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结构控制的漂浮式风机减载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30938B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610307189.8

    申请日:2016-05-10

    申请人: 重庆大学

    CPC分类号: Y02E10/723 Y02E10/72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结构控制的漂浮式风机减载方法,包括步骤:1)对磁流变阻尼器结构进行分析,获得磁流变阻尼器的力‑位移关系式;2)建立配置磁流变阻尼器的海上浮式风电机组多自由度结构体系运动方程,并建立风机和磁流变阻尼器的运动方程;3)通过LQR控制器和Fuzzy控制器对磁流变阻尼器进行控制,以减小浮式风机的平台俯仰角和机舱的纵向位移。本发明摒弃了在阻尼器结构控制中被动控制和主动控制的缺点,控制所需外加能量很少、装置简单、不易失稳,能有效减小浮式风电机组的总体载荷,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浮台的平稳,进而能提高风力机的使用寿命和输出电能质。

    基于动态批发市价的光伏-电池微电网能量调度管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19988A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811057803.5

    申请日:2018-09-11

    申请人: 重庆大学

    IPC分类号: H02J3/00 H02J3/32 H02J3/3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动态批发市价的光伏-电池微电网能量调度管理方法,包括步骤:1)设计光伏发电系统的光伏电流等效电路模型;2)建立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输出率模型;3)建立电池的电压与电流之间的方程关系;4)建立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次数与充放电深度之间的关系;5)建立光伏-电池微电网系统的总经济收益模型;6)建立光伏-电池微电网系统最高经济收益NPV和最高自给率SSR的模型;7)控制光伏-电池微电网系统中由锂电池组成的蓄能电池单元在不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本发明基于动态批发市价的光伏-电池微电网能量调度管理方法,能够在兼顾微电网系统的可靠性和自给率的同时,提高微电网系统的经济效益。

    基于TMD及主动锚链结构控制的浮式风电机组减载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89577B

    公开(公告)日:2018-07-10

    申请号:CN201610594764.7

    申请日:2016-07-26

    申请人: 重庆大学

    IPC分类号: F03D7/00

    CPC分类号: Y02E10/72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TMD及主动锚链结构控制的浮式风电机组减载方法,一)在锚链处于悬链状态:1)通过分析得到阻尼器力与活塞相对于缸体的位移之间的对应关系,2)分别建立浮台、塔架和TMD的运动方程;二)在锚链处于张紧状态:1)建立浮台及锚链的相关动力学方程,2)对控制锚链的电机进行主动控制,以收缩和释放连接浮台的锚链,从而使浮台减少纵荡,横荡和艏摇的现象。本发明通过采用被动TMD调节的同时,并针对不同海况改变悬链状态,对海上驳船式结构的漂浮式风力机组的载荷响应进行控制,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浮式风力机在不同工况下的总体载荷和机舱、浮台的俯仰运动,进而提高漂浮式风电机组的输出电能质量并增加其使用寿命。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结构控制的漂浮式风机减载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30938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307189.8

    申请日:2016-05-10

    申请人: 重庆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结构控制的漂浮式风机减载方法,包括步骤:1)对磁流变阻尼器结构进行分析,获得磁流变阻尼器的力‑位移关系式;2)建立配置磁流变阻尼器的海上浮式风电机组多自由度结构体系运动方程,并建立风机和磁流变阻尼器的运动方程;3)通过LQR控制器和Fuzzy控制器对磁流变阻尼器进行控制,以减小浮式风机的平台俯仰角和机舱的纵向位移。本发明摒弃了在阻尼器结构控制中被动控制和主动控制的缺点,控制所需外加能量很少、装置简单、不易失稳,能有效减小浮式风电机组的总体载荷,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浮台的平稳,进而能提高风力机的使用寿命和输出电能质。

    输电线路的纵差保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82420A

    公开(公告)日:2011-06-01

    申请号:CN201010579397.6

    申请日:2010-12-08

    IPC分类号: H02H7/26

    摘要: 一种输电线路的纵差保护方法,它包括有输电线路输入、输出信号采集,获取输入端的电信号序分量、计算出输出端的电信号序分量,从而获取输电线路输出端的三相电信号函数表达式,从而计算出每一时刻的各相电信号值,再与采集值对比,根据其误差值,准确确定纵差保护是否动作。本发明具有操作简便和计算准确的优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完全控制相对误差在1%以内,且不受系统运行方式、网络结构以及电网频率波动影响,不再需要进行分布电容电流的补偿,解决了分布电容电流影响线路模型精度的难题;由于计算对象为瞬时值,而是标量,计算时间显著缩短,纵差保护时间完全能够控制在5ms以内,从而达到快速切除故障的目的,明显提高系统安全稳定性。

    基于动态批发市价的光伏-电池微电网能量调度管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19988B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1811057803.5

    申请日:2018-09-11

    申请人: 重庆大学

    IPC分类号: H02J3/00 H02J3/32 H02J3/3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动态批发市价的光伏‑电池微电网能量调度管理方法,包括步骤:1)设计光伏发电系统的光伏电流等效电路模型;2)建立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输出率模型;3)建立电池的电压与电流之间的方程关系;4)建立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次数与充放电深度之间的关系;5)建立光伏‑电池微电网系统的总经济收益模型;6)建立光伏‑电池微电网系统最高经济收益NPV和最高自给率SSR的模型;7)控制光伏‑电池微电网系统中由锂电池组成的蓄能电池单元在不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本发明基于动态批发市价的光伏‑电池微电网能量调度管理方法,能够在兼顾微电网系统的可靠性和自给率的同时,提高微电网系统的经济效益。

    基于需求侧响应的光伏-电池微电网混合能量调度管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66750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1056883.2

    申请日:2018-09-11

    申请人: 重庆大学

    IPC分类号: H02J3/32 H02J7/35 H02J3/3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需求侧响应的光伏‑电池微电网混合能量调度管理方法,包括:1)设计光伏发电系统的光伏电流等效电路模型;2)建立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输出率模型;……;5)建立光伏‑电池微电网系统的总经济收益模型;6)建立光伏‑电池微电网系统最高经济收益NPV和最高自给率SSR的模型;7)建立如下能量调度管理策略,控制光伏‑电池微电网系统中由锂电池组成的蓄能电池单元在以下状态之间切换。本发明充分考虑了用户负载和光伏电力源的季节性特征,将光伏‑电池微电网的能量调度管理策略采用两种策略混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储能系统的作用,实现两种策略实时无缝切换,达到提高其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环保性。

    基于TMD及主动锚链结构控制的浮式风电机组减载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89577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594764.7

    申请日:2016-07-26

    申请人: 重庆大学

    IPC分类号: F03D7/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TMD及主动锚链结构控制的浮式风电机组减载方法,一)在锚链处于悬链状态:1)通过分析得到阻尼器力与活塞相对于缸体的位移之间的对应关系,2)分别建立浮台、塔架和TMD的运动方程;二)在锚链处于张紧状态:1)建立浮台及锚链的相关动力学方程,2)对控制锚链的电机进行主动控制,以收缩和释放连接浮台的锚链,从而使浮台减少纵荡,横荡和艏摇的现象。本发明通过采用被动TMD调节的同时,并针对不同海况改变悬链状态,对海上驳船式结构的漂浮式风力机组的载荷响应进行控制,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浮式风力机在不同工况下的总体载荷和机舱、浮台的俯仰运动,进而提高漂浮式风电机组的输出电能质量并增加其使用寿命。

    输电线路的纵差保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82420B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010579397.6

    申请日:2010-12-08

    IPC分类号: H02H7/26

    摘要: 一种输电线路的纵差保护方法,它包括有输电线路输入、输出信号采集,获取输入端的电信号序分量、计算出输出端的电信号序分量,从而获取输电线路输出端的三相电信号函数表达式,从而计算出每一时刻的各相电信号值,再与采集值对比,根据其误差值,准确确定纵差保护是否动作。本发明具有操作简便和计算准确的优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完全控制相对误差在1%以内,且不受系统运行方式、网络结构以及电网频率波动影响,不再需要进行分布电容电流的补偿,解决了分布电容电流影响线路模型精度的难题;由于计算对象为瞬时值,而是标量,计算时间显著缩短,纵差保护时间完全能够控制在5ms以内,从而达到快速切除故障的目的,明显提高系统安全稳定性。