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026042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309482.8
申请日:2023-03-2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稀土的高电磁屏蔽耐热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镁合金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是通过在Mg合金中添加不同量的Gd、Y和Nd元素,设计多种稀土元素的联合作用,提高合金的室温和高温强度。Nd元素的加入降低了Gd和Y在Mg基体中的固溶度,使合金中析出大量的Mg5RE和β′相。颗粒状的Mg5RE相可在热挤压变形过程中诱导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发生,导致挤压变形后形成细小晶粒的微观组织。合金在时效处理后内部的微米级Mg5RE和纳米级β′相具有极佳的高温稳定性,有效钉扎位错,提升合金的高温性能。此外,轧制时效处理后大量弥散分布的多尺度第二相可增加电磁波在镁基体中传播的反射损耗,导致其具有优异的电磁屏蔽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121611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1472009.3
申请日:2022-11-2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耐腐蚀性、高强韧的Mg‑Zn‑Sc‑Al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镁合金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熔炼、提纯、控制元素添加种类和添加量、改变热处理工艺等方式来制备得到Mg‑Zn‑Sc‑Al镁合金,进而达到改善现有的镁合金的性能的目的。本发明得到的Mg‑Zn‑Sc‑Al镁合金析氢速率可达到0.065~0.485mm/y,与析氢速率为11.6mm/y的纯镁相比耐腐蚀性提升了2个数量级;本发明得到的Mg‑Zn‑Sc‑Al镁合金抗拉强度为200~302MPa、屈服强度为144~172MPa、延伸率分别可达到18~26%。
-
公开(公告)号:CN118422295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0505513.1
申请日:2024-04-2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C25D11/30 , C09D1/00 , C09D5/08 , C09D5/14 , C09D7/20 , B05D7/24 , B05D7/14 , B05D3/10 , B05D5/00 , C25D11/02 , C25D1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镁合金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方法,镁合金复合涂层包括:微弧氧化层和凝胶层,微弧氧化层包括Ag、Zn元素,凝胶层包括Ti元素;其中,在微弧氧化层中Ag元素的含量不小于0.05%,Zn元素的含量不小于0.6%;在凝胶层中Ti元素的含量不小于8%。本发明利用微弧氧化层、凝胶层构筑微米级的金属氧化物提升半球发射率并且提高镁合金基材的耐蚀性,同时在微弧氧化层、凝胶层中的加入适量Ag、Zn、Ti等元素,也提高了镁合金基材的抗菌能力,形成的复合涂层具备热控、防腐、抗菌的综合性能,具有良好的空间环境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072770B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210665967.6
申请日:2022-06-1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C01G2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硫化钛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用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制备杂相一硫化钛纳米材料:以摩尔比为1:1:0.1:0.2的Ti粉、S粉、Si粉、Al粉组成的混合粉为原料,在激光线能量密度为0.8~1.0J/mm和选用栅格扫描方式的条件下,采用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在坩埚装置中对所述原料进行处理,制备出杂相一硫化钛纳米材料;所述混合粉中:Ti粉和S粉的摩尔相同,均为0.2摩尔;Si粉为0.02摩尔;Al粉为0.04摩尔。本发明首次通过采用选区激光熔化方法合成出杂相一硫化钛粉体。通过球磨方式,可以去除含铝杂相和含硅杂相。此外,对材料进一步除硫,可成功获得纳米级的纯相一硫化钛粉体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3444947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110801473.1
申请日:2021-07-1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高电磁屏蔽性能的耐热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镁合金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高电磁屏蔽性能的耐热镁合金,通过添加Gd、Y、Sn元素与Mg结合形成Mg‑Gd‑Y、Mg2Sn等高熔点第二相,可以在合金凝固过程中提供形核点,降低合金的晶粒度,起到细晶强化作用;同时由于形成的第二相在经过热挤压后在镁基体中破碎成小颗粒状,起到弥散强化作用,而且这些稀土相具有较高的熔点和热稳定性,在200℃下依然可以起到一定强化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477272B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210144120.3
申请日:2022-02-1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C01G23/00 , C23C4/04 , C23C4/134 , C10M103/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固体润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硫化钛颗粒、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用途与涂层材料。所述一硫化钛颗粒是由二维纳米片堆叠而成的层状结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TiS颗粒,实验结果证明,本发明的一硫化钛用作耐高温涂层具有以下预想不到的优异性能:摩擦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下降趋势(这明显不同于传统材料,温度升高,摩擦系数降低的趋势);且在1000摄氏度下实现最低0.08的摩擦系数。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ZrO2@TiS复合材料。相比纯一硫化钛,ZrO2@TiS复合材料涂层的润滑性能相对降低,但制备成本的降低为ZrO2@TiS纳米复合材料在不同领域的作用提供了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5895360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428543.4
申请日:2022-11-1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北京星驰恒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PC: C09D133/00 , C09D5/32 , C09D7/62 , C09D7/6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表面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400~1100nm波段高吸收消杂光涂层漆料及其制备与用途。所述涂层漆料包括底层漆料和面层漆料;所述底层漆料包括水、改性碳气凝胶和改性硅藻土;所述改性硅藻土的粒径为6~12μm、孔径为400~800nm;所述面层漆料包括水、有机溶剂、改性碳气凝胶和改性硅藻土;所述改性硅藻土的粒径为6~12μm、孔径为400~800nm。本发明研制了一种基于硅藻土孔径结构的400~1100nm波段高吸收消杂光涂层漆料。该涂层针对400~1100nm光谱波段的高吸收消杂光需求,在原有具备高光吸收碳气凝胶填料的基础上,以及不同挥发速率溶剂混合创造粗糙界面结构配合下,再结合特定粒径和孔径大小的硅藻土,促使涂层表面形成了致密而又可以吸收光线的特殊结构,实现低反射、高吸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057206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427387.5
申请日:2021-11-2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层状镍钴双金属氢氧化物/硅藻土复合材料吸收电磁波的方法,其中所述吸波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硅藻土与硝酸镍、硝酸钴、尿素、氟化铵按照70mg:261.7mg:87.3mg:432mg:370mg的比例在70mL去离子水中混合均匀后移入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在110‑130℃和自生压力下进行水热反应8‑14h后制得。本发明制得的层状镍钴双金属氢氧化物/硅藻土复合材料通过发挥层状镍钴双金属氢氧化物和硅藻土的协同作用,提升了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在电磁波吸收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具有较大的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800555A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111116673.X
申请日:2021-09-2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吸波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新型一硫化钛纳米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吸波用途。所述一硫化钛为分散的微米颗粒形式,微米颗粒是由二维纳米片堆叠而成的块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TiS纳米材料,该TiS纳米材料是由二维纳米片堆叠而成的块体,因此其具有更利于吸波效果的片状结构。此外,实验结果证明,该TiS纳米材料在40wt%掺量下,具有最优异的吸波性能,其最小反射损耗可以达到‑47.4dB,有效吸收带宽为5.9GHz,吸收峰值频率为6.8GHz,结果优于目前的二维本体材料。该TiS纳米材料吸波性能优异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其中的TiS的片层状的微观形貌,使得电磁波折射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18422295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505513.1
申请日:2024-04-2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C25D11/30 , C09D1/00 , C09D5/08 , C09D5/14 , C09D7/20 , B05D7/24 , B05D7/14 , B05D3/10 , B05D5/00 , C25D11/02 , C25D1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镁合金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方法,镁合金复合涂层包括:微弧氧化层和凝胶层,微弧氧化层包括Ag、Zn元素,凝胶层包括Ti元素;其中,在微弧氧化层中Ag元素的含量不小于0.05%,Zn元素的含量不小于0.6%;在凝胶层中Ti元素的含量不小于8%。本发明利用微弧氧化层、凝胶层构筑微米级的金属氧化物提升半球发射率并且提高镁合金基材的耐蚀性,同时在微弧氧化层、凝胶层中的加入适量Ag、Zn、Ti等元素,也提高了镁合金基材的抗菌能力,形成的复合涂层具备热控、防腐、抗菌的综合性能,具有良好的空间环境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