半圆环条带的矩形条带,第一半圆环条带上开设有锥形槽,所述锥形槽沿所述第一半圆环条带圆心处直面段的法线对称设置;所述锥形槽的宽度从所述第一半圆环条带内侧向外侧渐进变小。本申请半圆环形辐射单元由于锥形槽的加载产生容性模,与半圆环形结构自带的感性模相互正交;通过在锥形槽附近利用同轴馈电对半圆环形贴片上的电流微扰,最终使得天线实现良好的圆极化辐射性能;且尺寸仅为传统圆环天线的一半,应用范围广。

    一种结构紧凑的半圆形小型化圆极化天线

    公开(公告)号:CN115275619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1040632.1

    申请日:2022-08-2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半圆形小型化圆极化天线,包括介质基板、半圆环形辐射单元、同轴馈电结构、金属地板;所述半圆环形辐射单元包括同圆心设置的第一半圆环条带、第二半圆环条带,以及用于分别连接第一半圆环条带、第二半圆环条带的矩形条带,第一半圆环条带上开设有锥形槽,所述锥形槽沿所述第一半圆环条带圆心处直面段的法线对称设置;所述锥形槽的宽度从所述第一半圆环条带内侧向外侧渐进变小。本申请半圆环形辐射单元由于锥形槽的加载产生容性模,与半圆环形结构自带的感性模相互正交;通过在锥形槽附近利用同轴馈电对半圆环形贴片上的电流微扰,最终使得天线实现良好的圆极化辐射性能;且尺寸仅为传统圆环天线的一半,应用范围广。

    一种高速铁路多专业安全控制策略生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86316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948963.4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铁路多专业安全控制策略生成方法,涉及高速铁路安全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进行数据收集与整理,提取关键知识要素并进行风险识别,构建运行安全知识图谱;其次构建基于安全风险模式的智能决策逻辑树,实现安全风险模式的智能决策;然后构建高速铁路运行安全控制知识规则库,实现面向功能和安全风险的安全控制模式设计;最后统一各学科要素,采用多专业约束下的合作博弈和协同合作进化框架策略,实现多专业协同的安全控制策略。本发明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建立安全控制模式库及实现协同的安全控制策略,全面提升了高速铁路运行安全的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为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