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计数器远程监测预警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16754A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410629840.4

    申请日:2014-11-06

    IPC分类号: G01R19/1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雷电计数器远程监测预警系统和方法,包括:计数器机械传动机构、红外光电传感器、微处理器单元、通信组件、供电电源;所述计数器机械传动机构连接红外光电传感器、所述红外光电传感器信号输出端连接微处理器单元信号输入端,所述微处理器单元信号输出端连接通信组件,所述供电电源高电压输出端分别连接微处理器单元电源输入端和通信组件电源输入端,所述供电电源低电压输出端连接红外光电传感器电源输入端,所述微处理器单元存储接收的雷电数量信息,将雷电数量信息通过GSM网络发送至监测终端。监测终端包括手机和监测主机。监测主机对接受的雷电数量信息进行处理,对未来雷电数量进行预测。

    雷电计数器远程监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4228810U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20665355.8

    申请日:2014-11-06

    IPC分类号: G01R19/1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雷电计数器远程监测系统和方法,包括:计数器机械传动机构、红外光电传感器、微处理器单元、通信组件、供电电源;所述计数器机械传动机构连接红外光电传感器、所述红外光电传感器信号输出端连接微处理器单元信号输入端,所述微处理器单元信号输出端连接通信组件,所述供电电源高电压输出端分别连接微处理器单元电源输入端和通信组件电源输入端,所述供电电源低电压输出端连接红外光电传感器电源输入端,所述微处理器单元存储接收的雷电数量信息,将雷电数量信息通过GSM网络发送至监测终端。

    用于钢绞线的拉线油漆器

    公开(公告)号:CN102601011B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申请号:CN201210101046.3

    申请日:2012-04-09

    IPC分类号: B05C1/06 B05C11/00

    摘要: 用于钢绞线的拉线油漆器,所述拉线油漆器包括有两个一边铰接在一起的可闭合并形成中空闭合壳体的半壳体,在两个半壳体之间设置有闭锁机构,在闭合壳体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有一个拉线通孔,在半壳体内均设置有一个密封腔,在密封腔表面均设置有一个拉线半通道,两个拉线半通道闭合围成一个拉线通道,拉线通孔和拉线通道相对应,在密封腔内均设置有一个油漆溢出孔,在半壳体上还均设置有一个通向密封腔内的油漆注入孔。涂漆过程简单,省时省力,能够为钢绞线整体涂上防腐油漆,延长钢绞线的使用寿命,节省钢绞线更换成本。

    带电作业多功能搭拆专用工具

    公开(公告)号:CN203233105U

    公开(公告)日:2013-10-09

    申请号:CN201320268969.8

    申请日:2013-05-16

    IPC分类号: H02G1/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电作业多功能搭拆专用工具,包括一个三齿扒,所述三齿扒包括一个扒柄和三个扒齿,所述扒柄一端为绝缘操作杆连接端,另一端导线分离端,所述三个扒齿呈E字形设置在扒柄绝缘操作杆连接端和导线分离端之间,所述三个扒齿所在的平面与扒柄垂直,所述扒柄上还设置有L形叉,所述L形叉短边与扒齿平行,所述L形叉长边与扒柄平行,所述L形叉设置在绝缘操作杆连接端与扒齿之间,所述L形叉长边上还设置有一个二齿爪;本实用新型的带电作业多功能搭拆专用工具,其三齿扒具有对导线进行带电搭接和拆除导线的搭接部分的功能,其扒柄导线分离端具有对导线或线路设备连接点进行挑、拨的处理的功能,其L形叉和二齿爪具有对作业导线进行支撑、固定的功能。

    便携式接地电阻测试收放线器

    公开(公告)号:CN203232102U

    公开(公告)日:2013-10-09

    申请号:CN201320268828.6

    申请日:2013-05-16

    IPC分类号: G01R27/2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接地电阻测试收放线器,包括绕线轴、绕线轴座和三个绕线盘,所述绕线轴可转动的设置在绕线轴座上,所述绕线轴上固定设置有连接键Ⅰ、连接键Ⅱ和连接键Ⅲ,所述三个连接键之间两两的间距大于或等于绕线盘的宽度,所述绕线盘可滑动的设置在绕线轴上;本实用新型利用三个绕线盘分别收放测试线,能有效避免测试线相互之间缠绕,另外绕线盘可在绕线轴上滑动使绕线盘上的键槽与相应的连接键配合与分开以实现绕线盘的同步旋转或者单独旋转,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携带使用方便,因此,提高了工作效率,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